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場所,優(yōu)質(zhì)、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保障。要想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就是要遵循課標要求,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形式和方法, 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提高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提高地理能力的速度,從而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本文就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效率,通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的總結和反思,從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51-01
一、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對于課堂效率的提高,我認為上課前的準備也是十分的重要。那么我在上課前做了這些準備:
1.上課前認真研究課本,把課本知識系統(tǒng)化,歸納知識點,分出重難點,并做好知識點的板書設計;
2.上課前充分的備課,認真寫教案,并且提前準備好教學用具,特別是地理教學掛圖,這對于提高課堂效率十分的重要,掛圖對于地圖的查找十分有效;
3.把課堂分成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要進行什么一定要心知肚明,不能到時慌了不知道該進行哪個環(huán)節(jié)難以適應。
(二)課堂設計
1.導入語的設計
導入語是地理教師整堂課的開場白,導入語設計的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中學生的聽課效果。所以,地理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時應注重新課導言的藝術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學法,巧妙地選擇地理知識的結合點,用生動的描繪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進入最佳求知欲狀態(tài)。
2.課堂問題要深入淺出
課堂問題的設計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精心提煉和展示的過程。課堂上科學有效的問題設計,能夠激活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上問題的設計,必須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精髓,通過提問要解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思維能力、積極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識、歸納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課后反思階段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總結自己教學工作中的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缺點和不足,這對改進我的教學工作,進一步提高地理教學質(zhì)量有著重要的意義。我通常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反思:
1.課堂教學導入是否引人入勝
2.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呈現(xiàn)多元化
3.課堂教學氣氛是否動靜適宜
二、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
(一)優(yōu)化教學過程,建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及歷史遺留問題,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yǎng)”活動,它表現(xiàn)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zhuǎn)。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很顯然這已違背了教學的本質(zhì)——教學是為了更好地促進人的發(fā)展。
因而,我們應倡導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是: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傊?,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讓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
(二)讓地理課堂接地氣
中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烈。在好奇心驅(qū)動下的探索可以轉(zhuǎn)化為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上課時貼近生活,如發(fā)生在我國四川的雅安地震,我們在為遇難者哀悼的同時,可向?qū)W生全面講授地震一課內(nèi)容,如地震成因,震源深度,地震級的測定,此時的學生對地震知識是非常好奇的,記憶也是牢固的。
(三)地理圖像及地理實物的廣泛應用
地理是一門研究自然現(xiàn)象和人類社會現(xiàn)象的關于具體事物的學科,地理圖像就是這些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具體反映。所以,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各種地理圖像的廣泛應用已經(jīng)成為地理教學的重要特點,也是地理教學直觀性的突出體現(xiàn)。如在講解太陽回歸運動時,我運用板圖,在邊講邊畫中引導學生總結其運動規(guī)律。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所謂地理實物,就是地理課堂上教師用來幫助學生理解地理抽象事物所選擇的地理教具或地理事物。例如,在講解等值線時,我利用鐵絲做成大小不等的幾個圓,然后用線把它們連在一起就是形象的等值線模型。這樣,就很容易地把抽象的等值線具體化,使問題深入淺出,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我也容易講解。類似的地理實物還有好多都應用在中學地理課堂上,如沖積扇的演示。地理實物的廣泛應用是地理教學的又一個直觀性特點。
(四)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使用
現(xiàn)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生活,使課本內(nèi)容與現(xiàn)實有機結合?,F(xiàn)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xiàn)性和先進性的特點。
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jù)教學需要,將要表現(xiàn)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zhì)要素突出地展現(xiàn)于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這將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何淑蘭.反思地理課堂教學踐行“有效教學”理念[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