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病毒性心肌炎的護理體會,為臨床護理提供經驗。方法 本文回顧2009年1月~2012年1月13例心肌炎患兒的臨床護理情況。以改善心肌代謝及心功能,促進心肌修復,減輕心臟負擔為原則,皮質激素一般患兒不宜常規(guī)使用,對重癥患兒合并心力衰竭、嚴重房室傳導阻滯、心源性休克者使用。結果 13例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治愈6例,好轉7例,住院天數6~15d,平均住院天數11d。結論 臨床正確診斷治療和精心護理心肌炎患兒非常重要。
關鍵詞:病毒性心肌炎;護理體會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臟所致的炎性過程,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本病主要是病毒對被感染的心肌細胞直接損害和病毒觸發(fā)人體自身免疫反應而引起心肌損害。臨床表現以心肌炎性病變?yōu)橹?,部分病例可伴有心包炎和心內膜炎,癥狀輕重不一,輕者僅有胸悶、疲乏、心悸,甚至無癥狀,重癥可發(fā)生心力衰竭、嚴重房室傳導阻滯、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因此臨床正確診斷治療和精心護理心肌炎患兒非常重要。本文回顧2009年1月~2012年1月13例心肌炎患兒的臨床護理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兒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齡2~14歲,平均年齡7歲。病前有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病史者9例。其中輕癥10例,重癥3例。
1.2方法 以改善心肌代謝及心功能,促進心肌修復,減輕心臟負擔為原則,皮質激素一般患兒不宜常規(guī)使用,對重癥患兒合并心力衰竭、嚴重房室傳導阻滯、心源性休克者使用。13例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治愈6例,好轉7例,住院天數6~15d,平均住院天數11d。
2護理措施
2.1嚴密觀察病情 及時發(fā)現并發(fā)癥并處理,密切觀察并記錄心率、脈搏的強弱和節(jié)律,注意體溫、呼吸、血壓、精神狀態(tài)的變化,當患者出現安靜時心率增快、呼吸困難、青紫突然加重、肝臟腫大等心衰表現及小兒突然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區(qū)不適、頭暈等心律失常表現時,立即通知醫(yī)生給予處理。
2.2適當休息
2.2.1急性期 臥床休息,至熱退后3~4w基本恢復正常時逐漸增加活動量。
2.2.2恢復期 繼續(xù)限制活動量。一般總休息時間不少于6個月,重癥心臟擴大者,臥床休息6~12個月,有心力衰竭者,嚴格臥床休息,待心衰控制,心臟情況好轉后再逐漸開始活動。
2.3心理護理 由于病程時間長,需臥床休息,患兒及家長對疾病易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心情,這時醫(yī)護人員要引導患兒及家長說出所擔心顧慮的問題,給予誠摯的安慰和幫助,鼓勵他們樂觀對待疾病,醫(yī)護人員談話時,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舉止要大方穩(wěn)重,以自己儀表言行給患者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4藥物副作用的護理 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者遵醫(yī)囑給予強心劑和抗心律失常藥,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使用洋地黃藥物時量要偏小些,因洋地黃藥物治療量和中毒量接近,再加上心肌炎對洋地黃藥物的耐受性差,容易發(fā)生中毒,因此在應用時要特別注意給藥方法和藥物劑量,密切觀察藥物的療效及有無中毒癥狀,一旦發(fā)現及時處理。
2.5并發(fā)癥的護理
2.5.1連續(xù)心電監(jiān)護 心肌炎常有傳導阻滯或早搏,如有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和嚴重心律失常存在,應連續(xù)心電監(jiān)護。
2.5.2密切監(jiān)測異常心律出現 一旦發(fā)現多源性早搏,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心室撲動,要立即通知醫(yī)生,并配合緊急處理。
2.5.3心力衰竭時要注意控制輸液速度和輸液總量,以免加重心臟負荷。
3體會
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后引起人體自身免疫反應引起心肌損失和病毒對心肌細胞直接損害所致。本病以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的發(fā)病率較多見,70%的患者見于7歲以上兒童,護理上一方面要重視患兒的心理護理,加強患兒及家屬的心理輔導,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此外根據患兒的特點針對性的給予健康指導,強調患兒休息的重要性,注意預防呼吸道、消化道感染。避免一切影響或加重病情的可能,對促進患兒的病情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范玲.兒科護理學[M].第2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15-116.
[2]沈曉明,王衛(wèi)平.第7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300-302.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