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學好數(shù)學的保證。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變成很枯燥的事情而難以堅持下去。當學生對某一學科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極大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么,如何把枯燥、抽象的數(shù)學變得有趣,就是每個數(shù)學教師的重大課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欲望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對于故事、童話、動物特別感興趣,熱衷于鉆進去充當一個角色。因而,在數(shù)學教學中把問題情境融入故事、童話世界,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首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學們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吧,兔子由于驕傲輸了,但它不服氣。今天兔子要同小狗賽跑,你們猜猜看,誰會取得勝利?同學們大部分猜測應當是小狗跑第一。這時教師播放電腦課件:小狗和兔子進行比賽,小狗沿著正方形路線跑,兔子沿著圓形的路線跑,結果兔子得了第一名。小狗看到兔子贏了,心里很不服氣,它說這樣的比賽不公平。同學們,你們認為這樣的比賽公平嗎?學生被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發(fā)現(xiàn)小狗跑的是正方形周長,小兔子跑的路線是圓周長。正方形周長學生已經(jīng)會算,而圓的周長學生不知道怎樣算。學生因此進入了積極探索的狀態(tài)。
二、電化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以靜態(tài)形象為主,單純的文字板書,教師的講解,學生在學習中會感到單調乏味。電化教學直觀形象,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獲取豐富的信息。這樣,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數(shù)學教學過程轉化為形象有趣的認知。例如: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首先播放課件,把平行四邊形沿一條高割開,把左邊的一個三角形移到平行四邊形的右邊,這樣就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拼湊過程反復演示幾次,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出平行四邊形與拼成的長方形面積相等。接著,教師提問:長方形長相當平行四邊形的什么?寬相當平行四邊形的什么?這樣,學生自己就能很快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s=ah.學生面對這一真實的情景,學習興趣油然而生。
三、重視操作,活躍課堂氣氛
瑞士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來源于動作”,一語道出了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動手操作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不可缺少的教學方式。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這與小學生要接受的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性產(chǎn)生了矛盾,解決這個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于是我在數(shù)學教學中,經(jīng)常運用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生思考。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時,我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兩組小棒:(1)15厘米、6厘米、10厘米;(2)8厘米、5厘米、14厘米。讓學生用兩組小棒分別圍成一個三角形。有些學生就說:“老師,我這三根小棒怎么也圍不成三角形?!倍硪恍W生說:“行呀,可以圍成三角形的?!边@時,我就讓學生交換小棒,再操作一次。結果還是有一組小棒可以,有一組不行。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看看兩組小棒的長度存在什么關系,得出結論: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要小于第三邊。整節(jié)課下來,我沒有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在小組中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主動構建新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視情感,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其實,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師生間融洽的情感關系,任何教育教學都是注定要失敗的。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關心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對學生的愛,不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fā)自肺腑的愛。在課堂上和班級管理上,發(fā)揚民主作風,心平氣和地對待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并勇于承認自己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批評學生的錯誤和缺點時,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誠心和愛心。教師只有對學生抱有誠摯的愛,學生對你所授學科才會產(chǎn)生興趣,才會由怕學、厭學轉化為愿學、樂學。
五、聯(lián)系實際,促進主動學習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爆F(xiàn)實世界是數(shù)學的豐富源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促進學生學習。因此,教師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他們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體會數(shù)學的無窮魅力。例如:認識方向的教學,光靠教材上的信息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真正理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為此,教學中我安排了以下實踐活動:(1)早晨,與東升的太陽一起上學;(2)夜晚,在星空下找北極星;(3)看看操場的東、南、西、北方各有什么,記錄下來。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很熟練地辨別方向。又如,認識克與千克的教學,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都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重量單位缺乏認識。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重量概念,我組織學生進行“稱實物”、“數(shù)一千克蘋果的個數(shù)”、“掂重量”、“找一千克實物”等操作活動,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都能較深刻地認識重量單位,更能體驗到成功后的快感和喜悅,感受學習的樂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是學好數(shù)學的重要前提。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