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83-01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薄伴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個性化閱讀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的閱讀,就是要求教師重視、珍視閱讀教學中閱讀主體(學生)對客體(文本)的不同的認識和感受,并為之營造與之相適應(yīng)的教學環(huán)境,讓閱讀成為個性釋放的過程,努力探索閱讀多元化,讓閱讀成為張揚個性的舞臺,以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
一、個性化閱讀要以文本為基礎(chǔ)
閱讀教學如果脫離了文本,就談不上閱讀了。閱讀的本質(zhì)就是讀者走進文本與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并感受文本的真正內(nèi)涵,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圖。換言之,就是讀者要把握文本的意義,把握作者的思想,并通過閱讀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讀者頭腦中得以復(fù)現(xiàn)或重建,進而替作者說話,替文本中的人物說話,替文本中的事物說話。要讓學生走進文本,并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內(nèi)涵,教師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葉圣陶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薄白髡叩乃悸?,文章的脈絡(luò),都宜求之于本文,不宜舍本文而他求”。個性化閱讀要求反復(fù)地“走進文本、走出文本”, 閱讀教學必須尊重文本,學生的感悟體驗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作出個性化的解讀。教師應(yīng)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本質(zhì)內(nèi)容,不能讓文本游離于一種表面化的形式,要正確而充分地挖掘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與廣度,使語文教學更扎實、更深刻。
個性化閱讀要強調(diào)個性,但共性的理解也絕對不能丟棄。讀者只有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能真正做到“我心知他心”,進而真正理解文本。
二、個性化閱讀要以個性朗讀為主
對于小學生來說,朗讀無疑是他們理解文本和表現(xiàn)內(nèi)心感受的最好方式。學生搖頭晃腦地讀,抑揚頓挫地讀,咬文嚼字地讀,甚至是邊表演邊夸張地讀,都會展示他們對文本的個性體驗。這樣的個性化閱讀,學生不但能讀出個性,還可深刻感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奧妙。教學中,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通過朗讀,把對文本的理解展現(xiàn)出來。
每個學生都是個性鮮明的個體,他們的理解能力、朗讀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也各不相同,當然朗讀也千變?nèi)f化,我們老師心中當然也有自己的所謂標準,在對待學生各不相同的朗讀時,千萬不能強硬地把學生一下就帶到你所認為的“標準”上來。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化朗讀,就是要耐心地聽取他們各不相同的朗讀,由學生評議,讓他們在寬松、自然、和諧的氛圍中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暢所欲言,淋漓盡致。
三、個性化閱讀多元化的探究
我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為一家報紙的《讀書》副刊題詞:“讀書是訓(xùn)練,也是一種發(fā)現(xiàn)?!薄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薄罢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钡拇_,由于知識經(jīng)驗、個性氣質(zhì)不同,學生的認知、體驗、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師要善于尊重處于讀者地位的學生,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不以權(quán)威的身份向?qū)W生宣布判定課文的“確切“意思。學生閱讀,教師應(yīng)鼓勵他們不盲從權(quán)威,不迷信書本,大膽探索,善于發(fā)現(xiàn),勇于開拓,這是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開發(fā)潛能的重要一環(huán)。要使他們認識到,任何學者、權(quán)威、老師都不可能窮盡真理之長河,任何人都有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可能,要樹立敢于“班門弄斧”、“標新立異”的思想。
1.引導(dǎo)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閱讀材料
德國美學家姚斯認為:文學作品本身沒有生命,是讀者的閱讀賦予了作品無窮的意義。而閱讀的角度不同,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蘊也不同。因此,我們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dǎo)學生多角度地、有創(chuàng)意地去閱讀。如《黃河的主人》的語句教學:“一、二、三、四……啊,一共七個人!”小小的皮筏子上共站上了七個人,作者此時會涌起哪些感想,教者引導(dǎo)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學生或重讀、或輕讀、或快速、或緩慢,且都言之有理。教師對不同意見的學生給予特別表揚。這對張揚個性、發(fā)展求異思維是大有益處。如有一位教師教學周瑜黃蓋火燒赤壁的精彩片斷“火光照得滿天通紅,濃煙封住了江面,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岸??蘼暫奥暬斐梢黄?,曹操的人馬燒死的,淹死的,不計其數(shù)?!崩首x時,先播放課件,問學生有什么感受?你覺得這一段該怎么讀?為什么?同學們大多談了曹軍傷亡慘重,士兵們很可憐,應(yīng)該悲傷、沉重地讀,而且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低沉、傷心、入情入境。這時老師沒有滿足于此,因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的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yīng)又往往是多元的。怎樣解放孩子,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呢”?沒有多樣化的啟迪就不可能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于是這位教師又以“剛才我們從曹軍的角度帶著的悲傷的情感來品讀。有沒有人從別的角度體會出不同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靈感,使他們情動而辭發(fā),有的說應(yīng)該讀高興、自豪點,因為東吳的周瑜贏了;有的說應(yīng)該讀出恨、可悲,因為那些士兵的家屬在盼著他們回家團圓。這樣的朗讀教學,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讓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又使朗讀訓(xùn)練得到充分落實,從而把語言文字學得更扎實,有效。
2.倡導(dǎo)學生對同一問題發(fā)表不同看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教學應(yīng)提倡標新立異,允許學生見仁見智的解讀作品,對作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如竇桂梅在教學外交官對晏子的話進行評價,“晏子的語言,雖給人的感覺是有理有據(jù),但感覺是在做語言游戲,呈口舌之能進行外交對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也獲得不了真正的尊重?!痹诖蠖鄶?shù)人看來,這肯定是有違中心的,但竇老師教學時,沒有局限于此,而是讓學生靜靜地想一想,是否贊成這一觀點,然后把自己的觀點旗幟鮮明地說出來。從而引導(dǎo)學生悟出:贊成不贊成并不重要,關(guān)鍵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觀點,敢于說自己的話。再如教學柳宗元的《江雪》時,教師沒有搬出教參中現(xiàn)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著學生,向?qū)W生提了這么一個問題:“這么寒冷的下雪天,這位老人真的是為釣魚嗎?”一石擊起千層浪。是啊,不在釣魚又是為什么呢?有的說:“老人是在獨自欣賞雪景?!比f里江山,粉妝玉砌,漁翁之意不在魚,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說:“老人內(nèi)心十分孤獨、寂寞,每一行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多妙的發(fā)現(xiàn)??!有的說:“我覺得老人在磨煉自己的意志,因為天寒正可以鍛煉人。”有的說:“這位老人與眾不同,看起來很清高?!痹娙四欠N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跡不正隱含其中嗎?最后有一位學生說:“他是在釣一個春天!”一語雙關(guān)!是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詩人在遭愛重重打擊之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來嗎?學生的詮釋獨具慧眼,精彩至極。以體驗、感悟為靈魂的組塊教學,打開了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空間,閃現(xiàn)出個性化的理解,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這樣的語文課,充滿了活力和魅力。
總之,閱讀教學要堅持以文本為基礎(chǔ),以個性朗讀為主,努力探求閱讀的多元化,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