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尿激酶治療結核包裹性胸腔積液的治療效果,為該治療方法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依據(jù)。方法 將我院2013年5月~10月接診的52例結核包裹性胸腔積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26例患者接受常規(guī)胸腔穿刺抽胸水的方式進行治療,觀察組26例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方式的基礎上,加用尿激酶輔助治療。觀察并記錄兩組學胸腔積液吸收時間、遺留胸膜肥厚度,對比分析兩種方式的治療效果。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胸水引流時間明顯更快,遺留胸膜肥厚度明顯更低,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另外,對照組26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3.1%,觀察組26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2%。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比對照組更佳,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使用尿激酶治療結核包裹性胸腔積液,能有效改善預后質(zhì)量,提高胸水吸收速度,降低胸膜粘連的可性,適合于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尿激酶蘇;結核包裹性胸腔積液;應用分析
結核性胸膜炎病情發(fā)展速度快,臨床若未及時給予有效救治,容易形成包裹性胸腔積液,會對患者通氣功能造成嚴重影響[1]。近年來,我國結核性胸膜炎的發(fā)生率與日俱增,因治療方式不當,導致病情耽誤的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為提高結核包裹性胸腔積液的治療效果,筆者將我院2013年5月~10月接診的52例結核包裹性胸腔積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尿激酶治療結核包裹性胸腔積液的治療效果,為該治療方法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5月~10月接診的52例結核包裹性胸腔積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26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為22~63歲,平均年齡(42.5±5.4)歲。觀察組2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齡范圍為22~66歲。平均年齡(44±4.8)歲。全體患者入院后,經(jīng)常規(guī)檢查,均已被確診為結核菌感染,經(jīng)B超與CT檢查,均確診為包裹性胸腔積液伴胸膜肥厚。患者臨床癥狀包括:胸悶、發(fā)熱、咳嗽等。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體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2HRZE/4HR方案進行抗結核治療。對照組26例患者接受常規(guī)胸腔穿刺抽胸水的方式進行治療,每日晨起空腹口服0.75g乙胺丁醇、0.45g利福平以及0.4g異煙胼,于早中晚各服用一次0.5g吡嗪酰胺。靜脈滴注1mg胸腺肽,1次/d。于B超輔助下,進行胸膜腔穿刺抽液。觀察組26例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將30萬u尿激酶,經(jīng)30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稀釋后,注入患者胸腔。間隔24h后于同一部位再次穿刺抽液,直至B超顯示積液已完全清除。兩組患者治療前,均已確定為凝血功能正常者。
1.3觀察指標 ①顯效:患者結核中毒與臨床癥狀已完全消失,B超檢測胸腔內(nèi)無積液,胸片檢查結果顯示胸膜無肥厚情況;②有效:患者結核中毒與臨床癥狀基本消失,B超檢測發(fā)現(xiàn)胸腔內(nèi)積液大部分清除,胸片結果顯示胸膜略有增厚跡象;③無效:患者病情較治療前無任何好轉或惡化,B超檢測發(fā)現(xiàn)胸腔內(nèi)存在大量積液,胸片顯示胸膜明顯增厚。
1.4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17.0軟件對采集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組間對比行x±s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胸水吸收時間與胸膜肥厚度對比 對照組26例患者平均胸水吸收時間為(28.4±3.8)d,觀察組26例患者平均胸水吸收時間為(16.7±2.5)d。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胸水吸收時間明顯更短,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26例患者平均胸膜肥厚度(4.6±0.83)mm,觀察組26例患者平均胸膜肥厚度(3.4±0.51)mm。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胸膜肥厚度明顯更低,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胸水吸收時間與胸膜肥厚度對比詳情如表1所示。
2.2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療效對比 對照組26例患者,顯效9例(34.6%),有效10例(38.5%),無效7例(26.9%),治療總有效率73.1%;觀察組26例患者,顯效12例(46.2%),有效13例(50%),無效1例(3.8%),治療總有效率96.2%。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比對照組更佳,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療效對比詳情如表2所示。
3 討論
結核性胸膜炎為臨床常見疾病,是胸腔積液的主要誘因[2]。發(fā)熱、咳嗽為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常見臨床癥狀,在發(fā)病初期,患者會存在胸痛癥狀,隨著胸液的累積,患者的胸痛癥狀會獲得一定緩解,不過會有明顯胸悶感,且呼吸愈發(fā)艱難[3]。結核性胸腔積是滲出性胸膜炎的一種,由胸膜對結核分枝桿菌與代謝產(chǎn)物的應激反應所引起的。胸液中富含蛋白與細胞,非常容易引起包裹與粘連。就現(xiàn)階段我國醫(yī)療技術來看,面對此類患者主要通過抗癆治療聯(lián)合產(chǎn)穿刺抽胸水的方式,控制病情進一步惡化,達到治療目的[4]。
綜上所述,經(jīng)過本次研究最終發(fā)現(xiàn),使用尿激酶輔助治療結核包裹性胸腔積液,有利于促進胸液的吸收,預防胸膜肥厚,降低發(fā)生胸腔粘連的可能性,能有效提高治療治療,具備于臨床推廣應用的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1]鄧紅霞.閉式引流聯(lián)合尿激酶治療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臨床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3,11(01):1584-1586.
[2]厲銀平,劉桂霞,彭清臻等.內(nèi)科胸腔鏡結合尿激酶治療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的臨床應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09):1621-1623.
[3]譚英征,陳雙華,傅京力等.留置中心靜脈導管加注入尿激酶治療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0,23(07):964-965.
[4]劉青梅.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療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臨床觀察[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11(05):1534-1535.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