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兒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觀察。方法 對30例發(fā)病的兒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使用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12w,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定療效,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并進行實驗室監(jiān)測。結果 臨床總有效率82%,有效劑量3~9mg/d,起效時間約7d,不良反應輕微,多可自行緩解。結論 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兒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起效快,療效肯定,不良反應少,有較高安全性。
關鍵詞:帕利哌酮緩釋片;兒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癥
兒童精神分裂癥是指起病與18歲以前的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其預后比成年起病的精神分裂癥差[1],應及時系統(tǒng)地治療有助于病情的康復。本文采用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兒童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癥30例,觀察臨床療效及安全性?,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為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門診和住院治療的兒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符合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中的精神分裂癥的標準。入組病例排除嚴重的軀體疾病,所有患者及監(jiān)護人均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單用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總病例數30例,男性18例,女12例,年齡12~18歲,平均年齡(15.3±2.7)歲,病程1~2.5年,平均(0.5±2.0)年。
1.2方法 入組患者給予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起始量3mg/d,1w后加至6mg/d,視病情最高量9mg/d。入組前有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者清洗7d。治療期間出現興奮,睡眠障礙可合并苯二氮卓類藥物,肝功能異常用保肝藥物。研究前對參加人員進行量表一致性培訓.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2、4、6、8、10、12w末分別進行PANSS及TESS評定。以PANSS減分率評定療效[2],減分率≥75%為痊愈,≥50%為顯著好轉,≥25%為好轉,<25%為無效。在治療前及4w,8w,12w分別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心電圖及測體重。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包進行治療前后PANSS量表總分變化及各因子分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
2結果
2.1治療前后PANSS評分的比較,見表1。
表1中顯示治療1w末量表各項分均降低,治療2w后量表分與治療前相比已有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12w末臨床總療效為82%,治療12w末療效明顯優(yōu)于4w末,陽性、陰性量表及一般癥狀分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
2.2不良反應 本組患者以頭暈(2例),乏力(2例),嗜睡(1例),口干(1例),體重的增加(2例)為主,程度多為輕至中度,多未經治療后自行緩解,體重增加調整飲食結構及加強運動可降低體重。實驗室檢查出現肝功能異常1例。
3討論
帕利哌酮緩釋片是一種新型的抗精神病藥物,它結合了利培酮的活性代謝成分9-羥利培酮和獨特的OROS(滲透泵緩解技術)計數,延緩了藥物在腸道的釋放,使患者獲得更穩(wěn)定的療效和較好的耐受性[3]。美國FDA已批準該藥用于13~17歲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治療[4]。本研究結果表明,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兒童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癥總有效率82%。PANSS評分在用藥1w后各分值有所降低,在治療第2w末PANSS總分和各量表分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而且隨則觀察期的延長,癥狀有持續(xù)性改善,提示帕利哌酮緩釋片起效快,能持續(xù)有效地緩解兒童青少年的陽性、陰性癥狀及一般病理癥狀,療效肯定。每天只服1次藥物,服藥方便,提高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在本研究中,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暈,乏力,嗜睡,口干,體重的增加為主,程度多為輕至中度,并且出現在治療的早期,多未經治療后自行緩解,體重增加在改善飲食結構和加強運動后體重減輕,不需特殊處理。
綜合上述,本研究結果顯示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兒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癥療效好,不良反應少,耐受性和安全性好,服藥方便,是治療各類兒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時值得考慮和選用的藥物。
參考文獻:
[1]陶國泰,鄭毅,宋維村主編.兒童少年精神醫(yī)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91.
[2]何艷玲,張明圓.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中國常模和因子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2):65-69.
[3]FOW LER JA,BETTNGER TL,ARGO TR.Paliperidone extended-release tab lets for the acute and maintenance of schizophrenia[J].Clin Ther,2008,30(2):231-248.
[4]RICHARDS.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risperid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ruptive behavior,disorders with subaverage IQs [J].Pedatrics,2002,110(3):e34.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