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SICU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的心理特點及發(fā)生原因,探討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根據30例入住SICU的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結果 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30例患者入住SICU 期間,不良心理反應均得到減輕或解除,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或轉普通病房進一步治療。結論 對于SICU的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能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并早日康復。
關鍵詞:外科ICU;心理特點;護理干預
隨著現代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對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關心患者的軀體,而且要關心患者的心理;不僅要關心患者個體,而且要關心患者的家屬、關心患者的后代、關心社會。重癥醫(yī)學科是現代醫(yī)學發(fā)展進步的體現,但有國外調查發(fā)現,在轉出ICU患者中,約50%對其在ICU中的經歷保存痛苦記憶,約70%以上患者存在焦慮和躁動。因此對ICU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1]。外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SICU)主要收治與外科相關的急性、危重患者及術后麻醉恢復患者,急性重癥膽管炎就是其中之一。為了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 SICU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治療與康復的影響,我院SICU 2013年1月~2014年4月共收治急性重癥膽管炎30例,現將該組患者存在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干預措施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SICU共收治急性重癥膽管炎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26~91歲(平均70.2歲)。診斷均符合急性重癥膽管炎診斷標準[2]。明確診斷膽總管結石22例,肝內外膽管結石5例,膽管下段癌2例,胰頭癌1例,合并膽囊結石9例,十二指腸乳頭旁憩室6例。其中22例患者入院后急診行內鏡下膽道內引流或外引流術,所有患者感染控制后均二期行EST或開腹手術治療?;颊呔鲈夯蜣D普通病房進一步治療。無死亡病例。
2心理分析
2.1陌生、恐懼 患者入住SICU,陌生的環(huán)境,通宵的照明,緊張的氣氛,周圍其他患者痛苦的呻吟都會增加患者的恐懼及焦慮感,此外,醫(y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周圍儀器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以及各種復雜的醫(yī)療操作,無不增加患者的恐懼感。
2.2孤單、無助 SICU雖然提供了良好的醫(yī)療環(huán)境,但正是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患者與家屬隔離,或者僅有少量的時間允許探視;醫(yī)護人員忙于處理繁雜的工作,無暇與患者溝通,都使患者感到孤單,無助。此外,如果患者需要機械通氣或腎臟替代治療,更加劇了患者這種不良情緒。
2.3悲觀、絕望 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多有寒戰(zhàn)、高熱、黃疸癥狀,患者對自身疾病缺乏認知,擔心疾病預后不良;病情的反復,病程的延長,加之可能目睹周邊病友搶救及死亡,都會增加患者悲觀、絕望的情緒;部分患者的家庭經濟狀況不佳,擔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負擔,而拒絕或不配合治療。
2.4自卑、失落 為了便于各種醫(yī)療護理操作以及觀察病情,SICU患者大都全身裸露,鏈接各種管路,同時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多留置鼻膽引流管。醫(yī)務人員沒有很好的保護好患者的隱私,隨便議論患者的隱私和身體缺陷?;颊吒械絺€人隱私被剝奪加之醫(yī)護人員關心不足,從而產生自卑、失落的心理。
3護理干預
3.1入科宣教 對于新入SICU的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應首先告知家屬及患者病區(qū)周圍環(huán)境、科室規(guī)章制度,尤其是膽管炎治療中可能用到的各種監(jiān)護儀器及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及配合方法。對需上CRRT治療或呼吸機患者,上機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恐懼心理,可以提高其遵醫(yī)行為[3]。
3.2改善環(huán)境
3.2.1創(chuàng)造良好的ICU環(huán)境 應保持安靜、整潔、舒適的環(huán)境,病房布置應自然,貼近生活,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床,保持病房合適的溫度及濕度,病床之間應有屏風或布簾遮擋,為患者提供一個相對獨立的私人空間,減少各種檢查的暴露時間,對于暫時不用的器械,應移除患者視線。長期臥床的患者,可以給予防壓瘡氣墊。
3.2.2保證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 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對于患者病情的恢復以及緩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都是有幫助的。因此,醫(yī)護人員應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盡量調小監(jiān)護儀器的音量,對于患者的醫(yī)療及護理工作盡量安排在白天進行。此外,如果情況允許,夜間病房光線盡量調暗趨于柔和,保證患者有足夠的睡眠。夜間危重患者的搶救應盡量安排在單間進行,不要讓其看到其他患者搶救甚至死亡的場面從而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刺激[4]。
3.2.3聽優(yōu)美的音樂 適宜的音樂是一種愉快的刺激,可以使人體的交感神經活動減少,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加,通過影響人體的內啡肽等物質的釋放而達到鎮(zhèn)靜和催眠的作用[5]。
3.3加強溝通
3.3.1加強語言溝通 資料顯示,每班護士至少花5min時間與患者說話交流,可以減輕患者的孤獨感[6]。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切忌只關注儀表而忽視患者的親身感受,良好的醫(yī)患溝通,不但能增加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同時也能提高患者對于各種診療措施的配合度。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其感到被尊重、被重視。對于某些患者因為病痛或者其他原因而遷怒醫(yī)護人員的情況,醫(yī)護人員應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使患者盡量保持心情平靜[7]。此外,護理人員應將一些積極的信息及時傳達給患者,增加患者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3.3.2加強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溝通對于不能用語言進行溝通的患者顯得尤為重要,護士可以通過寫字板、圖片、手勢等非語言交流方式讓患者表達自己的意愿,了解患者的信息從而采取恰當的護理干預措施,減輕患者的不適及痛苦。此外,護士應注意觀察患者的表情或其他肢體語言,以便能夠及時采取合適的處理措施。
3.4其他措施
3.4.1完善探視制度 對于入住SICU的患者,為預防醫(yī)院感染,家屬與患者被隔離開,但家屬是患者最強的精神支柱,能夠給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及情感支持,消除患者孤獨焦慮的情緒。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家屬的探視時間及次數,增加患者與家屬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患者情緒的穩(wěn)定及病情的恢復。
3.4.2 醫(yī)患座談 為加強醫(yī)患溝通,提高醫(yī)護服務質量,每周進行至少一次的家屬座談會,了解家屬各方面的意見和訴求。也讓家屬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
3.4.3提高護士的職業(yè)素質及業(yè)務水平 護士的職業(yè)素質及業(yè)務水平直接影響到所提供服務的質量,因此,應不斷通過學習,提高護士職業(yè)素質及業(yè)務水平,同時,護士應學習必要的心理學知識,以便能夠及時發(fā)現患者的心理問題,盡早及時的采取措施進行干預。
SICU 患者與普通病房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尤其是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會給疾病的治療帶來不可預知的影響。通過有效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本組30例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入住SICU 期間,不良心理反應均得到減輕或解除,病情迅速好轉。所以SICU 的護理必須把患者心理因素和護理干預有機融合起來。對于入住SICU的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應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信息,以便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切實有效的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這樣才能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并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向海燕,唐春炫.ICU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J].當代護士,2006,3:90-91.
[2]鐘大昌,溫賢敏,杜洪英,等.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分級診斷和治療(附327例分析)[J].實用外科雜志,1993,(04):60-62.
[3]朱桂云,許 航.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2 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8,48(16):51.
[4]王彩鳳,田園.重癥監(jiān)護患者的心理護理[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1,2(30):181.
[5]陳曉英.音樂護理的功效及臨床應用[J].實用護理學雜志,2001,17(4):50.
[6]劉化俠,沈學.機械通氣患者的心理不適及原因探討[J]. 中華護理雜志,2002,2:112-113.
[7]江煒.醫(yī)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6.145-149.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