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七厘散加減自制中藥膏劑對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208例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的患者采用七厘散中藥膏劑外用治療,1次/d,4d后觀察療效。結果 治愈158例,顯效40例,有效10例,無效0例,總有效100%。結論 七厘散加減自制中藥膏劑外用對痛風性關節(jié)炎療效佳。
關鍵詞:痛風性關節(jié)炎 七厘散加減 中藥膏劑
痛風是由于機體嘌呤代謝紊亂導致尿酸鈉結晶(MSV)沉著于關節(jié)及周圍結締組織而引起病損及炎癥反應的一種疾病,現將208例患者臨床診治情況分析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共計觀察治療208例患者,其中男性204例,女性5例,年齡25歲~75歲,病程1d~1w。
2 臨床表現
所屬病例均參照《實用內科學》及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1977年風濕病診斷標準,①①急性關節(jié)炎發(fā)作一次以上,在1d內即達到高峰;②急性關節(jié)炎局限于個別關節(jié);③整個關節(jié)呈暗紅色;④跖趾關節(jié)腫痛;⑤單側跗骨關節(jié)急性發(fā)作;⑥有可疑或證實的痛風結節(jié);⑦血尿酸增高;⑧非對稱性關節(jié)腫痛;⑨發(fā)病可自行終止,凡具備以上標準三項以上并可排除繼發(fā)性痛風者可明確診斷。
3 治療方法
予中藥膏劑局部外用貼敷:治療目的:清熱利濕、解毒通絡、涼血、消腫止痛。 將七厘散(血竭0.3g、冰片0.6g、乳香20g、沒藥20g、紅花10g、朱砂1g。兒茶0.3g)加桂枝30g 虎杖30g、川牛膝30g、獨活30g、川烏15g、草烏15g。延胡索40g等,研極細末,加凡士林在高溫下制作成膏劑備用,量患者疼痛部位之大小,調敷于關節(jié)疼痛部位,1次/d,隔日換藥1次,連續(xù)2~4次換藥,4d后統(tǒng)計療效。在用藥期間囑患者控制攝入含高嘌呤的飲食,選含嘌呤低的蔬菜和水果,限制脂肪量,鼓勵患者多食用堿性食物,不飲酒,多喝水,保證飲水量每天在2500~3000ml,排尿量達2000ml以上。
4 療效標準與治療效果
4.1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頒布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制定) 治愈:疼痛、壓痛消失,持物無疼痛,肘部活動自如;顯效:疼痛大減,持物稍感疼痛或不適,肘部功能活動正常;有效;疼痛、壓痛減輕,肘部功能活動改善;無效:癥狀治療前后無明顯改善。
4.2:治療結果 共計觀察208例,治愈158例,約占76%;顯效40例,約占19%;有效10例,約占5%;無效0例,約占0%,總有效率為100%。
5 討論
痛風中醫(yī)學稱其為\"白虎歷節(jié)\"、\"痹證\"、\"賊風\",從大量的中醫(yī)古籍對\"痛風\"的認識來看,中醫(yī)痛風包括了現代醫(yī)學的痛風性關節(jié)炎及其他一些疼痛性疾病,痛風性關節(jié)炎急性發(fā)作時,應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治療,絕大多數疼痛可完全緩解,后期血尿酸控制好,一般不留任何后遺癥,但有一部分患者因關節(jié)內尿酸鹽沉積較多,炎性癥狀可持續(xù)很長時間或反復發(fā)作引起關節(jié)破壞,導致功能障礙,在臨床上,起病24h內應用秋水仙堿止痛消炎效果良好,但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超過24h,在應用該藥效果很難保證,而且大量秋水仙堿可以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也限制了該藥的應用。非甾體類藥物及糖皮質激素早期效果較好,但因兩者的副作用限制了用藥范圍,由于治療藥物的限制,部分患者飲食的不控制,關節(jié)內沉積的尿酸也較多,使一部分患者反復發(fā)作或長時間持續(xù)疼痛。該病其典型特征為發(fā)作急驟、疼痛劇烈、部位集中,受累關節(jié)表現為紅、腫、熱、痛及活動受阻,多以第一足趾關節(jié)為甚,且病情反復發(fā)作,血常規(guī)一般白細胞正常,血尿酸升高;中醫(yī)理論曰:\"內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內治之法,即外治之法\",故以泄熱、祛濁、通痹為要。治療原則是:清熱利濕、解毒通絡、涼血、消腫止痛,七厘散(血竭、冰片、乳香、沒藥、紅花、朱砂、兒茶)加桂枝、虎杖、川牛膝、羌活、川烏、草烏、延胡索等藥物組方而成,可起到活血通經、清熱利濕、化瘀通絡、消炎止痛等功效,制作成膏劑外用,可調暢血脈、透皮達里、直到病所,直接進入體循環(huán),無胃腸降解和胃腸刺激作用,并可避免藥物通過肝臟的首過效應對藥物療效的影響,對于無法耐受秋水仙堿的毒副作用或對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有禁忌的患者,在痛風急性期應用尤為適宜,患者敷用后即感涼爽舒適,疼痛減輕。
綜上所述,七厘散加減自制中藥膏劑外用對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療效顯著,并囑患者在控制高嘌呤飲食、多食用低嘌呤的蔬菜及堿性食物的同時,多飲水,保證尿量,進而可降低血尿酸的濃度,甚至使尿液呈堿性,從而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促進尿酸的排出,這樣即達到了血中尿酸的降低,又緩解了患者的疼痛,該治療方法操作簡便,價格低廉,值得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9-190.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