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總結小兒輸液滲漏的原因及護理對策。方法 統(tǒng)計我院小兒科2013年發(fā)生小兒靜脈輸液滲漏病例114例,回顧性分析臨床資料。結果 114例患兒經2~6d的護理與治療,均能吸收治愈,無發(fā)生局部組織壞死的情況。結論 避免此現象發(fā)生的根本措施在于提高預防,護理人員在給小兒靜脈輸液過程中,應提高自身責任感,在易發(fā)生藥液滲漏的部位要倍加小心,加強留意巡視,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輸液滲漏情況,能明顯減少此類現象發(fā)生,提高患兒輸液的安全性,保障小兒輸液的護理質量。
關鍵詞:小兒靜脈輸液滲漏;原因;護理對策
靜脈輸液快速、直接,在臨床的給藥治療方式中十分常用,由于小兒靜脈管壁薄且管徑小,而小兒在靜脈注射過程中容易哭鬧多動,導致增加患兒感染機會及痛苦,并增加護士工作難度及科室成本[1]。本文統(tǒng)計我院小兒科2013年發(fā)生小兒靜脈輸液滲漏病例114例,進行回顧分析,研究小兒靜脈輸液滲漏原因及護理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4例小兒靜脈輸液滲漏中,58例男,56例女,年齡2歲~11歲,平均年齡為(6.5±0.5)歲。穿刺部位:14例足背靜脈,42例橈靜脈,38例手背靜脈,20例頭皮靜脈。輸入的藥液比較溫和,主要作用是維持體內電解質和水平衡,沒有明顯刺激作用。出現藥液滲漏時間:穿刺成功不久后發(fā)現33例,觀察過程中發(fā)現73例,8例患兒在輸液結束不久后出現該現象。
1.2滲漏原因分析
1.2.1小兒哭鬧多動或家長看護過程中無意觸碰 根據資料統(tǒng)計分析,在輸液過程中小兒哭鬧或家長看護過程中無意觸碰所致輸液滲漏發(fā)生率最高。小兒會哭鬧、多動以反抗打針,導致輸液固定松動,是造成輸液滲漏的重要影響因素。
1.2.2護士穿刺經驗缺乏,技術欠佳 小兒血管管壁薄且管徑小,穿刺難度較大[2]。尤其是年紀較輕資質較淺的護士,穿刺經驗缺乏,技術欠佳,導致在注射過程中不自信及緊張,穿刺中一看到針頭出現回血情況便不敢繼續(xù)進針,致使針頭只剛穿破血管壁,容易引起滲漏現象。當選取穿刺血管不當時,常出現多次進針不當情況,多次進針極易引起血管破裂。
1.2.3工作人員疏忽,巡視缺乏 輸液過程一般需要1~2h,甚至需要的時間更長,然而在輸液過程有的患者因為護士進針操作失誤或不小心的碰撞出現滲漏。護士一天的工作量較大,因此忽視該有的常規(guī)巡視,導致靜脈輸液滲漏出現的機會較高。
1.2.4患兒及家長的合作性欠缺 因患兒年齡小、順應性差,在輸注過程中患兒難以保持長時間的安靜狀態(tài);家長對輸液過程中的患兒出現躁動、哭泣等異常情況缺乏應對經驗,與護理人員配合不協調。本組75例因患兒異常哭鬧或家長煩躁、無意碰撞牽拉引起,且滲漏多發(fā)生在輸液120 min后。
1.3護理對策 ①只要發(fā)生滲漏情況應立即拔針并按壓針眼一段時間,換另外一個部位注射治療;②與小兒溝通,盡量做到消除患兒的害怕心理,同時與家長溝通以期獲得家長的積極配合;③提高護士穿刺技術,穿刺前評估穿刺部位安全性,找好合適的穿刺部位,穿刺時盡量做到一針見血,穿刺后正確穩(wěn)固固定好;④輸液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發(fā)現穿刺部位腫脹,用手觸碰有凹陷,即出現滲漏現象;肉眼無法判斷的腫脹,可用手觸摸準確判斷[3];⑤如滲漏情況發(fā)現不及時,可出現滲血、感染及組織壞死等情況,一旦發(fā)現,應及時治療,防止情況惡化。
1.4方法 由于靜脈注射部位不同,小兒靜脈輸液滲漏的發(fā)生率也不同。在研究分析過程中發(fā)現,出現藥液滲漏時間不同,患兒能痊愈需要的護理時間也不同。可將其整理為表格研究。
1.5統(tǒng)計學方法 試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收錄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方法采用χ2檢驗,P<0.05時有意義。
2 結果(見表1~2)
3 討論
小兒靜脈輸液選擇穿刺的表淺靜脈,常采用的有肘正中靜脈、尺靜脈、橈靜脈、足背靜脈、手背靜脈、顳淺靜脈、額前正中靜脈等,決定我們選擇哪個部位靜脈進行穿刺的因素包括患兒年齡、性別、體質、環(huán)境條件、藥物、技能等。顳淺靜脈、額前正中靜脈直且細,暴露佳,易固定,不易滑脫,適合4歲以下嬰兒。而耳后靜脈粗而彎曲多,易滲漏,組織少,穿刺難度高,較少應用。足背與足背靜脈適合于小兒,因為其好固定,易穿刺[4]。而在本文研究中,橈靜脈滲漏發(fā)生率最高,故小兒應盡量不用。
要減少小兒靜脈輸液滲漏發(fā)生率,還要注意小兒心理治療,盡量做到消除患兒的害怕心理,同時與家長溝通以期獲得家長的積極配合[5-6]。而護士本身要愛護患兒,積極的對每一個患者,才能有利于避免現在緊張的醫(yī)患關系[7]。
研究發(fā)現在觀察過程過程中藥液滲漏的發(fā)生率最高,反映工作人員疏忽,巡視缺乏。醫(yī)護人員無論再忙,在患者輸液過程的1~2h內,要注意密切留意患者,看是否出現滲漏情況,嚴重的會出現不良反應[7-9],甚至發(fā)生過敏性休克。只有在輸液過程中做到密切觀察患者,才能減少藥液滲漏的發(fā)生率。
在穿刺時常常會遇到難題,如多次穿刺輸液后該部分發(fā)紫,肥胖小兒難以看清其血管等,首先我們不要緊張,局部拍打、按摩或熱敷,促進血液擴張循環(huán),使血管充盈,常有利于穿刺,成功率較大。當出現穿刺成功后不出血的情況,這多由于患兒營養(yǎng)不良或脫水等,可采用輕輕擠壓塑料管的方法[10],這時??梢娀匮侨匀粵]有回血,可考慮針頭沒有進入血管內。
參考文獻:
[1]陸琴,韓萍.我國預防小兒靜脈輸液滲漏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0(01).
[2]潘慧.兒科靜脈輸液常見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1(04).
[3]張春艷,許海波.小兒靜脈輸液成功的體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0(03).
[4]劉彥春.小兒靜脈輸液滲漏的原因與對策[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0(08).
[5]王玉琴;崔秀云;謝丹.小兒靜脈置管后留置失敗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工企醫(yī)刊,2011.78-79.
[6]王增敏;范莉媛;武玉蘭.小兒靜脈穿刺失敗的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876-876
[7]靳曼麗.兒科護患糾紛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2):380-381.
[8]戴建華.外周靜脈輸液外滲的危險因素及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1):10-11.
[9]夏淳和,陳麗萍,許敬,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靜脈注射對幼兔外周靜脈及周圍組織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1):805-807.
[10程琳,王建萍,龍柳林.門診輸液患兒健康教育需求特點及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1,16(6):375-376.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