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無創(chuàng)診斷及治療方法和效果。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間收治的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45例,均行心電圖檢查,按照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介入治療,比較治療效果。結果 45例患者心電圖V3R~7R導聯ST段抬高持續(xù)時間≤10 h者64.44%,QRS波呈QS波者62.22%,ST段恢復到等電位時,T波已呈倒置狀態(tài)者62.22%,與同一指標中其他心電圖變化情況比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好轉率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5.0%(P<0.05)。結論 右心導聯心電圖檢測不同導聯ST段改變可用于右心室心肌梗死無創(chuàng)診斷中,在保守治療基礎上行介入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右心室心肌梗死;無創(chuàng);診斷;治療 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右心室心肌梗死是心肌梗死中一種特殊類型,疾病的診治與左心室心肌梗死有很大的不同,為進一步探討其無創(chuàng)診斷方法和有效的治療方案,特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患者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45例,根據臨床癥狀及超聲心電圖檢查均確診,按照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52.3±2.6)歲;觀察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1.9±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診斷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行心電圖檢查,描記18導聯心電圖(常規(guī)12導聯加V7-V9導聯和V3r-5r導聯),紙速25 mm/s,以TP段為基線、測量J點后60 mm處為測量基準點,標準電壓測量各導聯ST段偏移,測量三個連續(xù)心動周期,區(qū)平均值。
1.2.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包括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及華法林抗凝治療等,謹慎使用利尿劑和血管擴張劑,同時嚴密觀察患者血壓、中心靜脈壓、尿量及生命體征的變化等,對于出現合并癥的患者給予對癥治。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介入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者ST段抬高導聯數及抬高幅度、右胸導聯QRS波及T波變化及轉歸和心律失常發(fā)生情況及變化;以病情轉歸情況作為療效評價指標。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處理,研究所得結果均以構成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心肌梗死部位 本組45例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均伴有左心室梗死,其中28例伴急性下壁梗死,11例伴下壁和正后壁梗死,3例伴前間壁梗死,2例伴前壁梗死,1例為單純右心室梗死。
2.2 患者心電圖改變情況 本組患者心電圖均出現典型的心肌梗死ST-T動態(tài)變化,V3R~7R導聯ST段抬高持續(xù)時間≤10 h者29例,占64.44%,QRS波呈QS波者28例,占62.22%;所有患者均出現T波由直立轉為平坦或雙向后淺倒置至深倒置的過程,其中ST段恢復到等電位時,T波已呈倒置狀態(tài)者28例,占62.22%,與同一指標中心電圖其變化差異均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3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在保守治療基礎上行介入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無1例死亡,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右心室心肌梗死臨床并不常見,現階段研究認為,單純右心室心肌梗死十分少見,多數患者伴有其他部位梗死,我院本次治療中僅1例患者為單純右心室心肌梗死。右心室心肌梗死臨床表現及診治方面雖與其他的類型心肌梗死有相似之處,但也有自身的特點。目前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診斷主要依靠心電圖,目前以右胸導聯ST段抬高V4R≥0.1 mV陽性,肢導聯ST段Ⅲ/Ⅱ>1為診斷標準[1],但由于右心室壁薄、電位低、顯示困難且持續(xù)時間短,臨床易漏誤診[2]。從我院本次觀察結果來看,患者心電圖均出現典型的心肌梗死ST-T動態(tài)變化,V3R~7R導聯ST段抬高持續(xù)時間≤10 h占64.44%,QRS波呈QS波者62.22%,ST段恢復到等電位時,T波已呈倒置狀態(tài)者占62.22%,可知右心室心肌梗死診斷中,除常規(guī)的診斷標準外,還可將T波的變化和右胸導聯QRS波呈QS波作為參考指標。右心室心肌梗死可導致右心房壓力升高至超過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3],引起左心室充盈障礙,常規(guī)的治療方案雖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但不能糾正左室灌注不足引起的癥狀。介入治療能促使心肌梗死早期持續(xù)開通,從而恢復冠脈灌注,改善房室傳導。
綜上所述,在右心室心肌梗死診斷中右心導聯心電圖檢測不同導聯ST段改變可作為無創(chuàng)診斷方法,在治療中,若條件允許應及時行介入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韓秀萍.心電圖對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4,01(2):215-216.
[2]張艷菡.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40例診治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3,04(20):575-575.
[3]許春艷.心肌梗死患者心電圖特征臨床分析[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3,27(2):133-134.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