摘要:目的 對雙腔支氣管導管插管進行研究,指導雙腔支氣管導管插管對位準確。 方法 限期普胸科腫瘤手術患者52例,采用左側雙腔支氣管導管插管,先采用夾閉DLT下用聽診法、氣道壓力法、吸痰管通暢法,如果對位不理想采用纖支鏡法定位,并記錄導管深度?;颊吒淖凅w位后,調整導管位置,觀察插管肺分隔情況。 結果 在這52例采用聽診法、氣道壓力法、吸痰管通暢法下有50例對位良好,肺分隔通氣良好,2例經過纖支鏡定位良好,改變體位后有5例位置不當,經調整后到位。 結論 雙腔支氣管導管插管在夾閉DLT下用聽診法、氣道壓力法、吸痰管通暢法下分隔成功率高,但纖支鏡法定位更準確。患者改變體位后需常規(guī)重新定位。
關鍵詞:雙腔支氣管導管;肺分隔;纖支鏡 開胸手術應用雙腔支氣管導管進行單肺通氣,不僅可以為手術操作帶來方便,而且可減少由于縱隔擺動造成的循環(huán)干擾,減少圍手術期并發(fā)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在基層醫(yī)院沒有纖支鏡的情況下,在夾閉DLT下用聽診法簡單、氣道壓力法、吸痰管通暢法快速、準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3月本院52例ASA Ⅱ~Ⅲ級普胸外科患者,年齡42~71歲。手術種類:肺葉腫瘤10例,食管腫瘤42例。采用咪唑安定、異丙酚、芬太尼、阿曲庫銨快速麻醉誘導。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用靜吸復合全麻,入室后連續(xù)無創(chuàng)監(jiān)測心電,脈搏、氧飽和度并行頸內靜脈穿刺監(jiān)測cvp。面罩吸氧去氮,全麻誘導用藥為: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阿曲庫銨1mg/kg。誘導滿意后插入適當型號的雙腔支氣管導管,一般男患者選39號,女患者選37號,體型較小者選35號。右側雙腔管的右側有2個開口,近端開口應對準右上肺,對位較困難,所以盡量選擇左側雙腔支氣管導管。通過胸廓起伏、人工通氣肺順應性、雙肺聽診及呼氣末二氧化碳判斷導管位置正確與否,確定在主氣管后,旋轉到位繼續(xù)進管,進到29cm后雙側氣囊充氣,夾閉主管,采用聽診法,氣道壓力法、吸痰管通暢法。聽診雙腔支氣管導管位置正確的標準:雙肺通氣,通氣側肺各葉呼吸音與插管前相同,非通氣側呼吸音消失。氣道壓力法是夾閉主管,位置正確的標準:氣道壓力增加不多,大概壓力增加6~7mmH2O。如果壓力大,繼續(xù)進管測試,直到成功,記錄導管深度。吸痰管通暢法是吸痰管從側管進入,位置正確標準:過側孔后能順暢進入。如果上3種方法不能確定的話,用纖支鏡法?;颊吒淖凅w位后,聽診并調整導管位置。觀察插管分隔情況及體位變動對導管位置的影響。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插入雙腔支氣管導管,在這52例采用聽診法、氣道壓力法、吸痰管通暢法下有50例對位良好,肺分隔通氣良好,2例經過纖支鏡定位良好,改變體位后有5例位置不當,經調整后到位。
3 結論
雙腔支氣管導管插管在夾閉DLT下用聽診法、氣道壓力法、吸痰管通暢法下分隔成功率高,但纖支鏡法定位更準確?;颊吒淖凅w位后需常規(guī)重新定位。
4 討論
大多數的胸科手術需要雙腔支氣管導管插管,但DLT位置不正確可導致低氧血癥、肺不張、高氣道壓、分泌物蓄積,并導致手術感染,反復多次插管,易導致喉頭出血和氣管壁損傷,甚至氣管壁穿破。臨床上對導管的位置判斷方法是:在夾閉DLT下用聽診法、氣道壓力法、吸痰管通暢法和纖支鏡法等,患者體位改變后,導管管端一般往頭側移動,也就是位置偏淺,再加上外科牽拉,導管更易移位,究其原因,支氣管內徑遠端細近端粗,而氣囊充氣時近似于一圓柱體,導致兩者接觸會產生向近端移動的趨勢。體位改變后,應檢查導管的位置。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