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語塊理論出發(fā),結(jié)合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現(xiàn)狀,探討如何通過強化學生的語塊意識,加大語言的塊狀輸入與輸出訓練,強化英語學習者的詞匯學習效果。
關(guān)鍵詞: 語塊理論 英語詞匯 教學
近年來,隨著認知語言學和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對于二語語塊的研究,逐漸吸引了眾多學者的眼光。該研究不僅僅是理論層面上的,而且逐步涉及教學實踐領(lǐng)域。本文試圖從語塊理論入手,分析該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yīng)用。
1.語塊理論概述
1.1語塊的定義
語塊最早是由Becker等人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他們認為語塊是指英語中一種特殊的多詞詞匯現(xiàn)象,介于傳統(tǒng)的語法和詞匯之間,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塊狀結(jié)構(gòu)[1]。20世紀80年代,Nattinger和DeCarrico把語塊定義為一種存在于傳統(tǒng)詞匯與句法間的多詞詞匯現(xiàn)象,以及使用頻繁并具有固定意義的功能形式的綜合體[2]。Wary從語塊的預制性、固定性和易提取性出發(fā),認為語塊是一種預制的一串連續(xù)和非連續(xù)的詞或其他意義單位,整體存儲于記憶中,使用時可直接提取,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3]。
1.2語塊的分類
語塊的分類標準很多,本文主要采用Lewis的分類方法。Lewis把語塊分為四類:第一類聚合詞是指由多個單詞結(jié)合組成的固定短語;第二類慣用話語的形式有時是完全固定的,有時是部分固定的,但是具有固定語用的作用;第三類句子框架和引用詞一般作為語篇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詞使用;最后一類搭配詞的意思是指一個詞項能夠預知與自己搭配的另一個詞項的結(jié)構(gòu),且是相互預示的,這種搭配又可以分為兩類,分別是語法搭配和詞匯搭配。他認為,可以通過擴大學生的語塊、搭配及語言結(jié)構(gòu)能力來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能力[4]。
2.大學英語詞匯學習現(xiàn)狀
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的基礎(chǔ),但是目前國內(nèi)的英語教學過多地強調(diào)了語法及交際應(yīng)用,忽視了詞匯的學習。同時,詞匯教學面臨著廣度有余、深度不足的問題。
詞匯廣度是指詞匯量的多少,它所反映的是學生消極的詞匯知識,即了解一個詞最常用語義的能力。詞匯深度是指一個單詞被掌握的程度,即除了單詞的拼寫、發(fā)音、表面意思、內(nèi)涵意思外,還要掌握詞匯的句法功能、搭配、語體特征等。然而,中國大學生的詞匯量雖然大,但是詞匯深度習得的發(fā)展速度慢,幾乎停滯不前。
在詞匯教學中注重語塊的學習,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現(xiàn)象。因為語塊恰好介于傳統(tǒng)的語法和詞匯之間,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塊狀結(jié)構(gòu)。某個詞匯組合經(jīng)常以同一形式頻繁的出現(xiàn),且結(jié)構(gòu)上變化不大,在語句中的作用和功能變化不大,就會形成語塊,許多語塊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就能變成完整的語句,語句再進行組合就變成完整的文章,而且這種篇章沒有語法問題,直接引用即可,對于學生的學習英語來說無疑是個好方法。
3.語塊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yīng)用
3.1培養(yǎng)語塊意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塊意識,首先,教師本身要有強烈的語塊意識,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教會學生識別語塊,增強對語塊的敏感性。
其次,很多學生學習英語喜歡將表達完整意義的短語和搭配拆分成孤立的單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認語篇中的典型語塊,培養(yǎng)學生識別語塊的能力;通過語塊講解、操練等活動,強化學生的語塊意識,使他們逐漸形成自覺識別、模仿和運用語塊的意識。
3.2實行語塊教學方式
過去的教學往往將語法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而很少提及詞匯,更別說語塊的運用。但實際情況是,學生語法框架掌握得再好,沒有蓋樓的磚頭——詞匯,一切都無從談起。語塊將語法與詞匯合二為一,不僅本身符合了語法規(guī)則,還將詞匯進行了完美組合,可以適用于不同的語境。
3.3語塊的輸入和輸出相結(jié)合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向?qū)W生輸入語塊,而且要引導學生有效地輸出語塊。教師可要求學生擴大課外閱讀,定期歸納總結(jié),形成自己的語塊庫,以便日后查找和使用。學習者運用語言交際和寫作的時候,就是語塊的輸出過程。學生要表達自己的思想,必須要調(diào)用已學過的知識,運用語法規(guī)則進行分析,考慮詞語的搭配和使用的得體性。語塊的學習使得學生能直接提取已存儲的詞塊,迅速找到新舊知識體系間的聯(lián)系,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結(jié)果是產(chǎn)出的語言不僅自然,語義也較連貫。
綜上所述,通過激活學習者的語塊認知意識,加大教學中語塊的輸入,強化學習者塊狀的語言輸出,語塊式詞匯教學可改變學習者在詞匯知識方面廣度有余、深度不足的現(xiàn)狀,有效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應(yīng)用能力。
參考文獻:
[1]Becker J.The phrasal lexicon[A].Shank R.Webber Nash B L.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C].Cambridge.MA:Bolt Beranek Newman,1975.
[2]Nattinger J.DeCarrico 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郭云飛.語塊理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6)105-106.
[4]Lewis 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London: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7.
課題項目:2013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基于整體語言觀的語塊大學英語教學實證研究(項目編號GS(2013)GHB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