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翻譯的實質(zhì)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都t樓夢》兩個全譯本宗教文化內(nèi)容的翻譯證明,只有同時采取歸化異化兩種策略及多種方法,才能有效地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關(guān)鍵詞: 《紅樓夢》 宗教文化 歸化和異化 翻譯策略及方法
一、引言
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間的轉(zhuǎn)換,更重要的是兩種文化間的交流。翻譯的實質(zhì)就是在不同的文化之間進行跨文化的交流,是把原語文化與譯入語文化聯(lián)系起來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途徑。宗教是人類社會文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內(nèi)容與獨特因素,給不同形態(tài)文化間的交流造成了種種障礙。翻譯時只有采取適當(dāng)?shù)牟呗耘c方法,才能有效地傳遞此類文化信息,更好地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紅樓夢》與宗教文化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shù)性的偉大作品,小說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時,包涉了大量的佛道內(nèi)容,充滿了宗教思想虛無的幻想色彩和神秘色彩。
比如,小說以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開頭,由一僧一道將一塊頑石攜入紅塵開幕,講述了賈寶玉與林黛玉的一段愛情悲劇——神瑛侍者曾以甘露澆灌了絳珠仙草,而林黛玉將以一生眼淚還債于賈寶玉,此為前生注定、今世報應(yīng)的因果之理,而賈寶玉也最終了悟一切皆空,以出離凡塵投身佛門結(jié)束了一生,同時結(jié)束了故事。書中以因果故事為主線,充斥大量的佛道思想及宗教人物、宗教儀軌等。
這些文化內(nèi)容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宗教信仰形成的文化,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翻譯時該使用什么樣的策略和方法,向那些毫無佛道文化背景的英美讀者傳遞此類文化信息呢?
三、英譯策略及方法
1995年,美國著名翻譯家韋努蒂在《譯者的隱身》中提出了異化法和歸化法兩種翻譯策略,異化法強調(diào)應(yīng)如實傳遞原作信息內(nèi)容,而歸化法強調(diào)譯文與原作對等的表現(xiàn)力[3]P20。迄今為止,《紅樓夢》的兩個全譯本,楊憲益與夫人戴乃迭譯本和霍克斯與女婿閔福德譯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兩個譯本都不約而同地同時采用了歸化、異化的策略,具體如下。
1.直譯法
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第一回)[1]P4
Three kalpas from now I shall wait for you on Bei-mang Hill[2]P56.
“劫”是佛教用語,是梵文kalpa的音譯。古印度傳說世界經(jīng)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重新再開始,這樣一個周期叫做一“劫”。這里采用直譯,把它譯為kalpas,并用斜體標(biāo)出,提示讀者此用語的特殊性。
2.直譯加注
……開方破獄,參閻君,拘都鬼,筵請地藏王,開金橋,引幢幡……(第十四回)[1]P86
He had shone his light(a little hand-mirror)for the soulsin darkness.He had confronted Yama,the Judge of the Dead.He had seized the demon torturers who resisted his progress.Hehad invoked Ksitigarbha,the Saviour King,to aid him...[2]P275
“閻君”來自梵文,譯者把它直譯為Yama,然后加了解釋“死人的審判者”。“地藏王”是佛教菩薩名,相傳他受釋迦牟尼囑咐之時,發(fā)誓必盡度六道眾生,拯救諸苦,始愿成佛。直譯就是Ksitigarbha(地藏菩薩),加注釋“救世之王”。
3.音譯法
他天天吃齋念佛,誰知就感動了觀音菩薩夜里來托夢說……(第三十九回)[1]P266
...who had fasted and prayed to the Buddha every day ofher life.At last the Blessed Guanyin was moved by her prayersand appeared to her one night in a dream.[2]P271-272
“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佛教菩薩之一。這里霍克斯采用了音譯,另加了blessed一詞。
4.釋義法
寶玉聽了如醍醐灌頂,噯呦了一聲,方笑道:“怪道我們家廟說是‘鐵檻寺’呢,原來有這么一說?!保ǖ诹兀1]P453
Pao-yu felt as if Buddha had suddenly shown him the light.“Aiya!” he exclaimed.“No wonder our family temple is called Iron Threshold Temple.”[4]P1347
“醍醐灌頂”是佛教用語。醍醐原指酥酪上凝聚的油,是從牛乳中提煉出的最精華的成分。醍醐灌頂,即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中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5]。若離開佛教文化,則讀者很難理解將牛乳中的精華成分灌輸給人腦是什么意思。因此,譯者(楊氏夫婦)增添了Buddha這一背景信息,并將其內(nèi)涵意義作以解釋,以“show sb.the light”表示給人以啟迪、啟發(fā),采用了釋義法。
5.意譯法
后面又有一偈云。(第一回)[1]P2
On the back of the stone was inscribed the following quatrain.[2]P49
“偈”是梵文Gatha的音譯,是“偈頌”的簡稱。四句為一偈的韻文,用以表達佛教思想。譯者沒有直譯,而是把它譯為“四行詩”。
6.拉丁語/希臘語/意大利語化
《紅樓夢》中僧道神仙俱全,這一群體人名的翻譯,讓許多譯者絞盡腦汁,霍克斯便是一例。他用拉丁語、希臘語翻譯和尚、尼姑的名字,神僧、仙道的名號則兼用英語、意大利語、梵語,這在語言處理上也是一種特色。
比如: 靜虛 Euergesia (努力,能力,勢力[希臘語])
智善 Benevolentia (善心,仁心[拉丁語])
智能 Sapientia (智慧,賢能 [拉丁語])
妙玉 Adamantina (鋼鐵,金剛石 [拉丁語])
再如:茫茫大士 Buddhist mahasattva Impervioso(佛家的,不可及的大圣 [英語] [梵語] [意大利語])
渺渺真人 Taoist illuminate Mysteroso (道家的,神秘的先知先覺者[英語] [意大利語])
空空道人 Vanitas (空虛,無物,不存在,無實,虛榮 [拉丁語])
和尚、尼姑的法名及僧道的名號往往“道氣佛味”濃厚,其用詞常與宗教教理教義有關(guān),如:禪、心、真、智、慧、覺、空、凈、妙等。上述幾例中,譯者用拉丁語、希臘語、梵語及意大利語等進行了翻譯,因拉丁語、希臘語在英國乃至整個歐洲長期以來都是基督教用語,同梵語一樣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該譯法便于保留書中人物名號的宗教色彩,而意大利語則比較陌生,能給人高深莫測的感覺,整個處理方法,不失為一種再現(xiàn)原作人物身份、信仰的宗教神秘色彩的較好辦法。
7.替換法
湘云笑道:“阿彌陀佛!剛剛的明白了?!保ǖ谌换兀2]P212
“Holy Name!”said Xiang-yun.“She understands.”[2]P123
霍克斯選用了基督教中的用語。根據(jù)馮慶華的統(tǒng)計,《紅樓夢》中“阿彌陀佛”共出現(xiàn)40次,霍克斯采用歸化翻譯34次,直譯4次,意譯2次。
8.省略法
一名癡夢仙姑,一名鐘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個道號不一。(第五回)[1]P34
One was called Dream-of-bliss,another was calledLoving-heart,a third Ask-for-trouble,a fourth Past-regrets,andthe rest all had names that were equally bizarre.[2]P138
“大士”是佛教中菩薩的通稱,“菩提”是梵語“Bodhi”的音譯,意為正覺,這里指道號。譯者淡化了其宗教色彩,僅是略達其意而已。
四、結(jié)語
關(guān)于異化和歸化,韋努蒂從反殖民主義的立場出發(fā),認(rèn)為異化策略的目的在于刻意在譯入語文本中對譯入語的語言和文化價值觀施加反我族主義的壓力,具有把讀者送到異域的作用,歸化策略是按照譯入語的文化價值觀對原文進行我族中心主義的分解,把原作者帶回家。因此,異化要保留的不僅是純語言的形式特色,還有異域的文化風(fēng)貌,而歸化所要做的也不僅僅是使譯文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xí)慣,還要使原文的文化特色符合譯入語的文化規(guī)約。由此可見,直譯、直譯加注、音譯和釋義法應(yīng)屬于異化范疇;意譯、替代、拉丁語化和省略可納入歸化范疇。前者保留了這些詞匯的宗教色彩,不僅讓《紅樓夢》濃厚的宗教文化氣息得以在英譯本中延續(xù),而且成功地實現(xiàn)了語際交際;后者抹掉、淡化或者置換了原文的宗教文化內(nèi)容,其好處是便于英語讀者加深理解。
在翻譯過程中,由于語言形式上所具有的穩(wěn)定性,適合采用歸化的策略,遵循譯入語的句法結(jié)構(gòu);而在文化因素的傳譯過程中,則應(yīng)努力采用異化的方法,向外傳播自身文化。二者的辯證統(tǒng)一將使譯文變得更科學(xué)合理、通順自然。茅盾曾針對英漢翻譯指出,應(yīng)該“使譯文既是純粹的祖國語言,又忠實的傳達原作的內(nèi)容與風(fēng)格”[6]P12,表達了語言歸化與文化異化并存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推而廣之,漢英翻譯應(yīng)該從中借鑒,不僅要提高譯文質(zhì)量,還要傳播本民族文化。只有將對語言形式的歸化操作與對文化因素的異化處理結(jié)合起來,才能更好地適應(yīng)文化融合的趨勢,即只有二者辯證統(tǒng)一,才能使《紅樓夢》譯本更加完美,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M].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社,1992.
[2]Hawkes,David trans.The Story of the Stone[M].By Cao Xueqin.London: Penguin Books Ltd.1973.Vol 1-5.
[3]Venuty,Lawerence.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Yang,Xianyi Glady Yang trans.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y Cao Xueqin.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4.Vol III.
[5]百度詞典 [W].http://dict.baidu.com.2011-2-20.
[6]茅盾.為發(fā)展文學(xué)翻譯事業(yè)和提高翻譯質(zhì)量而奮斗.翻譯研究論文集(1949-1983)[C].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