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漢字門里是“字”本身,如果我說其與子宮有關(guān),或許您可能不大能接受,不打緊,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獻(xiàn)吧。
《說文》:“字,乳也?!薄稄V雅》:“字,生也?!焙螢槿椋俊妒印罚骸疤ド蝗??!薄墩f文》:“人及鳥生子曰乳?!迸叮咀质侵笐言谢蛏⒆??是的,文獻(xiàn)記載很多,如《易經(jīng)》:“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渡胶=?jīng)》:“苦山有木,服之不字?!薄墩摵狻罚骸皨D人疏字者子活,數(shù)乳者子死?!逼鋵?shí)也不單指人,如《漢書》:“六畜遂字?!薄稘h書·食貨志下》:“亭有畜字馬。”《史記》:“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
原來,在秦代以前的字和漢字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當(dāng)時,管寫刻的文字稱作名而不是字。如《周禮》:“春官掌達(dá)書名于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到了漢代以后,才開始把漢字直稱“字”的。或許您又會問,字是如何由生育系轉(zhuǎn)化為文字系的呢?首先是字的生育繁殖特征,被文字學(xué)家當(dāng)成了文字孳乳的原型?!墩f文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币膊恢皇怯晌牡阶值难苌瑫r也是由名到字的過渡,即由名與字的對應(yīng)向字與音義的衍化?!蹲髠鳌罚骸懊灾屏x”,即為此衍化原則。
《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边@就是古人的名、字傳統(tǒng)。在古代,孩子出生三個月,母親要抱到父親面前,讓父親給孩子起一個乳名,起完乳名同時也要剪一些頭上的胎毛,以后就不再剪了。頭發(fā)越長越長,就在頭發(fā)中間分開盤,女孩子盤的如“丫”狀,男孩子盤的似雙角,以示男女之別。女孩十五六歲,男孩二十歲,就要束發(fā)加冠(平民只用巾束發(fā))。只有士以上貴族階層的孩子才能加冠,這種禮就叫冠禮,此年齡也稱弱冠。并要請有身份、有學(xué)問的人,再起一個正式的名字以便進(jìn)入社會,被稱為字。名卑字尊,自稱要用名,稱他人要稱字,以表尊重。此時的人與所加之冠,也就成了名字之字的象征。冠而字之的儀式就成了由自然人到文化人的蛻變。
古代對冠非常重視,不只是身份等級的象征,同時也是人格的象征。在社交、戰(zhàn)爭、祭祀等不同場合都要戴不同的冠,如此冠與士子生命形態(tài)密切相關(guān)。但是字的生育本相,也就這樣被淹沒了。字,變成了文化符號,也成了漢字的本尊。
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龆惷^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鼻f子曰:“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語大道者,五變而形名可舉?!边@是在形名基礎(chǔ)上談超越的字之道,也是在談生生之萬物與形名不可分離的關(guān)系。老莊早已看到形名的本質(zhì)規(guī)定及其局限,才會談無名、談玄牝及字之道。但別忘了這些都是在形名理性基礎(chǔ)上談的,不然就只剩下混沌,老莊也就不會如此偉大了!孔子何嘗不是如此?其談性、仁及天道,也是不能離開正名之前提!形名是諸子未分時的共同理性基礎(chǔ),也是象以典型及小物引之等文字理論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