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問是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建構知識的方法,由于課堂教學結構上有一定的編排,需要提問來串聯(lián)相關的內(nèi)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靈魂。那么,課堂上問題的設計就顯得極其重要,問題設計的好,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思維,能較好的展示課堂中教與學的關系,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關鍵詞】提高 教學 問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39-02
語文教學中不管是哪種教學形式,不管教師在課堂中扮演怎樣的角色,課堂中總少不了師生對話,少不了教師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向?qū)W生提問?!皩W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的思維往往從問題開始。所以,課堂上問題的設計就顯得極其重要。陶行知在《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中指出:“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有效的提問,“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形,純熟之功彌深。”
一、語文教學中問題設計普遍存在的誤區(qū)
1.問題過于簡單,沒有思考價值
有些老師喜歡問“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等。這樣的提問毫無價值,只會讓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
2.問題過難
有的老師一開篇就問學生“課文寫的是什么”,“寫作特色是什么”。對學生只啟不發(fā),試想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還沒有任何的感性認識,怎么能回答得上來呢?
3.問題過于細小和瑣碎,與教學目標無關
我們教學每一篇文章都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明確其中的教學重點,問題的設計要緊扣教學重點,而不該過于瑣碎。
4.問題泛濫
有的老師上課問題設計過多,學生根本沒有多少時間思考,這樣只會壓抑學生的思維訓練。
這些問題設計的誤區(qū),不但使教學收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用說鍛煉思維能力了。
二、如何提高語文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有效性
1.問題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皮亞杰曾經(jīng)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對于學生來講,只有他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使其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而富有價值的問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在教學《岳陽樓記》時,通過知識競賽導入:“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亭臺樓閣林林總總,有誰知道中國的‘四大名樓’嗎?”一問既出,學生很興奮,興趣一下子被調(diào)動了起來,七嘴八舌,思維異常活躍?!胞X鵲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不甘落后。在意猶未盡中,我又拋出第二問:“誰還能舉些有關寫這四大名樓的詩句嗎?”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學生的思維再次被激活。一學生道出“岳陽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因勢利導:“你知道這句名句出自哪位名家的哪篇名作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很好,今天我們就要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來感受范仲淹的這一偉大的政治抱負”,學生的勁頭更足了,興致勃勃地趕緊打開書仔細讀了起來。事實證明:一旦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就能發(fā)現(xiàn)文章的美,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問題要有思考性、有價值
就是問題的設置要有目的,合乎教學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把握了該文的思想內(nèi)容“寄情山水,與民同樂”后,我又設計問題:作者與柳宗元都是被貶謫的官員,柳宗元也曾在《小石潭記》中抒寫寄情山水的情懷,也有“心之”、“似與游者相樂”的寫“樂”之句。但《醉翁亭記》的“樂”與《小石潭記》的“樂”是否一樣?巧妙的問題設計,觸動了學生的興趣點、情感點,因而學生們說得興味盎然,此文的難點也在這一刻自然地得到突破。所以說,“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如果把學生的大腦比作一泓平靜的池水,那么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啟迪學生的心扉,開拓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這也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條重要途徑。
3.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情設計問題
我們要換位思考,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問題的設計,難易度要緊扣學生的認知點、興趣點、情感點,教學才可能是有效的,如: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以“我”看社戲的經(jīng)過為中心情節(jié)。一般的教學設計多是按照小說的三個要素梳理情節(jié)結構,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賞析景物描寫。這樣的設計,難以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在將本文的情節(jié)從“事情”的角度概括為“隨母歸省——釣蝦放牛——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歸航偷豆——六一送豆”八段情節(jié)以后,根據(jù)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情感特點、興趣特點設計了兩個主問題:(1)你讀哪一段情節(jié)覺得最有趣味,說說理由。(2)你認為文中哪個段落或句子寫得最精彩,說說理由。因為文中有很多充滿童真童趣的情節(jié)可以調(diào)動學生童年生活的體驗,觸動了學生的興趣點、情感點,因而學生們說得興味盎然。對一些難度大的問題,我們不妨作比較淺易的處理。例如,教《故鄉(xiāng)》最后一段:“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边@話具有深刻的哲理,學生較難理解,我們可以從淺處進行提問:魯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簡單的地上路嗎?(當然不是。這路還包含人生之路,社會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間有何聯(lián)系呢?(路是靠人走出來的,希望也是靠人奮斗得來的。)那么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沒有的,只要我們?yōu)橹畩^斗,便有了希望。)這樣,一個深奧的問題解決了。
4.問題設計要注意開放性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開放性問題,能促使學生全面的觀察問題,深入的思考問題,并用獨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解決問題。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無疑是有效的。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最后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暢談學習課文后的感受和啟示”并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發(fā)言。學生們從不同角度談出了自己的看法:①在金錢和親情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②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③不要把理想的實現(xiàn)寄托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奮斗、去爭取…,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總的來說,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就是用精、少、實、活的問題激活課堂。好的問題能帶動一堂課,好的問題需要設計,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多留心、勤思考,要記住“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