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引產術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60例中期妊娠引產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產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 2h內出血量(110.2±10.1)mL、成功止血時間(37.8±3.7)min,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 有效的護理措施有利于降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出血量,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宮縮乏力;產后出血;護理
中期妊娠引產后,產婦出血量若在24h內≥500mL,則判定其為產后出血,是常見并發(fā)癥之一[1]。其中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是中期妊娠引產產后出血中最為常見的,該并發(fā)癥嚴重威協(xié)著產婦的生命安全。我院對收治的引產術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例中期妊娠引產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為觀察組,年齡26~40歲,平均(30.1±5.4)歲,孕周12~25w,平均(19.7±3.3)w。另選取同期30例中期妊娠引產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為對照組,年齡25~39歲,平均(29.3±6.2)歲,孕周12~25w,平均(20.2±3.8)w。所有產婦在進行引產前均給予肝腎功、B超、心電圖、血尿常規(guī)等檢查。排除合并其他血液疾病產婦、及凝血功能障礙產婦。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措施,觀察組在一般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
1.2.1一般護理措施 ①急救護理,立即給予產婦平臥位,同時抬高下肢20°~30°,注意保暖,同時對患者神志變化及生命體征密切觀察;②建立兩條靜脈通道,一條靜脈通道用于快速輸液,另一條靜脈通道用于輸血;③準確收集并監(jiān)測出血量、色、是否存在凝血塊等進行觀察;④協(xié)助醫(yī)生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進行止血處理,對子宮進行按摩,同時遵醫(yī)囑給予宮縮劑注射,從而使子宮收縮力度加強。子宮按摩方法有兩種,分為腹部按摩和腹部陰道按摩:腹部按摩,護理人員一手在產婦恥骨聯(lián)合上緣對下腹中部進行按壓,并上推子宮,另一手置于子宮底部,拇指置于前壁,其余4指置于后壁,對宮底進行均勻有節(jié)奏的按摩,將子宮內的積血擠出,若效果不明顯則采用腹部陰道按摩,術者一手握拳置于陰道前穹窿,向上方頂住子宮前壁,另一手自腹部對子宮后壁進行按壓,從而使子宮體前屈,并且采用兩手相對對子宮進行緊壓,并持續(xù)15min按摩,由此而達到壓迫止血;⑤健康指導,指導患者加強營養(yǎng)、少食多餐、保持充分休息及睡眠,病情穩(wěn)定后適當下床活動,并指導產婦自行進行子宮按摩,同時指導產婦如何對子宮收縮狀況及會陰傷口等進行檢查。
1.2.2心理護理 由于產婦本身對引產就存在焦慮、緊張、恐懼心理,加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影響,導致這種心理進一步加重,而這種心理的加重也會反之導致出血量增加,因此,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護理人員需要向產婦講解該并發(fā)癥的治療方法及有效性,并給予安慰鼓勵,也可采用音樂療法等方式使產婦放松心情、轉移注意力,從而使產婦焦慮、緊張、恐懼心理有效減輕,積極配合治療[2]。
1.3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2h內出血量、成功止血時間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jīng)治療后,1h內陰道出血量明顯降低,子宮收縮顯著提高;有效,經(jīng)治療后,2h內陰道出血量明顯降低,子宮收縮顯著提高;無效,經(jīng)治療,出血未得到任何控制,子宮收縮無改善,或病情進一步加重[3]。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出血量、止血時間等計量資料用(x±s)表示,治療效果等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SPSS16.0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標準:P<0.05。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13例,有效16例,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
2.2兩組患者2h內出血量、成功止血時間比較 觀察組2h內出血量、成功止血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3 討論
產后出血是中期妊娠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因素,引產后迅速大量失血,可能導致產婦發(fā)生失血性休克,若未給予及時有效的糾正處理,則可能到導致產婦發(fā)生腎功能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若患者長時間、大量失血甚至還可導致腦垂體缺血壞死以及席汗綜合癥的發(fā)生。導致產后出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宮縮乏力而致是主要的原因,占62.5%。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其預后不僅與臨床治療有關,同時也與護理人員的有效護理措施存在密切關系。精神焦慮、抑郁、恐懼是造成宮縮乏力的重要因素,情緒波動、精神緊張會導致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同時副交感神經(jīng)難以對交感神經(jīng)活動功能抑制,β受體興奮,會導致對子宮肌的抑制作用增加,從而引起子宮收縮乏力,由此而使產后出血發(fā)生率進一步增加。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協(xié)助患者放松心情,改善焦慮、抑郁狀態(tài),同時給予患者關懷、安慰、鼓勵,能夠使患者產生信任感,從而促進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并可協(xié)助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從而提高治療療效[4]。
本研究中,給予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其治療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且2h內出血量、24h內出血量以及成功止血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尤其是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治療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孔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護理干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33):4364-4365.
[2]白希敏,夏繼蓮.中晚孕引產胎盤植入性產后出血保守治療2例治療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23):203-204.
[3]耿紅艷.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護理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197-198.
[4]彭利平,丁漢升.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34):112-114.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