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教育手工教學活動是直接用雙手或操作簡單的工具,對具有可塑性的各種形態(tài)的物質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間、可視且可觸摸、多種藝術形象的一種教學活動[1]。中職學前教育手工教學活動面對的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學生幾乎都沒有經過專業(yè)的美術訓練”,面對學生實際,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學生創(chuàng)造力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又要注意到學生將來主要從事幼兒園育兒工作的實際。如何上好中職學前教育手工課?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歷對中職學前教育《手工》課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四個方面的探討。
【關鍵詞】學前教育手工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252-01
一、前言
“手工”一詞的意思是用手做。手工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綜合藝術形式之一,在工業(yè)時代初期,手工一詞一度成為生產率低下、質量參差不齊的代名詞。然而,在當今工業(yè)生產高度發(fā)達的年代,人們逐漸厭倦了由工廠流水線生產出的毫無差別和特色的產品,手工制品又恢復了活力,幼兒手工技能也逐步受到重視,學前教育《手工》課成為了幼師專業(yè)最重要的課程之一。
學前教育手工教學活動是直接用雙手或操作簡單的工具,對具有可塑性的各種形態(tài)(點狀、線狀,面狀、體狀)的物質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間、可視且可觸摸、多種藝術形象的一種教學活動。[1]手工是屬于美術學科并具獨特造型特點和表現手段的一門分支學科。[2]根據學前教育學科特點,手工課一般以紙藝,布藝,泥塑,廢物利用四大模塊為主要課程。目的是使學生對不同的材料產生不同的靈感,對材料和工具能靈活運用,最終創(chuàng)作出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的手工藝品。那么,根據學前教育的學科特點,應該如何制定教學模式呢?筆者認為有如下幾種方法。
二、中職學前教育《手工》課的教學模式探索
1.邊示范邊講解,讓學生熟記制作方法
示范教學,是讓學生最快掌握手工技巧的一種方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可以為教師們定下一則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睂τ谥新殞W生來說,語言理解是他們所欠缺的,動手能力也是中職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所以教師光在講臺上講述制作方法遠遠達不到效果,必須邊示范邊教學,才能加深學生對制作過程的理解。并且教師在示范時,學生精力會更加集中,這樣又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果。示范與講解同時進行就要求教師對課程掌握熟練,對制作手工的每一個步驟都爛熟于心,并能輕松應對學生遇到困難時提出的各種問題。有需要時還可以通過制作步驟圖像的繪制來加深映像。
2.設定情景,引導學生找到創(chuàng)作方向
手工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專業(yè),除了要求學生對制作過程的掌握,創(chuàng)作也是一大難題。由于中職學前教育的學生幾乎都沒有經過專業(yè)的美術訓練,他們對于創(chuàng)作的把握是比較吃力的,很多學生由于找不到創(chuàng)作方向,而在制作過程中一次次放棄自己的作品,漸漸地學生就會產生抗拒的情緒。情景設定就解決了這一問題,情景設定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比如《泥塑》課程的教學就很適合這種方法。
學前教育的泥塑就是用粘土制作的手工藝品。這門課程制作方法簡單,只需要用彩泥,牙簽,工具刀就能完成。它主要是訓練學生對立體事物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技法與專業(yè)深度都是其次。學生對于制作生活常見物品是沒有問題的,但學前教育的學生今后的教學對象是兒童,所以用“相似”和“寫實”為審美標準來要求學生是錯誤的。我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于是就給他們設定了一些情景,例如外星球的生物,精靈的國度,海底世界等等。這樣設定情景后,學生便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很多學生還為自己的作品設計了奇妙的故事,這對他們將來面向低齡兒童教學,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新穎的內容和材料,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
中職學前教育的學生以后教學的對象是兒童,所以手工課必須新穎多變。然而學前教育手工的教科書內容具有普遍性,基礎知識講解成熟但課本容納內容有限,學生拿到書后早就迫不及待翻一遍,時間一長課本內容就會顯得沉悶,如果按照課本內容講課,那么很快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并且課本內容遠遠趕不上時代的變化,學生學到的知識,將來能在幼兒教學中用多久也不得而知。所以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去設計課程,可以將課本作為了解知識結構,復習手工制作要點的輔助工具,而不能完全依賴。
4.團隊完成作業(yè),使學生促進交流共同進步
根據某些手工制作有困難并不易達到效果的特點,我會要求學生組建團隊去完成作業(yè)。團隊建立的定義為,建立一個高績效團隊,有以下七個特質:(1)目標:懂得規(guī)劃的方法,共同訂定目標,對目標有共識,過程也許有不一樣的聲音,最后能夠朝向共同的目標前進。(2)灌能:每一個人都充分活力,愿意為目標全力以赴,覺得工作非常有意義,可以學習成長,可以不斷進步。(3)關系與溝通:好的團隊來自好的關系,彼此信任,充分溝通協(xié)調,雖有不同看法但會互相尊重,得到共識。(4)彈性:團隊領導人對于照顧團隊任務的達成與人員情感的凝聚,保有高度的彈性,能在不同的情境做出適當的領導行為。(5)最佳績效:善用團隊的各種資源,能夠在有限的資源之下,創(chuàng)造出最佳的績效,即團隊能夠做出當時的最佳決策。(6)肯定與欣賞:成員能夠真誠的贊賞。使對方了解您的感受或他對小組的幫助。這是幫助團隊成長向前的動力。(7)士氣:個人以身為團隊的一分子為榮,個人受到鼓舞并擁有自信自尊;組員以自己的工作為榮,并有成就感與滿足感;有強烈的向心力和團隊精神。[3]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手工課,要充分達到學生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能上好幼兒園手工課的要求,要根據學前教育專業(yè)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進行課程設計,應活躍課堂氣氛,設置多樣的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許卓婭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 【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01
[2]沈建洲 手工基礎教程 【M】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8.1
[3]蘇建等 群體動力學視角下信息檢索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