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直門,北京東北部交通要塞,密織縱橫的交通網絡中,一出耗時20年的地產大戲逼近高潮。
這幕大戲的場景位于東直門立交橋東北側,西起東二環(huán),東連長途汽車站,北至東直門外斜街,南臨東直門外大街——這里坐擁被稱為“亞洲第一”的交通樞紐,集公交、地鐵、輕軌、長途、出租、機場快軌等六維交通體系于一體,最大日客流量達百萬人次,堪稱北京市的黃金地段。因地理位置優(yōu)越,這一梯形地塊一直被眾多地產商覬覦。
然而,以東直門長途汽車站和東直門無軌電車總站為兩點,輻射出的巨型交通樞紐、房地產開發(fā)綜合項目,自1994年開始,在20年的時間里,經三度立項,輾轉于數家開發(fā)商之手,一度成為北京市最為知名的爛尾樓盤。如今東直門國盛中心項目雖近完工,但其歸屬仍未塵埃落定。
其中癥結在于,捆綁在此價值上百億元的地產項目上的巨大利益,催生出十數家企業(yè)傾囊角力,涉及北京城建、北大青鳥、華遠地產、國浩集團等多家上市公司,牽涉深發(fā)展15億元的離奇貸款,以及中國農業(yè)銀行的巨額貸款。力量拉扯對抗中,諸多殼公司殺進殺出,股權糾葛纏繞,多起訴訟接連爆發(fā),甚至觸刑弊案穿插其中。
揭示東直門國盛中心項目前世今生,既可窺見地產潛規(guī)則影響下的訟爭邏輯,又可描繪利益博弈明爭暗斗的時代背景。
“我是國盛,稍后見!”東直門立交橋東北角的國盛時尚購物中心(下稱國盛時尚)數年前掛出這條標語,至今仍未兌現承諾。
國盛時尚緊鄰東直門交通樞紐,在開工建設之初就受人注目。在地產界看來,它和東直門立交橋東南角的東方銀座、西南角的凱德來福士廣場組成繁華的東直門商圈,只是時間問題。
但建成之后的國盛時尚令人大跌眼鏡。其側門上貼著的“商場已關閉,無證人員不得入內”字樣,明確該商場處于閉商狀態(tài)。
據國盛時尚的保安介紹,該商場早已完工,部分商鋪已完成招商,位于六樓的大型電影院也已裝修完畢,水、電等基礎設施全部可用。此前,商場曾短暫開業(yè),未幾即匆匆關門。
國盛時尚是國盛中心項目之一。該項目集合東直門交通樞紐、酒店、寫字樓、商場與高檔公寓為一體,占地10.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是北京市重點工程和2008年奧運會配套工程。
自2001年完成“三通一平”至今,國盛中心項目仍未整體建設完工。除交通樞紐外,雖然其他大部分主體建筑外立面基本建成,但尚未雕琢粉飾。項目外圍綿延上千米的工地圍欄以及圍欄內的荒蕪雜草、沙石土坑,在繁華的東直門商圈,顯得格格不入。
事實上,該地產項目拖沓至今,蓋因開發(fā)公司的股權糾紛而起。厘清該項目利益的結構與重組,需要回溯至20年前。
一直以來,東直門都是北京城連接東北郊區(qū)縣的交通要道,尤其是其東北部夾在東直門外大街與東直門外斜街的“三角形”地塊,更是如此。上世紀90年代,東直門“三角地”有北京市內、近郊區(qū)、遠郊區(qū)和開往河北省的公共汽車總站和途經線路達數十條,無軌電車、公共汽車和長途客運車穿插其中,日換乘客流10萬人次以上。
1994年,北京市公交房地產開發(fā)公司(下稱公交公司)將東直門長途汽車站和東直門無軌電車總站立項,計劃在兩地分別進行改造開發(fā)。兩地相隔近千米,中間相隔的正是東直門“三角地”。立項之后,公交公司遲遲未啟動項目。
五年后,獲知此信息的海南京灝實業(yè)有限公司(下稱海南京灝)找到公交公司,意欲合作,但久談未果。海南京灝是1993年在海南省??谑凶缘拿駹I企業(yè),注冊資金1000萬元,主營房地產開發(fā),此前曾操作北京市“廣渠門外紅居小區(qū)危房改造”項目。
之后,海南京灝找到北京市東城區(qū)政府,表達開發(fā)東直門“三角地”的意愿。
當時,東直門“三角地”的居住環(huán)境與其發(fā)達的交通并不相稱,大量舊房、危房充斥其中,形成東城區(qū)最為著名的“貧民窟”。
對此問題,東城區(qū)政府早有意進行集中改造,但面對大量民居的拆遷壓力,許多地產商望而卻步。時任海南京灝副總經理陳君遠向《財經》記者介紹,東城區(qū)政府和海南京灝一拍即合,達成由海南京灝開發(fā)東直門“三角地”并承擔危房拆遷改造的意向。條件是,在項目建成后,海南京灝要無償給東城區(qū)政府5萬平方米的建筑。在合作協議書上的體現是,代表東城區(qū)政府的東城區(qū)住宅開發(fā)中心(下稱東城開發(fā))擁有該項目的5%股份。
之后,海南京灝到北京市計劃委員會(現北京市發(fā)改委)查資料發(fā)現,公交公司立項五年一直沒有啟動該項目,也未申請延期。按照北京市相關規(guī)定,房地產開發(fā)項目立項兩年不開發(fā),項目將被收回。
于是,在1999年,海南京灝繞過公交公司獲得正式立項,對東直門“三角地”進行危房改造暨房地產開發(fā),東直門長途汽車站和東直門無軌電車總站兩地作為拆遷單位被納入其中,名稱為“東城區(qū)香河園地區(qū)危房改造”項目。當年9月,這一項目在北京飯店貴賓樓舉行了簽字儀式。
項目到手后,海南京灝算了一筆賬:項目區(qū)域內包括2600余戶拆遷戶、89家單位、200余個體工商戶,拆遷補償預算費用約為7.8億元。這并不是個小數字。
“為了湊到這筆錢,我們四處找貸款,但由于項目還沒有土地使用證,銀行并不同意貸款。如果此時能找到一個擔保公司,就能解決貸款難題?!标惥h對《財經》記者說。
這時,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城建集團)找到海南京灝,尋求合作。2000年3月,城建集團旗下北京城建投資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城建,600266.SH)與海南京灝注冊成立北京城建東華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下稱城建東華),注冊資金1億元,北京城建占股55%,海南京灝占股40%,東城開發(fā)占股5%。
項目知情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期間,海南京灝將5%股權悄悄出讓給一位個人,之后,這5%股權又轉到了東城開發(fā)手中,最終海南京灝占股35%,東城開發(fā)占股10%。
當時,北京市規(guī)劃了八個交通樞紐建設項目,東直門交通樞紐項目(包括東直門13號線地鐵站、長途汽車站、公交站及機場快軌的建設項目)便是其一?!皷|城區(qū)香河園地區(qū)危房改造”項目作為超過50萬平方米的地產項目經北京市領導討論后,被政府一位高層領導看好,并將東直門交通樞紐項目劃入其中。同時,原本不在拆遷規(guī)劃中,位于東直門立交橋東北角、一棟形如“三叉戟”的20層住宅樓,也被劃入拆遷序列。新的變化為項目增加了上億元拆遷費用,整個拆遷預算費用從7.8億元上升至近12億元。
原來的“東城區(qū)香河園地區(qū)危房改造”項目則由城建東華重新立項,名稱為“東直門交通樞紐暨東華國際廣場商務區(qū)”項目(即之后的東直門國盛中心項目,下稱東直門項目)。
此后,城建東華從銀行貸款12億元用于拆遷補償費用,并在2001年底前大體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并未辦理土地使用權證。
“這是一個高達十數億元的大項目,當時沒有人真正做規(guī)劃開發(fā),所有人都想著轉手賣錢。”一位長期參與項目的知情者說。
理解這一思路尤為關鍵,隨后爆發(fā)的股權紛爭與此操作邏輯不無關系。
負債12億元的城建東華急于出手,公司高層都在尋找合適的買家。一個插曲是,時任城建東華常務副總經理陳君遠就曾通過關系找到李澤楷,意欲將東直門項目打包作價20億元出讓,但最終不了了之。
之后,來自香港的另一買家出現。2000年,香港康實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香港康實)與城建東華共同注冊成立北京東華廣場置業(yè)有限公司(下稱東華置業(yè)),合作開發(fā)東直門項目。雙方達成協議,城建東華提供“三通一平”后的建設用地,香港康實支付給城建東華13.3億元拆遷及項目補償費,后續(xù)建設資金由香港康實負責投入,項目收益也由香港康實(通過東華置業(yè))享有。香港康實占有東華置業(yè)90%股權,其余股權屬東城開發(fā)。
但香港康實在支付了500萬元履約保證金后,直到兩年后的2003年,才得以籌集到資金。2003年9月,香港康實與城建東華簽訂補充協議。協議當日,香港康實支付7億元首期款,包括6.8億元本金和2000萬元違約金。另外的6.5億元余款約定于2004年5月前分批付完。
不過,由于內部股東間的糾紛,到2004年5月,香港康實無力支付余款。雙方的合作由此埋下隱患,原本約定的“城建東華協助東華置業(yè)辦理土地證”的程序陷入停滯。
不得不提的一個大背景是,當時北京已經申奧成功,作為奧運重點配套工程的東直門項目,由于資金匱乏及權利人的明爭暗斗,致使土地使用證久未辦理,長期暴露在公眾視野中的是若干直徑數百米的土坑以及坑內瘋長的荒草。
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高層領導曾為此大為光火,要求有操盤能力的房地產企業(yè)盡快入局,在北京奧運前盤活東直門項目。
這時,北京北大青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大青鳥,08095.HK)和北京華遠房地產有限公司(下稱華遠地產,600743.SH)作為救火隊員登場。
2003年底左右,作為香港康實控股股東康實集團的債權人,北大青鳥收購了康實集團100%股權,進而持有香港康實51%股權及其在東華置業(yè)中的對應權益。
北大青鳥因此介入東直門項目,并成為至今該項目中的主要博弈力量。
在此之后,華遠地產也悄然入局,只不過,它瞄準的對象是城建東華。當時,華遠地產接連收購城建東華兩名股東達36%的股權,2004年6月17日,北京城建也宣布,將城建東華的54%股權轉讓給其。如果交易成功,華遠地產將持有城建東華90%的股權,成為其名符其實的控制人,而香港康實和城建東華的協議極有可能就此破裂,東華置業(yè)則可能被架空。
不過此時,北大青鳥發(fā)現了華遠地產的并購舉動。連環(huán)訴訟隨之爆發(fā)。
2004年6月,華遠地產控制的城建東華起訴北大青鳥控制的香港康實,要求解除雙方的合作;緊接著,同年7月,香港康實起訴城建東華,要求繼續(xù)雙方以前簽訂的協議和補充協議;隨后,2004年7月14日,北大青鳥控制的東華置業(yè)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法院裁定凍結了北京城建所持有的城建東華54%的股權。
雙方的訴訟角力,最終以戲劇化方式收尾。2004年8月31日,北大青鳥和華遠地產握手言和。促成和解的正是當年“8·31”土地大限的到來:之前2003年12月,國土資源部出臺新的土地政策,規(guī)定在次年8月31日后,土地一級市場不再實行協議出讓,全部實行掛牌交易。
按此規(guī)定,一直沒有辦妥土地使用權證的東直門項目,若不能趕在大限之前交清地價款成功“過關”,地塊就要重新掛牌。屆時,無論北大青鳥、華遠地產抑或北京城建,將可能全部淪為輸家。
所以在“8·31”大限當天,北大青鳥、香港康實、華遠地產、城建東華、東華置業(yè)簽訂和解協議,約定北大青鳥購得城建東華90%股權,全盤操作東直門項目,華遠地產則出局。
2005年8月18日,東直門項目土地使用證終于辦妥。然而,事關此地塊的爭斗尚未結束。因一筆高達15億元的離奇貸款,深圳發(fā)展銀行(下稱深發(fā)展,000001.SZ)卷入其中,開始了和北大青鳥曠日持久的爭訟。
這一糾紛源于2003年香港康實向城建東華支付的7億元首期款,實際上曲折地來自深發(fā)展2003年7月至8月間發(fā)放的數筆總計15億元的貸款(參見《財經》2006年第2期“15億貸款秘史”)。
隨著這筆離奇貸款的發(fā)酵,深發(fā)展多位高管落馬。據《南方周末》報道,2005年3月28日,深發(fā)展前董事長周林被深圳市公安局正式拘捕。隨之一起被拘的還有三位深發(fā)展原高管:原行長助理、審貸會主任張宇,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陳偉清,以及公司業(yè)務部的林文聰。
另一方面,深發(fā)展為主張權利,將城建東華、東華置業(yè)訴至法庭。2005年4月中旬,北京市高級法院正式開庭審理該案。
北大青鳥入主東直門項目后,立刻著手籌集資金投入項目,在2004年至2005年間,其控制的東華置業(yè)分三次向農業(yè)銀行(601288.SH)貸款6.5億元、8.5億元、5億元,共計20億元,擔保人為北大青鳥。
深發(fā)展和農業(yè)銀行的兩筆貸款,為之后東直門項目愈發(fā)激烈的股權糾紛埋下伏筆。
利用農業(yè)銀行的貸款,北大青鳥對東直門項目開工建設至2006年底,該項目南區(qū)商業(yè)、北區(qū)公寓和酒店封頂,雙塔寫字樓建至地上,交通樞紐地下結構全部完成,地上結構基本施工到位。北大青鳥稱,當時項目已完成三分之一。
“該項目投入巨大,需要銀行資金大力支持。由于項目早期遺留的深發(fā)展訴訟問題,導致國家開發(fā)銀行和農業(yè)銀行的貸款不能到位。為了保證奧運工程如期完成,第一次操作如此大規(guī)模地產項目的北大青鳥壓力很大?!北贝笄帏B副總裁范一民對《財經》記者說。當時,北大青鳥擺出的姿態(tài)是“北大青鳥歡迎合作者”。
2007年,“合作者”如愿出現。來自新加坡、初次進入中國內地地產圈的國浩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浩集團,00053.HK)想要一個大項目,東直門項目正合其意。
2007年2月17日,國浩集團和北大青鳥簽署協議,主要約定:國浩方以58億元并購東直門項目。
據北大青鳥介紹,之后,雙方又簽署了系列補充協議約定:國浩集團同意為東華置業(yè)償還農業(yè)銀行20億元貸款本息;北大青鳥將所持城建東華45%的股權一次性轉讓給海南京灝,國浩方向北大青鳥支付19億余元及所欠利息;北大青鳥完成上述股權變更工商登記后,共管資金5億元自動釋放于北大青鳥境外指定賬戶,北大青鳥移交城建東華相關文件及公章、合同章;與深發(fā)展關聯暫扣5.8億元,待問題解決后,國浩方連同利息支付北大青鳥或直接支付給深發(fā)展。
根據這些協議,北大青鳥將所持城建東華股份全部轉讓給海南京灝,國浩集團則分三次支付4億美元(約合30億元人民幣)保證金后,通過子公司國浩房地產(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國浩中國)持有海南京灝100%的股權,得以控制城建東華,并拿到城建東華所有的公章、合同章及相關文件。
由于國浩中國在百慕大注冊,屬外資企業(yè),并購海南京灝需要經過海南省政府批準。
2007年3月16日,海南省商務廳作出《關于海南京灝股權并購設立外資企業(yè)的批復》,要求國浩中國自領取外資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之日起22個工作日內支付全部對價;20日,海南京灝領取到外商投資企業(yè)批準證書;29日,工商變更完成,海南京灝由內資企業(yè)變成外商融資企業(yè),股東為國浩中國。
不過,北大青鳥與國浩中國協議中的余款25.8億元,涉及深發(fā)展及農業(yè)銀行貸款問題,國浩集團并未支付。這使得雙方的合作產生裂痕,也成為之后雙方爭端的導火索。
由于未能按約定期限內還款,農業(yè)銀行在2007年底對東華置業(yè)、北大青鳥、城建東華、海南京灝等企業(yè)提起訴訟。同時,在2008年1月,農業(yè)銀行向海南省商務廳、海南省工商局提出了針對海南京灝的財產保全請求。
同年2月14日,北大青鳥向海南省工商局發(fā)函,要求恢復海南京灝原股權結構。
巨變由此橫生,同時隱憂泛起。按照規(guī)定,外國投資者應自外商投資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頒發(fā)之日起三個月內向轉讓股權的股東,或出售資產的境內企業(yè)支付全部對價。接到北大青鳥函件的海南省工商局發(fā)現,以2007年3月海南省商務廳作出批復算起,國浩中國并未在批復規(guī)定的期限內支付全部對價。
此筆對價款項主要依據為2007年2月28日交易雙方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國浩中國分別出資800萬元和200萬元購買北大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北大青鳥下屬企業(yè))和北京北大公學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的海南京灝80%和20%的股份,款項應在22個工作日內付清。
在國浩中國是否支付對價款這一關鍵點上,雙方各執(zhí)一詞。
國浩中國稱,在辦理完海南京灝股權變更登記手續(xù)后,國浩中國在2007年4月11日支付股權轉讓款及溢價款共計5億元,并收到兩公司的收款收據。兩公司則稱,未收到任何股權轉讓對價款項。
事實上,雖然兩公司均否認收到款項,但是兩公司確實曾向國浩中國出具了收到800萬元和200萬元的收款收據。究其原因,經海南省工商局調查發(fā)現,兩公司均稱“無奈按照要求提前開具收據”。
除此之外,海南省工商局認為國浩中國并無相關轉賬憑證證明該款已付。據此,海南省工商局于2008年2月18日撤銷海南京灝2007年3月的工商變更登記,恢復到變更前的狀態(tài)。在隨后的行政訴訟中,海南省??谑兄屑壏ㄔ阂仓С至撕D鲜」ど叹值挠^點,駁回原告方國浩中國的訴求。
這樣,海南京灝的股權(即東直門項目90%的股權)在經手國浩中國后,又回到了北大青鳥手中。
工商變更這一巨變,被國浩中國認為是“北大青鳥人為設置法律障礙”。一種說法是,北大青鳥在賣出股權后看到地價飆升,后悔將這一項目賣出,通過場內外種種方式曲折將股權收回。
事實上,隨著時間演進,北京的房地產價格一路狂飛猛進。東直門項目從1999年海南京灝立項開始的十數億元,到2007年國浩、青鳥雙方協議的58億元,如今已達百億元之巨。
對此,北大青鳥方面對《財經》記者進行了否認:“2008年時金融危機爆發(fā),房市并不被看好,而且是農業(yè)銀行作為債權人到海南要求海南省工商局進行調查,和北大青鳥并無干系?!?/p>
國浩中國隨后反擊,主導了多起行政、民事訴訟。
先是國浩中國起訴海南省商務廳,案件兩審終結,法院均判國浩中國敗訴;與此同時,其也對海南省工商局提出訴訟,一審敗訴后提起上訴,海南省高級法院曾在2009年2月時作出“中止訴訟”的裁定,依據是國浩中國與海南京灝的兩名股東已有和解意向,并均已提交和解方案,“因案情復雜,本院需要對案件的有關問題進行協調”,但根據國浩集團的公告,該案至今仍未完結。
在海南省工商局撤銷工商變更一周后,國浩中國開始了另一反擊。其關聯公司北京江盛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江盛)將海南京灝起訴至北京市西城區(qū)法院,請求確認北京江盛持有城建東華58.5%股權。當時,北京江盛和海南京灝的法定代表人其實為同一人,系時任國浩中國董事長、新加坡人李慧敏。
2008年2月25日,西城區(qū)法院出具調解書,海南京灝同意將其名下城建東華股權全部轉給北京江盛。
戲劇化的一幕再次出現。海南京灝由北大青鳥再次控股之后,2008年3月4日,就該案向西城區(qū)法院提出再審申請,稱原審中海南京灝持已失效的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應訴,提交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虛假,而海南京灝從未參與該案訴訟活動,也未與北京江盛達成調解協議。
法院支持了海南京灝的再審說法,認為其股東及法定代表人的變更事項已于2月18日完成,相應的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作廢,應訴主體身份存在問題,所以撤銷原審調解協議。
隨后,北京江盛又到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接著起訴海南京灝,訴求和之前大抵相同。該案歷經數年,至今仍未完結,直接影響是,雙方爭議焦點、東直門項目的90%股權被國浩方向法院申請凍結。
這也導致了如今的局面:北大青鳥雖是該股權名義上的持有者,但城建東華的公章等公司核心文件,則掌握在國浩中國手中。換言之,國浩中國握有東直門項目的實際控制權。
作為奧運重點工程,東直門項目并不能因股權爭斗而停工。國浩中國在北大青鳥建設的基礎上推進建設,其官方網頁也將這一項目作為自己的重點地產項目介紹,項目中標志性的雙塔寫字樓上,則掛有國浩集團的巨幅標識。
此外,東直門項目中深發(fā)展和農業(yè)銀行的貸款,事關股權歸屬問題,北大青鳥和國浩中國均有所動作。
2008年11月21日,深發(fā)展發(fā)布公告稱,其與北大青鳥、東華置業(yè)以及城建東華就15億元問題貸款一案達成和解協議,由城建東華向深發(fā)展支付10億元,北大青鳥由此取得新的貸款信用額度。深發(fā)展將依據該和解協議向最高法院申請與東華置業(yè)、城建東華案件二審的調解。
但國浩中國認為,此民事調解協議為無效及不可強制執(zhí)行。目前,國浩集團已申請就該協議重新聆訊,正待最高法院裁決。
另一方面,國浩中國下屬子公司國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國盛投資)于2010年12月和農業(yè)銀行簽署《債權轉讓協議》。2011年4月6日,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簽署“執(zhí)行裁定書”,國盛投資和農業(yè)銀行進行了結算,支付了包括本息在內的債權轉讓價款總計約30.48億元,完成了向農行購買作為連帶債務人的北大青鳥等的貸款債權,成為北大青鳥最大的債權人。
由此,國浩中國認為,國盛投資支付農業(yè)銀行的金額,已抵銷任何尚欠的東直門項目購買余額。
但北大青鳥并不認同這一邏輯。其認為,國浩中國購買的是農業(yè)銀行對東華置業(yè)的債權,北大青鳥是這筆貸款的擔保方之一,只要東華置業(yè)欠農行的貸款沒有歸還,對農業(yè)銀行而言,北大青鳥仍然是違約一方,信譽得不到恢復,法律糾紛和訴訟就得不到全面解除。
雙方各執(zhí)一詞,紛爭甚囂塵上。訴訟之外,雙方在場外亦動作不斷。知情人士稱,國浩集團一方面四處舉報,另一方面又想要和北大青鳥和談,蓋因集團內部有兩種意見。
北大青鳥副總裁范一民稱,近年來北大青鳥一直推動談判,希望能夠以和談的形式來解決東直門項目之爭。在其看來,和談結果無外三種:其一,國浩集團出資把項目收回;其二,國浩集團退出,北大青鳥出資補償;其三,第三方出資將項目整體買下,北大青鳥和國浩集團按比例分成。
據范一民介紹,2013年7月18日,北大青鳥與國浩集團達成《關于東直門項目和解框架協議》,由時任國浩中國總裁郭志云和北大青鳥董事長許振東簽約。雙方協議:各方同意105億元為和解總額,覆蓋國浩集團相關各方對東直門項目的全部和最后要求,國浩方全部退出,由北大青鳥退還其全部已付款項,項目建成后的收益再按比例分成。
不過,2013年10月中旬,國浩中國告知北大青鳥停止“和解協議”。知情人士稱,國浩集團的母公司豐隆集團基于在馬來西亞的勢力,同時在場外謀求影響。
對于《財經》記者的采訪請求,國浩中國表示,“國盛中心項目現已進入司法程序,國浩中國尊重司法部門的最終裁決意見。為了不影響司法的公正,暫不便接受采訪或發(fā)表言論?!眹萍瘓F則未予回復。
而今,東直門項目懸而待決。針對媒體關于北大青鳥董事長許振東滯留香港近一年未歸的報道,北大青鳥公開回應稱消息不實。對于被指因在背后運作此項目接受調查、一度對外冠以“北大青鳥集團執(zhí)行總裁”頭銜的蘇達仁,許振東表示“蘇達仁的事情與我無關”。
按照北大青鳥的說法,許振東是為與國浩集團和談而去,“和談尚未結束,所以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