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進行調查,并且根據相應問題作出應對措施;方法 給予對照組藥品經營單位日常監(jiān)管措施,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研究組藥品經營單位中的工作人員加強對于辨別中藥材優(yōu)劣的技術培訓,對這兩組藥品經營單位現有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進行檢查;結果 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我們必須嚴格控制影響中藥材質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保證中藥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關鍵詞:中藥材;中藥飲片;偽劣品;措施
在我國,中藥材的種類及數量等資源均十分豐富,有統(tǒng)計顯示,在我國境內有5000種以上的中藥材存在。而被作為臨床常用藥的中藥材也有500~600種之多。近幾年來,雖然我國對于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監(jiān)管力度加大使得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有所提高,但是偽劣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檢出率卻一直沒有降低[1]。本研究中對于本地區(qū)的100家經營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藥品經營單位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進行調查,并且根據相應問題作出應對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地區(qū)經營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藥品經營單位共100家為調查對象進行研究。100家藥品經營單位具有相同的采購中藥材及制作中藥飲片的相關資質,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每組50家,兩組藥品經營單位的工作人員文化水平、年齡、經營年限、技術水平等均無明顯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藥品經營單位日常監(jiān)管措施,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研究組藥品經營單位中的工作人員加強對于辨別中藥材優(yōu)劣的技術培訓,使員工對于劣質中藥材的辨別水平有所提高,嚴格要求研究組藥品經營單位根據國家規(guī)定進行采購中藥材原料,并且嚴格遵守中藥飲片的制作方法進行制作。干預半年后,對這兩組藥品經營單位現有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進行檢查,并對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現偽劣品的原因作出分析。
1.3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選用SAS10.0統(tǒng)計軟件,以x±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為P<0.05。
2結果
干預后,對這兩組藥品經營單位現有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進行檢查,見表1。
由表1可知,經過檢查后,對照組藥品經營單位有4家單位存在假藥問題,有7家單位存在劣質藥品問題,出現偽劣藥品的概率為22%;經過干預后的研究組藥品經營單位有1家單位存在假藥問題,有2家單位存在劣質藥品問題,出現偽劣藥品的概率為6%;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我國目前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偽劣品狀況我國中藥材市場在90年代時已經發(fā)展了100多個藥材交易市場,但是由于監(jiān)管不力,大部分藥材市場逐漸演變成為了偽劣藥材的交易集散市場。目前為止,我國一共有17個專業(yè)的中藥材市場被保留下來。這些被保留下的具有專業(yè)資質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對于規(guī)范交易市場秩序以及促進市場活躍性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國近年來對于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抽檢結果顯示,中藥材市場中均存在藥材參假、從非法途徑采購中藥材原料及中藥飲片、經營單位未按要求儲存藥材等問題[2]。
3.2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產生不良品的原因分析
3.2.1利益原因的趨使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使用中藥材市場里的劣質藥材為原料進行中藥及中藥飲片的制作,從而導致偽劣中藥品泛濫,使大量劣質中藥材在市場流通。
3.2.2中藥飲片制造技術水平低下,中藥制藥業(yè)內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嚴重匱乏,從而導致中藥飲片的發(fā)展更為緩慢[3]。
3.2.3野生的中藥材原料供不應求,而人工培育的中藥材由于種植者過度使用化學添加劑,從而引起中藥材的質量下降、品種退化以及藥材內農藥與重金屬殘留等質量問題的大量發(fā)生。
3.2.4我國對于中藥材市場的管理法規(guī)不健全、監(jiān)管力度不夠,從而導致中藥材市場內部體質混亂,對于中藥飲片的質量出現置后管理,導致同一種中藥在進行加工時的名稱、制作方法、制作工藝等方面出現差異[4]。
3.2.5中藥材執(zhí)業(yè)人員素質不高,無法在工作中對藥材的真假、優(yōu)劣做出準確的識別;我國對于監(jiān)管中藥材市場中所涉及的工商、農林、藥監(jiān)局等部門間缺乏相互協(xié)調,使得管理職責分工不明確的現象。
3.3應對措施
3.3.1對于監(jiān)管中藥材市場中所涉及的工商、農林、藥監(jiān)局等部門間加強相互協(xié)調,使得管理職責分工不明確的現象消失。加強對中藥材整個體系鏈的監(jiān)管力度,從而徹底打擊掉制假售假的中藥材產業(yè)鏈。
3.3.2藥監(jiān)部門應定期對中藥材執(zhí)業(yè)人員組織專業(yè)知識培訓和職業(yè)道德的教育,實施執(zhí)證上崗的原則,嚴格禁止無證人員從事中藥材工作的現象。
3.3.3藥品管理部門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存儲和炮制規(guī)定,使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儲藏和使用期限可以合理合法,從而保證藥品的質量[5]。
參考文獻:
[1]王忠壯,萬鯤,檀密艷.影響中藥飲片質量的因素[J].中國藥學雜志,2001,36(9):631~663.
[2]金玉琴,木海鷗.中藥飲片質量現狀分析與對策[J].海峽藥學,2010,22(5):256-258.
[3]謝志強,王月明.中藥材偽劣品來源淺析[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5,17(2):136-138.
[4]朱林峰,解海.淺議中藥材使用混亂的問題[J].求醫(yī)問藥,2012,10(4):187.
[5]楊艷玲,焦志鵬,張昌才.當前中藥飲片質量與調劑誤差問題分析與對策[J].醫(yī)藥導報,2002,21(11):739~740.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