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除術治療混合痔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來我院收治的128例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治療,實驗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術后24 h出血量為(20±5)mL、術后(12±1.5)d創(chuàng)面愈合、術后肛緣光潔度等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術后1個月隨訪,實驗組1例需修剪殘留贅皮,占1.5%;實驗組殘留贅皮不影響生活,實驗組總體殘留贅皮率為7.8%,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除術無論在療效還是患者痛苦等方面均優(yōu)于傳統(tǒng)治療方法,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除術;臨床效果
混合痔是臨床上常見的高發(fā)疾病,這種疾病機制復雜,誘因也比較多,這種疾病是內痔和外痔靜脈叢曲張產生了相互的溝通,導致內痔其中一部分還有外痔的其中一部分結合成為一個整體的痔。常規(guī)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長期治療效果不好,治療后容易產生:出血、創(chuàng)面延遲愈合、疼痛等并發(fā)癥,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近年來,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除術在臨床上使用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為了探討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除術治療混合痔臨床效果。對2013年5月~2014年7月月來我院診斷、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來我院診治的128例患者病歷資料等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有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患者年齡為49~84歲,平均年齡為(59.3±1.2)歲,病程在1~6個月,平均病程為(3.5±2.4)個月;對照組有64例,其中男34例,女20例,患者年齡為40~66歲,平均年齡為(56.7±0.8)歲,病程在1.2~6.5個月,平均病程為(4.2±3.1)個月,兩組對其治療方案等均具有完全知情權,實驗均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取左側臥位,骶尾部消毒,查找骶裂孔,于腰腧穴內注入1%利多卡因液20 mL,麻醉成功后轉右側臥位;肛周皮膚應用稀碘伏液(1∶4)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洞巾,雙手食指涂石蠟油,進行擴肛約2~3 min,然后用彎血管鉗夾住外痔頂部,然后提起外痔做\"V\"形切口,外大內小,鈍性剝離外痔部分至齒線以上約0.4 cm,大彎鉗夾痔核基底部,7號絲線做8字縫扎,切除大部分痔核,保留必要的殘端,防止滑脫,修剪切緣,對合皮瓣,徹底止血,切口呈開放狀引流[1-2]。
1.2.2實驗組 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除術治療擴肛,具體方法如下:根據患者情況向患者肛門內放置擴張器,并取出內色,使得患者脫垂黏膜能夠垂直掉入肛管擴張器中[3-5]。然后取出肛管擴張器,將肛門鏡放置其中,容納后使用7號線進行縫合,縫合完畢后取出肛鏡縫扎器,將痔吻合器放置極限然后伸入到荷包縫合圈上方,用帶線器通過痔吻合器側孔分別將3點荷包結扎線及9點掛線引出,然后輕輕打開保險,啟動吻合器,壓迫時間大約控制在20~30 s,然后從肛門取出吻合器,檢查吻合口情況,輕輕打開吻合器,從肛管內取出。檢查吻合口,如有活動性出血,采用可吸收線進行\(zhòng)"8\"字縫合。
1.3統(tǒng)計學方法 實驗中,對患者治療時的數據進行搜集,利用SPSS 16.0軟件進行分析,并進行t 檢驗,實驗結果采用(x±s)表示。
2結果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術后24 h出血量為(20±5)mL、患者術后(12±1.5)d創(chuàng)面愈合、術后肛緣光潔度等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術后1個月隨訪,實驗組1例需修剪殘留贅皮,占1.5%;實驗組殘留贅皮不影響生活,實驗組總體殘留贅皮率為7.8%,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混合痔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它是人體肛管齒線上方處的環(huán)狀組織,臨床上也將其稱為肛墊。當肛墊發(fā)生病變出現肥大時就會產生痔。這種疾病目前臨床上發(fā)病率正逐年上升,患者發(fā)病時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便血、肛門不適、痔核脫出等,嚴重患者甚至出現貧血癥狀,給患者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不便。
由于人體肛門及肛管周圍有著比較豐富的神經末梢,肛門周圍神經分布也比較廣泛,屬于疼痛敏感區(qū)域,傳統(tǒng)方法主要進行外剝內扎術(MM),這種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會造成患者很大的疼痛,并且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較多,嚴重患者甚至出現復發(fā)現象。因此,臨床上探討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顯得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除術在混合痔患者中使用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和傳統(tǒng)手術相比這種手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肛墊下移;②肛墊血管病理性肥大。這種手術減少了對患者肛管損傷,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從大的角度來說它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痔動脈進行縫合能夠減少術后出現。本次研究中,實驗組術后24 h出血量為(20±5)mL、愈合時間為(12±1.5)d、術后肛緣光潔度等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個結果和姚禮慶等人實驗結果相同。因此,通過對比實驗組術式有以下優(yōu)點,療效肯定,術后24 h出血減少,療程短,術后疼痛無增加,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外剝內扎術。
此外,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除術治療混合痔時應該注意以下事項,在行切除時,應在鉗下切除,邊切邊縫,防止創(chuàng)面回縮,便于檢查,患者手術后采用可吸收線進行縫合,這樣既有助于患者引流、減張,同時還能夠降低患者手術后并發(fā)癥,避免了對肛門彈性的營銷,從而有效的避免肛裂的發(fā)生。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療后對其進行1個月隨訪,實驗組1例需修剪殘留贅皮,占1.5%;實驗組殘留贅皮不影響生活,實驗組總體殘留贅皮率為7.8%,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結果類似[7]。由此看出: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除術在混合痔中的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除術無論在療效還是患者痛苦等方面均優(yōu)于傳統(tǒng)治療方法,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林宏城,任東林,謝尚奎,等.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釘合術與痔上黏膜環(huán)切釘合術的對比研究[J].廣東醫(yī)學,2011,(11).
[2]蘇冀.環(huán)狀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后并發(fā)癥的處理及預防[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9,(16).
[3]沈奎,呂文輝,張承岳,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與外剝內扎術治療重度痔的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學,2014,(03).
[4]施捷,金杰,李建中,郭震.內痔套扎加縛扎固定法外痔剝切縫合術治療混合痔臨床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03).
[5]馬翔,陳小嵐,盛光.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肛腸吻合器痔切閉術治療脫垂性痔病的臨床研究[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1,(06).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