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對高血壓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高血壓的患者55例作為研究對象,同時選取55例正常人作為對照組,對所有的研究對象進行糖耐量試驗(OGTT)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lc)進行檢測。比較兩組患者的糖耐量實驗結果和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結果 實驗組研究對象1hPG、2hPG、3hPG含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對象的1hPG、2hPG、3hPG的含量,實驗組研究對象HbAlc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對象HbAlc的水平,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P<0.05);FPG的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血壓的患者常常存在糖代謝紊亂,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能夠指導以高血壓為首發(fā)癥狀的糖尿病。
關鍵詞:糖化血紅蛋白;高血壓;臨床意義
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當代謝的重要的指標,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密切,而高血壓則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的疾病,是糖尿病的常見的并發(fā)癥[1]。有研究顯示,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是不合并糖尿病的單純的高血壓的發(fā)生的2倍還要多[2]。為進一步分析探討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對高血壓的臨床意義,選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高血壓的患者55例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高血壓的患者55例作為研究對象,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參照1999年WTO/ISH高血壓防治指南,收縮壓≥140 mmHg和舒張壓≥90 mmHg。同時選取55例正常人作為對照組,110名被檢者中有男59例,女51例。實驗組男患者33例,女患者22例,年齡為36~82歲,平均年齡為(55.35±13.35)歲。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中男26例,女29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為(53.31±12.38)歲。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都需要進行糖耐量試驗(OGTT)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lc)進行檢測。所有研究對象都需要空腹進行抽血,采用速率法(儀器為美國DIMENSION RXL全自動生化儀)進行OGTT試驗,測量被檢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hPG)、餐后2 h血糖(2hPG)和餐后3 h血糖(3hPG)。同時還需要采用樹脂微柱層析法(儀器為荷蘭MERCK Microlab200,藥盒有臺灣的元生公司提供)進行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進行測定時操作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觀察指標 比較所有研究對象的糖耐量試驗檢測結果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結果。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分析時采用spss 17.0軟件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研究對象1hPG、2hPG、3hPG含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對象的1hPG、2hPG、3hPG的含量,實驗組研究對象HbAlc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對象HbAlc的水平,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P<0.05);FPG的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糖化血紅蛋白除與糖尿病相關外,與高血壓、冠心病等大血管的病變有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糖化血紅蛋白升高時會使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概率增加,增加患者的危險性[3]。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增加紅細胞的粘度,減小流動性,明顯降低變性的能力,降低氧合Hb的接力速度。長期患有高血壓會對心臟、腦、腎等等造成嚴重的損害,并且容易導致冠心病,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會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所以早期對高血壓進行診斷和預防非常重要[4-5]。高血壓的患者常常出現糖代謝紊亂的現象,由于室溫和放置時間對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影響較小,而且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采血的時間不需要固定,是檢測更加方便,同時也避免了對患者進行多次抽血,減輕了患者的痛苦[6]。通過實驗發(fā)現,實驗組患者1hPG、2hPG、3hPG和HbAlc的水平都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1hPG、2hPG、3hPG和HbAlc的水平,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P<0.05);糖化血紅蛋白的均值超出了正常參考值的上限(6.2%),說明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檢測可以對糖尿病的發(fā)生有一定的預知性,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干預,能夠降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糖尿病和高血壓常常同時出現,主要是由于胰島素抵抗作用導致高胰島素血癥,對交感神經興奮,能夠促進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作用,導致小動脈內膜增生而引起高血壓的發(fā)生。當糖化血紅蛋白持續(xù)升高的時候,患者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tài)中,高血糖會引起高血壓的發(fā)生,同時還會導致內皮的損傷,損傷血管的舒縮能力,并且葡萄糖的直接毒性作用會是內皮細胞的修復能力降低,復制減少[7]。糖化血紅蛋白則是一個緩慢、連續(xù)、不可逆的生成過程,比OGTT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并且有著較高的敏感性,對于糖尿病的診斷和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的情況更好的效果[8]。
綜上所述,高血壓的患者常常存在糖代謝紊亂,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能夠指導以高血壓為首發(fā)癥狀的糖尿病。因此,高血壓的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定期的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檢測,更加有效的控制和預防糖尿病。
參考文獻:
[1]徐建國.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30):28-29.
[2]劉蔚,周翔海.用糖化血紅蛋白診斷糖尿病-WHO咨詢報告[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19(1):2-5.
[3]彭湘杭,楊銳,艾雅琴,等.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診斷糖尿病效果比較[J].廣東醫(yī)學,2011,32(7):863-864.
[4]蘇麗.糖化血紅蛋白與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相關性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10(10):771-772.
[5]覃方生,鄒林芳.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及臨床意義[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5):6104.
[6]王丹鈺,張春玲,馬建新,等.拜安時與D10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儀的臨床實用性比較[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23(1):16-18.
[7]黃炳坤,黃東平.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在糖尿病診治中的臨床意義[J].吉林醫(yī)學,2011,32(19):3925-3926.
[8]凌聰.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在糖尿病診治中的應用[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2(30):282.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