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麻醉后恢復室(PACU)患者常見并發(fā)癥原因及處理,以保證全麻患者安全恢復。方法 回顧性研究分析我院麻醉恢復室自2013年1月~2014年2月的3219例術后患者的恢復情況。結果 PACU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8%,組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差異,并發(fā)癥因年齡分組而不同,其中并發(fā)癥以循環(huán)不穩(wěn)定、低氧血癥、術后寒顫、躁動、惡心嘔吐、蘇醒延遲等發(fā)生率高。結論 患者術后1h最易出現麻醉并發(fā)癥和意外,應綜合分析、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癥處理,在PACU進行觀察,可以早期發(fā)現和處理,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和死亡率。
關鍵詞:恢復室;并發(fā)癥;處理
中圖分類號:R614.2 文獻標識碼:B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tanesthetic Recovery Room(PACU)causes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in order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recovery of general anesthesia.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recovery of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from 2013 January~2014 year in February 3219 case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study.Results PACU complication rate was 16.8%,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hav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complications for different age groups,the complication of circulatory instability,hypoxemia,postoperative shivering,dysphoria,nausea and vomiting,high incidence of delayed recovery etc.Conclusion The patients after 1h appear the most easily anesthesia complications and accidents,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ispel pathogeny,unexplained tak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symptomatic treatment,were observed in the PACU,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and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Key words:PACU;Complication;Treatment
麻醉后恢復期是圍術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早期麻醉并發(fā)癥和早期手術嚴重并發(fā)癥的高發(fā)期。為了提高患者在麻醉恢復期的安全性,降低患者在麻醉后恢復室的并發(fā)癥?,F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麻醉恢復室3219例患者的情況,其中有541例發(fā)生不同程度和癥狀的并發(fā)癥,并對PACU患者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原因及處理措施進行分析,保證手術患者術后安全、平穩(wěn)恢復,從而降低麻醉后早期常見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患者按照年齡分成3個組,>60歲為老年組共1083例,14~59歲為成人組1694例,新生兒至13歲為小兒組442例,分別觀察其恢復實際那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其中包括急診手術和擇期手術,手術種類包括骨科、普外、婦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腫瘤外科、神經外科和泌尿外科?;颊呓邮苈樽矸椒槿繗夤懿骞苋榧按嬖跐撛诓l(fā)癥的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麻醉等。
1.2進入恢復室后的處理患者入恢復室后迅速面罩吸氧(氧流量:2~4 L/min),使用飛利浦監(jiān)護儀MP50(Philips MP50)監(jiān)測心電圖(ECG)、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呼吸頻率(RR)、心率(HR)、血壓(BP),同時判定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并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必要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肌松拮抗藥等處理,并對患者做岀入室評估,達到標準后送回普通病房?;颊咴诨謴褪移骄A魰r間78 min(60~180 min)。
1.3觀察指標循環(huán)系統(tǒng)并發(fā)癥 血壓低于術前基礎血壓的20%為低血壓;高于術前基礎血壓的20%或血壓≥140/90 mmHg則為高血壓(高血壓分度:輕度≥140/90 mmHg,中度≥160/100 mmHg,重度≥180/110 mmHg)。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觀察呼吸類型、呼吸頻率、有無上呼吸道梗阻、支氣管痙攣等,連續(xù)監(jiān)測SPO2,SPO2<90%表示有低氧血癥。中樞神經系統(tǒng)變化主要為意識狀態(tài)評估,采用Ramsay鎮(zhèn)靜評分[1]:1=不安靜、煩躁;2=安靜合作;3=嗜睡服從指令;4=睡眠可喚醒;5=呼喚反應遲鈍;6=深睡喚之不醒。如患者全麻術后超過2 h、Ramsay鎮(zhèn)靜評分≥5分為蘇醒延遲。術后寒顫評分[2]:0=無;1=面頸部肌肉顫動;2=兩組以上的肌群顫動;3=全身肌肉顫動,床體抖動。觀察有無術后惡心嘔吐、術后躁動等。
1.4出恢復室指標患者循環(huán)穩(wěn)定 自主呼吸正常,呼吸次數<20次/min,呼氣末二氧化碳曲線評分正常,PetCO2<45 mmHg,無支氣管痙攣現象,SpO2>95%(吸空氣條件下);距末次肌松藥使用時間>1 h,并已行肌松拮抗;肌松監(jiān)測TOF比值>75%。并對患者進行恢復評分,見表1。得分≥9分,安全送回病房;6~8分別在PACU繼續(xù)觀察;2 h在<5分送ICU。
3討論
手術后由于麻醉藥及麻醉輔助藥的殘留作用,患者都不能立即恢復至術前狀態(tài),對于術前用藥或體弱及老幼患者,麻醉恢復時間更長[3]。目前全麻中使用超短效的靜脈全麻藥丙泊酚和阿片藥瑞芬太尼,加上TCI靶控輸注的推廣以及全麻鎮(zhèn)靜深度的監(jiān)測,大多數患者在術畢5~10 min后很快清醒,但術后2 h內是麻醉并發(fā)癥的高峰期,并且其可能是突發(fā)的和危及生命的。
3.1術后高血壓的處理本研究發(fā)現術后循環(huán)不穩(wěn)定是目前麻醉蘇醒期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1.1%,其中術后高血壓比術后低血壓多見。麻醉恢復期發(fā)生高血壓的標準是收縮壓>190 mmHg、舒張壓>110 mmHg。術前有高血壓的患者術后最容易發(fā)生高血壓,特別是術前未經系統(tǒng)的藥物治療者。其他引起術后高血壓的常見原因包括[4]:疼痛、膀胱膨脹、液體過量、低氧血癥、顱內壓升高、血管收縮藥應用不當等。處理首先應該核對患者血壓測定的正確性,肌松藥拮抗劑使用等。排除可糾正的原因,如術后止痛、患者自控鎮(zhèn)痛等,拔管和靜注烏拉地爾12.5~25 mg,對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可以硝酸甘油0.5 mg滴鼻。治療應致力于維持血壓接近術前水平。
3.2術后低血壓的處理低血容量是PACU中最常見的低血壓原因,觀察有無進行性出血、補液量不足、滲透性利尿等。本文34例低血壓有25例是容量不足造成的,經積極補液后血壓很快恢復正常。其他引起術后低血壓的常見原因包括全麻較深、椎管阻滯麻醉范圍較廣、血制品過敏等都可引起血壓下降。需要酌情處理,快速輸入晶體液、膠體液或全血,術中抗生素致輸液反應等;或者使用α、β受體激動藥等,如腎上腺素0.02~1 mg/kg/min。此外需排除有無圍手術期心肌缺血和梗死、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3.3術后低氧血癥的處理由于麻醉藥和肌肉松弛藥對中樞和呼吸肌的殘留抑制作用,低溫致麻醉藥物代謝緩慢及術后低通氣以恢復動脈血中正常CO2分壓所造成吸入氧量下降;胃內容物誤吸;心輸出量降低;疼痛等。未插管患者可帶面罩吸氧,若術后不能糾正的可采用輔助呼吸。對于帶管者,可根據嚴重程度選用間斷加壓呼吸或在麻醉性鎮(zhèn)痛藥,鎮(zhèn)靜藥或肌松藥作用下施行連續(xù)加壓呼吸來改善。
3.4術后寒顫的分析及處理術中低體溫是引起術后寒顫最常見的原因,本文37例術后寒顫的患者,經過保暖后很快緩解。術畢疼痛是引起術后寒顫的重要因素,曲馬多20~30 mg應用。
3.5術后惡心嘔吐的處理吸入麻醉藥在蘇醒階段的低濃度對氣道及嘔吐中樞的刺激引起咳嗽和惡心嘔吐;靜脈鎮(zhèn)痛藥對大腦邊緣系統(tǒng)的刺激引起中樞惡心嘔吐,而阿片類藥物對大腦極后區(qū)的阿片受體作用引起惡心嘔吐;疼痛和內臟牽拉反射;低血壓、低血糖;顱內壓增高等。恢復室吸痰操作不當。一旦發(fā)生嘔吐,立即采取頭低位,并用吸引器清楚口咽部胃內容物以減少誤吸機會。也可使用小劑量氟哌利多、胃復安、地塞米松靜脈注射。
3.6術后躁動的處理各種有害刺激是誘發(fā)和加重躁動的最常見原因??山o予完善鎮(zhèn)痛如舒芬太尼0.1~0.2 μg/kg靜注。靜吸復合麻醉術后躁動的發(fā)生率較高,由于吸入麻醉藥術后殘余及有中樞興奮作用,應手術結束前半小時停止吸入麻醉藥。
3.7術后蘇醒延遲的處理麻醉藥物的殘余作用,高齡、肝腎功能低下的患者,其藥物在肝內降解和排泄能力低下,導致藥物在體內積蓄;對此類患者需注意手術麻醉中把握藥量,術畢耐心觀察不主張使用催醒藥耐心待其平穩(wěn)渡過麻醉恢復期。
手術后蘇醒期是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高發(fā)期,進入恢復室有先進配套監(jiān)測儀器和搶救設備,有利于觀察術后患者麻醉恢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并進行綜合分析,及早的發(fā)現和治療,確?;颊叩陌踩x開PACU[1-4]。
參考文獻:
[1]張斌,鄧麗琴,孫春梅,等.麻醉恢復室常見全麻后并發(fā)癥及處理[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2(6):717-719.
[2]Dhimar AA,Patel MG,Swadia VN.Tramadol for control of shivering(comparison with pethidine)[J].Indial J Anaesth,2007,51(1):28-31.
[3]謝剛,蔣柯,劉艷秋,等.11174例手術后患者在麻醉恢復室的監(jiān)測治療[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2,37(6):654-655.
[4]顧爾偉.麻醉后恢復室患者并發(fā)癥的處理[J].安慶醫(yī)學,2008,29(2):12-17.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