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為了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要對課堂提出三項基本要求:理論傳達、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合作學習是由教師指導學生建立學習小組,并由小組內或小組之間展開互動交流,從而實現(xiàn)合作共進,互通有無的一種學習模式,是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沿用較多的一種學習方法。但是在實踐操練的過程中,由于實踐操作方式的不當,導致合作學習往往流于形式,并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長此以往,合作學習的價值和功能自然無法得到彰顯。所以,如何讓合作學習成為初中語文課堂的催化劑,這是需要語文教師斟酌的重點課題。
一、科學制定方案,喚醒學生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固然有效,但也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合作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喚醒他們的合作意識,從而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诖?,我是這樣制定教學方案的:以《背影》的教學為例:在教學之前我首先將全體學生分成了兩組,第一組為自主探究小組,第二組為合作探究小組,然后向學生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相信同學們已經(jīng)事先預習了這篇課文,現(xiàn)在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篇課文所提及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其中哪些語句與中心思想相關呢?”在我的引導下,所有的學生都展開了認真的思索,他們不斷在教材中寫著、畫著,不一會,他們便將答案整理了出來。當全體學生紛紛將整理后的答案交上來后,我趁熱打鐵地詢問他們:“讓我們看看一看,自主探究小組和合作探究小組,哪一組最先完成了任務呢?”學生說:“合作探究小組最先完成了任務?!蔽覇枺骸盀槭裁磿霈F(xiàn)這樣的結果呢?”學生說:“因為他們人多,人多一起思考,集思廣益,肯定要比我們單個人自行思考來得快!”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給予了稱贊,然后說:“這個結果告訴了大家哪些道理呢?”學生說:“合作學習的效率要明顯超過單個人的自行探索,所以說在課堂中使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學習質量?!?/p>
有些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策略時,都是直接向學生闡述合作學習的特點和理論知識,這種做法不但顯得枯燥乏味,而且還會讓學生不知所云。筆者以為,考慮到初中生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在向他們傳達合作學習理念時,不如從動手操作開始,從而讓他們真是地感受到合作學習的甜頭。由此一來,他們在實施合作學習時必然會變得更加自主。此外,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是否有效,還會直接影響著語文課堂的質量。所以,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科學地引導和疏導,要保證給學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同時,還要做好指導工作、協(xié)調工作、調控氛圍工作。由此一來,通過輕松有趣的課前導入,學生們不僅初步掌握了本節(jié)知識的基礎要領,同時還感受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妙處所在?;诖?,在接下來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便會順利許多。
二、按照學情分組,構筑學生合作隊伍
當初中生初步明確了合作學習的功能和理論知識后,還要對全體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以此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和發(fā)展的機會。在分組時應事先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綜合能力差異,然后按照分層教學的方式劃分小組,即:共分10組,每組5人(每組包含優(yōu)等生1名、中等生2名、后進生2名)。但是在傳統(tǒng)課堂中,當分組完畢之后,時常會發(fā)生這樣的問題:優(yōu)等生優(yōu)越感強,認為自己應該和優(yōu)等生分在一組,從而不愿與其余的組員合作,以至于合作學習難以順利開展。筆者認為,若想構筑出科學有效的合作隊伍,首先要“打擊”優(yōu)等生的優(yōu)越感,提升中等生和后進生的自信心,從而讓他們從心底里認可彼此。
那么,具體該如何操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呢?筆者認為,我們不妨借助一些思考性的問題來解決這一難題。譬如在教學初中語文二年級上冊中的《桃花源記》時,我為學生們提出了一個思考性的問題,“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突出了桃花源的美好?作者虛構這樣的一個桃花源,他的目的是什么?”在探究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對學生進行了這樣的安排:由優(yōu)等生自行完成解答,由中等生和后進生合作完成解答,并限時八分鐘。當八分鐘一過,我發(fā)現(xiàn)中等生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完成了解答,而且解答的內容對錯參半。與之相比,中等生與后進生的合作小組不但很快完成了解答,而且答案要明顯優(yōu)勝前者許多。在此基礎上,我對優(yōu)等生們說:“為什么這次比賽你們會失敗呢?按照常理,你們的學習能力要明顯超過中等生和后進生。這個結果說明了什么?你們有何感想?”優(yōu)等生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立即作出回答:“合作探究比自己探究的效率更高,更準確,哪怕是學習非常好的個體,也很容易輸給群體?!庇纱艘粊?,不但可以打消優(yōu)等生氣焰,同時還能促進中等生和后進生的學習信心與熱情,從而讓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中得到充分的落實。
三、合理規(guī)劃時間,明確學生合作主體
在傳統(tǒng)初中語文課堂中,通常都是由教師扮演主角。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教師說什么,學生就聽什么。這種學習方法不但被動性強,而且存在著嚴重的局限性和機械性。倘若教師不予理會,只會嚴重影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初中生思維能力的成長?;谏鲜?,在滲透合作學習指導機制時,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態(tài)度,變革傳統(tǒng)由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模式,合理規(guī)劃課堂時間,將課堂還給學生,以此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語文課堂的真正小主人。
那么,具體該如何規(guī)劃課堂時間呢?我們可以這樣做:縮短講課的時間,將講課的時間規(guī)劃在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一內,將其余三分之二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探索知識。譬如在教學初中語文二年級上冊中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之時,我只是簡單地為學生們交代了這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并指出了生字和生詞等基礎知識。在接下來的一半時間里,我則將課堂還給了學生,讓他們自行去探索問題,并解答問題。譬如,有的小組提出問題:“文章中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應該如何理解這句話?”也有的小組提出問題:“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否始終如一,為什么?”在思考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小組內部集思廣益,提出了五花八門的想法,讓課堂氣氛變得前所未有的高漲。其中,考慮到初中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可以間接滲透競爭機制。譬如:在班級后方的板報上標注各個小組的序號,然后在下面預設紅花榜,哪個小組表現(xiàn)的最好,成績提升的最快,即可獲得一朵紅花。而評估的時間周期可以以月為標準。由此一來,必然會全面落實初中生的主體地位。
四、課后延伸合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習慣
不論是學習哪一門學科的知識,或者是哪一種學習方法,都需要持之以恒的錘煉和培養(yǎng)才能成功,合作學習亦是如此。因此,在課堂中培養(yǎng)初中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這只能算是入門階段,唯一的作用就是幫助初中生認知合作式學習,懂得如何去合作。但是,若想讓他們善用合作式學習,這還需要日久天長的培養(yǎng)和錘煉。所以,要珍惜課后時光,并在布置課后練習題的時候滲透合作學習機制,以此煥發(fā)學生的合作動力和積極性,這是落實本節(jié)課題的重要途徑。但是,合作探究習題的布置不是盲目的,切忌隨意性。因此,教師需要事先做出合理的規(guī)劃,選取最符合初中生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并控制好問題的難易程度,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技能上的錘煉。
在教學完朱自清的《背影》之后,我為學生們布置了以下合作探究任務:“朱自清是一名偉大的散文家,除了我們所熟知的《背影》之外,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作品,譬如《荷塘月色》和《匆匆》等,請同學們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和書本索引一下這些散文作品,并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一下作品當中所蘊含的意義和思想,并談談對它及作者的看法?!边@類延伸性、開放性都較強的問題深受初中生的喜愛,可以有效煥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和參與興趣。此外,在布置課后合作探究任務時,還可以間接滲透辯論機制。譬如在教學完《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之后,我將四組的學生打散,重新分成了兩組,并為兩組學生提出了辨析題目,即:如何正確愛國?之后,由正方學生堅持“抵制外國貨物”,由反方學生堅持“師夷長技以自強”。在整個辯論的過程中,雙方學生爭執(zhí)得面紅耳赤,并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觀點,如正方學生認為:“購買外國貨物等于把金錢送給外國人,不利于本國貨物的營銷。比如經(jīng)常有人購買日本的電器,這樣我國的電器就沒人去買了?!狈捶綄W生認為:“發(fā)達國家的貨品質量和制作方法明顯進步許多,在購買他們的產品同時,我們也可以學習他們的經(jīng)驗,以此提高本國產品的質量?!蓖ㄟ^合作式辯論活動,不但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還能增強他們的合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合作式學習是基于新課程理念要求,符合時代發(fā)展規(guī)律的重點學習方法,是培養(yǎng)初中生綜合能力,鞏固語文思維的制勝法寶。若想讓合作式學習充分發(fā)揮作用,教師則需要給予適當?shù)刂笇Ш脱芯?,并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法,從而讓學生們全面投入到合作當中,讓他們的自主能動性得以激發(fā)。在合作是學習導入階段,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地指導,確保他們的合作方式符合理論要求。倘若學生之間未能把握合作學習的精髓,而是亂哄哄地各抒己見,那么只會讓課堂陷入到紛亂當中,不利于教學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