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靜脈輸液是一種在治療中必備的治療手段。同時,也是每個護士應該熟練掌握的必備技能之一。在醫(yī)院中,靜脈輸液能有效的對患者進行藥物的輸送和養(yǎng)料的補給。在一些臨床搶救當中,對于一些搶救和康復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和不斷的發(fā)展,臨床靜脈輸液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關系到患者的安全。例如有的時候護士在輸液之前對患者進行按壓,但是這些按壓的方式不規(guī)范,或者有時候按壓的時間不充足或者按壓的面積太大或者不均勻等。這些問題嚴重的會導致患者皮膚出血,因此,我們必須要熟練的掌握靜脈輸液拔針前后的一些技巧。只有這樣才能不會給患者帶來傷害和危險。通過臨床的不斷觀察和實踐,我們改進了一些輸液后拔針的問題。以下是綜述:
1按壓方法
1.1拇指按壓法 采用豎壓法(若橫向按壓,會使得按壓面積減小,不利于止血),輸液完畢,右手迅速拔出針頭后,左手拇指以平行血管方向按壓。拇指按壓可選擇棉簽按壓、棉球按壓及無創(chuàng)拔針法,現(xiàn)多采用無創(chuàng)拔針,即揭開固定針頭的膠帶,保留有小紗塊的一部分,不關閉調節(jié)器,右手食指及拇指持針柄拔出針頭后以中指反折針頭軟管,同時在針頭退出表皮時左手拇指立即按壓小紗塊,整套動作連貫迅速,這種方法不僅患者疼痛感減低,比起用手直接接觸棉簽及棉球按壓,更無菌,不容易造成針眼處污染。
1.2三指按壓法 采用無創(chuàng)拔針按壓法,囑患者對側手食指、中指、無名指靠緊并攏,放在小紗塊上面,平行于血管,當針頭退出表皮同時,指導患者迅速向下按壓,食指在近心端,無名指在遠心端,中指按壓針眼處。這種方法受壓面積大且均勻,更利于止血,減少皮下淤血、皮膚出血的發(fā)生。
1.3魚際肌按壓法 分為大魚際肌和小魚際肌按壓法兩種,采用無創(chuàng)拔針按壓法,指導患者對側手的大魚際肌/小魚際肌輕而平的放在無菌小紗塊上,迅速拔出針頭的同時用大魚際肌/小魚際肌適度向下按壓穿刺部位。魚際肌按壓面積大,受力均勻,按壓者也更加省力。小魚際肌在按壓針眼出血方面效果更優(yōu)于大魚際肌按壓法。
1.4交換式按壓法 當護士對患者進行靜脈輸液后的拔針的時候,需要讓護士壓住患者刺穿的部位,同時告訴患者自己按壓,這是在臨床上經??梢杂龅降摹2贿^這里面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患者在自己按壓刺穿部位的時候,很容易由于不能很好的掌握按壓的位置和掌握不好按壓的時間,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皮下出血等情況。故這種方法適用于已掌握按壓方法和按壓技巧需經常靜脈輸液的患者。
1.5上舉式按壓法 當護士給患者輸液完成后,需要立即把針頭從刺穿處拔出。然后用消毒棉簽壓住患者刺穿的地方,讓患者的另一只手去壓住刺穿處,并告訴患者抬起胳膊,讓刺穿點高于自己心臟的位置。這種方法是由于手背的位置通常情況下都是低于心臟的位置。這種按壓方式不容易使得血流出來。但是如果方法不當?shù)臅r候,就很容易使得流血和皮下淤血的情況發(fā)生。
2按壓面積
通常靜脈輸液后會有兩個\"針眼\",一個是皮膚表面的\"針眼\",另一個是血管壁上的\"針眼\",看不見。這兩個針眼一般不在同一位置,由于進針角度的不同,血管針眼要高于皮膚針眼約0.2~1.5cm,如我們只按壓皮膚針眼,沒有注意血管針眼,血液就會從血管針眼滲出形成皮下淤血。因此,加大按壓面積,使兩個針眼同時被按住,血液就不滲會出,這樣便大大降低了皮下淤血形成率。
3按壓時間
按壓時間是否得當與針眼出血及皮下淤血有直接關系。正常人出血時間為1~3min,凝血時間為2~8min(玻片法)。有研究報道,不同的按壓時間皮下淤血發(fā)生率不同,按壓不足1min,皮下淤血發(fā)生率為11.4%,超過1min,為5.6%,2~3min,為2.7%。所以按壓時間超過5min能有效預防皮下出血。對于凝血機制異常及使用溶栓藥物的患者,應視情況適當延長按壓時間達10min左右。因為老年患者的血管特點,按壓時間達到5~10min,才能有效防止皮下出血。
4按壓力度
靜脈輸液拔針后的按壓力度應該不重不輕,力度過重很容易導致患者疼痛,過度過輕不能起到止血的作用。在臨床中,有的時候護士由于工作很忙碌,經常會忽視按壓力度的問題,讓患者自行的去按壓,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血從刺穿處留出。因此按壓力度的問題需要醫(yī)護人員去更好的完成。
5其它注意事項
此外,還需要告訴患者在針頭拔出后必須壓住針眼不懂,不能左右按摩,如果左右按摩,不僅會使得患者疼痛加重,還會導致針眼重新打開,導致嚴重的皮下出血。囑患者拔針后稍抬高肢體,躺在床上稍做休息,不要著急上廁所或離開,使得肢體下垂,也不要剛止血就立即負重,會因為重力作用和血管壓力增大造成針眼再次出血。 患者在拔針后24h內禁止熱敷,防止局部血管擴張,加重皮下出血。
綜上所述,在我國,靜脈注射是醫(yī)院治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靜脈注射后拔針的按壓的方法有很多種,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但是,無論醫(yī)護人員用那種方法為患者進行按壓,都必須根據患者的部位,患者的年齡和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雖然靜脈注射后,拔針是一個很小的環(huán)節(jié),但是作為醫(yī)療工作者,也是完全不能疏忽的。在臨床中,醫(yī)護人員要保護好患者的靜脈血管,要學好如何更好的在注射輸液后拔針的按壓方法,無論采用何種按壓方法,都必須照顧到患者的情況。要盡量減少在刺穿過程中給患者帶來的傷害和痛苦,病情時時為患者著想,不能因為自身的忙碌而疏忽,這對于整個醫(yī)院來講,都會很好的提高整體的護理意義。對于醫(yī)護人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娟娟.靜脈穿刺后的拔針方法之我見[J].甘肅中醫(yī),2006,19(11):37.
[2]孔雪巖.老年人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時間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5,21(4):1-3.
[3]李寶軍,關小宏.防止輸液拔針后局部出血淤斑新法[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7):54.
[4]黃小梅,李曉惠,陳平英.止血按壓帶研制及靜脈輸液拔針后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4,10(9):787-788.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