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本是心上的話,唱不唱由不得個家(自己),鋼刀拿來頭割下,不死時就這個唱法?!鼻嗪J〉谌▋簜鞒腥怂髂蠈O斌說。
索南孫斌出生在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兒時是放牛娃的他在花兒的滋養(yǎng)中長大。他的故鄉(xiāng)是花兒的海洋,著名的七里寺花兒會至今有百年的歷史,每年農(nóng)歷六月初六,各地群眾盛裝而來,六七萬人云集峽谷,通宵達旦對唱花兒。
花兒雖流行于中國西北多省,尋其源頭,卻在青海河湟谷地?;▋阂郧楦铻橹?,內(nèi)容涉及天文地理、歷史事件、神話傳說、民族人物、社會宗教,幾乎無所不包,堪稱西北的“百科全書”,是西北民歌中影響最大的一種演唱形式。
2006年,花兒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9年,聯(lián)合國將花兒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索南孫斌說:“我被花兒動人的曲調(diào)和優(yōu)美的歌詞所吸引,天生打骨子里就喜歡。在家鄉(xiāng),花兒有著一種不成文的規(guī)矩——不許在家里和長輩面前唱。即使這樣,也擋不住我對花兒的迷戀,放牛時我就小聲唱?!?/p>
十三歲那年,索南孫斌到西寧市飯館做面匠,偶爾聽到音像店里放青海第二代“花兒王”馬俊老師演唱的花兒,他欣喜若狂,立即買來磁帶模仿。
幾經(jīng)周折,他專程拜訪了馬俊,要拜其為師。馬俊聽了他的演唱,大加贊賞,還送給他一本《花兒詞集》。當時馬俊也開了一家飯館,得知他是面匠,便邀他來飯館做面匠,這使索南孫斌有了更便利的學習條件。
“每次馬老師去演出都會帶上我。記得我第一次登臺很緊張,劇場的燈光刺得我看不到觀眾,但觀眾的掌聲至今也忘不掉?!?/p>
“當初,為了學唱花兒,我住過地下室、鍋爐房、煤房,有時還沒錢吃飯。但我選擇了堅持,選擇了在花兒的道路上行走至今,是花兒改變了我的命運,也改變了我內(nèi)向的性格?!?/p>
在花兒演唱的道路上,索南孫斌刻苦執(zhí)著地探索著,終于獲得了成功:在2003年第四屆中國西部十二省“河州杯”民歌(花兒)邀請賽上獲得金獎,代表青海去臺灣、香港及韓國、菲律賓等地演出;2009年獲得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機會;2010年又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北京新春音樂會的演出……他唱著花兒走出了青海,走出了中國。
花兒走出鄉(xiāng)間與王洛賓先生分不開,他是第一個用樂譜記錄六盤山花兒的人,并先后搜集、整理花兒曲令三十多種,是當時記錄花兒曲令樂譜最多的人,也是第一個登上舞臺唱花兒的人。索南孫斌說,作為青海花兒第三代傳承人,他有光榮而艱巨的使命,他希望能從王洛賓先生的身上找到用現(xiàn)代藝術(shù)形式重新演繹和傳承花兒的出路。
索南孫斌常常和青海花兒研究會會長滕曉天探討花兒的傳承問題。滕曉天認為,花兒是當代的詩經(jīng),如今人們對花兒的認識依然不足?;▋旱陌l(fā)展要在保留原生態(tài)的基礎(chǔ)上,勇于創(chuàng)新,緊扣時代脈搏,還要提升演唱者的文化素養(yǎng),唱詞也要更精、更美。另外,形式還要多元,打造出影視劇、歌劇、舞臺劇等等,這樣才能雅俗共賞,使花兒有更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