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圖表信息問題多見于高三階段,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況:① 在一輪復習中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可讓學生通過構建知識脈絡圖來加強對知識體系的理解;② 在題干中以相關圖像、圖表信息呈現(xiàn)解題條件,要求學生能依據(jù)所給圖表信息整理、分析、輸出,最終解決問題。
值得廣大教師關注的是,由于圖表信息命題的背景廣泛、蘊含的知識豐富,可以突出對考生獲取、整理與加工信息能力的考查,因而倍受命題者青睞,近年來在高考試題中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高。因此,在高三的生物復習課中,教師如何能緊扣教材的知識點,因地制宜,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構表能力及處理信息能力,成為高三教學的關注熱點。下面以“種群的特征”一輪復習課為例,探討圖表信息在高三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 “種群的特征(復習)”的知識背景及考點分析
“種群的特征”這節(jié)內(nèi)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節(jié)內(nèi)容。在新授課階段,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要求是“列舉種群的特征”;在高三復習階段,考試說明上的考點描述為“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及其關系”。
綜上所述,在這一部分的復習教學中,教師要關注以下問題:① 如何讓學生準確識記種群特征的基本概念,并能靈活運用;② 如何讓學生理解種群特征間的聯(lián)系,并能分析種群其他特征對于種群密度的影響。
2 “種群的特征(復習)”的圖表信息的運用策略
在這段內(nèi)容的復習中,圖表信息的運用將在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圖表可以作為知識點的關聯(lián)工具,幫助學生理解種群特征間的關系;其次,圖表可以作為能力訓練的工具,指導學生應試答題;最后,圖表信息還可以作為評價工具,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構圖過程,及時地進行診斷。
3 “種群的特征(復習)”的圖表教學的片段回顧
3.1 基礎回扣,構建網(wǎng)絡
復習課開始,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問“種群”的概念。然后,以自然界不同種群的圖片提到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是目前種群研究的核心問題。接著讓學生回憶高二新授課時曾學習過種群的哪些數(shù)量特征,逐一梳理知識。
在復習到“出生率和死亡率”這一特征時,教師展示圖1。
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懂曲線:當出生率>死亡率時,種群密度上升;當出生率<死亡率時,種群密度下降。由此學生總結出“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這一結論。
種群的幾個數(shù)量特征都復習完后,教師要求學生整理思路。教師以“種群密度”為核心,引導學生構建種群各特征間的關系圖(圖2)。
在這個過程里,教師仔細觀察學生的構圖過程,及時地進行診斷;同時,在進行總結性評價時,教師采用補充概念圖的形式。這個構建知識網(wǎng)絡圖的過程既促進學生的自主思考,又可以讓教師清楚地看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3.2 思維訓練,讀圖分析
確認學生基本知識點過關后,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考點“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及其關系”,設計問題,及時反饋。在這一部分,圖表信息題對知識的考查是最為全面的,教師選擇了以下內(nèi)容作為對學生的思維訓練。
【例】 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之間關系可用圖3表示,讀圖分析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A. ①②依次代表年齡組成、性別比例
B. 出生率可由③或④代表
C. ①代表出生率或年齡組成
D. ③④分別代表性別比例和年齡組成
答案:D。
讀圖分析:首先判斷大體范圍:能夠決定種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圖中①、②為出生率和死亡率,③、④為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其次根據(jù)線條指向分析一一對應關系: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決定年齡組成,所以④為年齡組成,③為性別比例;而性別比例發(fā)生變化為直接影響出生率,所以②為出生率,①為死亡率。
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圖解的分析,全方位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夯實高三復習課的教學。
3.3 能力提升,識圖析圖
高三的一輪復習課必須是循序漸進的,必須能從知識的復習升華到能力的訓練,才是真正地有效復習。讀圖訓練可以使學生觸類旁通,培養(yǎng)學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和鞏固已學知識。在“種群的特征”這節(jié)復習課里,“種群的年齡組成”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里,教師就通過“種群的年齡組成分析”這一要點,訓練學生分析不同類別的圖形。
圖例一:曲線圖(圖4)。
教師提問:
甲、乙兩張圖分別可以代表哪種年齡組成?請說出圖中曲線的含義。
屏幕引導:
(1) 甲圖幼年個體 ,老年個體 ,出生率 死亡率,種群數(shù)量 ,為 ;
(2) 乙圖幼年個體 ,老年個體 ,出生率 死亡率,種群數(shù)量 ,為 。
學生分析:
根據(jù)曲線圖橫坐標,年齡可分為幼年、成年、老年三階段。甲圖中,隨著年齡增加,個體數(shù)量減少,說明幼年個體數(shù)遠多于老年個體數(shù),代表增長型;乙圖中,幼年個體數(shù)較少,中老年個體數(shù)量較多,可代表衰退型。
圖例二:柱形圖(圖5)。
教師提問:
A、B、C三張圖分別代表哪種年齡組成?
屏幕引導:
(1) 圖A中幼年個體 ,老年個體 ,為 。
(2) 圖B中幼年個體 ,老年個體 ,為 。
(3) 圖C中各年齡段 ,為 。
學生分析:
從圖中可看出:A老年個體較多,幼年個體較少,正處于衰退時期,則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小。B種群老年個體少,幼年個體多,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C種群各年齡段比例適中,屬于穩(wěn)定型,種群密度會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
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通過各種圖形的識別訓練,特別是要求學生描述圖形含義的過程,教師可以觀察到不同學生思維方式的差異,有效訓練學生識圖析圖的能力,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有效提升高三學生的讀圖解題能力。
4 “種群的特征(復習)”的圖表教學的反思
這是筆者的一節(jié)高三一輪復習課,一輪復習和新授課的設計側重點不同,關鍵是教師能以合適的方式梳理知識,提升學生應試能力,有效進行復習。在這節(jié)課里,教師以圖表信息為載體,獲得了較好的復習效果。
(1) 研究試題,把握命題特點。
在目前的高考命題中,圖表越來越成為試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三的復習課中,教師要注重圖形和考點的有機結合,細致講解,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分析信息,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讀圖思考。
(2) 合理設計,有效實施復習。
在教學中,教師要預先設計好教師提疑和學生破疑的共同活動。教學中教師起引領作用,更多時間留給學生去觀察、分析和描述。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又能切實培養(yǎng)學生識圖看表的能力及處理信息的能力。
(3) 講練結合,善用多媒體手段。
高三的復習課教學極為強調(diào)教學目標的達成效果,這時教師就要運用圖表信息的優(yōu)勢,及時考查學生,同時將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演示結合,提高課堂容量。大量圖表的演示是離不開多媒體的及時展示的,這是教師要預先做好多媒體教學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陳欣,概念圖、思維導圖和生物圖表的辨析.生物學通報,2008,43(10):38-4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