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RS系列,不得不提及一下Audi的賽車部門——quattro GmbH。quattro GmbH最早其實是Audi車廠里一個部門,主要負責開發(fā)應用于VAG集團里的四驅系統(tǒng),quattro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4”,應用在汽車上則變成了四驅系統(tǒng),甚至今天成為了Audi車的性能標志,這一切都與quattro系統(tǒng)在參與汽車賽事中的彪炳戰(zhàn)績分不開。80年代,Audi憑借quattro SPORT戰(zhàn)車征戰(zhàn)WRC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quattro變成了性能車的制勝法寶。最后quattro更從Audi車廠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專職改裝的品牌。
低調的RS
RS系列車型是奧迪家族中最高性能的產品,可以說它是與寶馬的M-POWER、奔馳的AMG平起平坐的頂尖技術展示平臺,RS系列車型也通常以限量的方式進行生產。RS實際上是德語“RennSport”的縮寫,直譯為英文是“Racing Sport”的意思。
本期的主角Audi RS4 B7實車搭載的這臺4.2升V8發(fā)動機,就是Audi高性能車部門quattro GmbH傾全力之作,而奧迪S5和著名的R8跑車最初也搭載過這款4.2升V8直噴發(fā)動機。RS4 B7的性能仍是現今A4家族中的王者,0-100km/h加速時間4.8秒,0-200km/h加速時間僅16.6秒的戰(zhàn)績依然被傳為佳話。
漆工很出色
模型由德國迷你切品牌制作出品,同期也做出了Audi B7系列的A4、A4 avent、RS4和RS4 avent。一向對發(fā)動機艙細節(jié)以及車門連接處不夠細致的迷你切,對待這四款模型卻出奇的用心。
打開發(fā)動機艙蓋,發(fā)動機缸體的輪廓清晰可見,4.2 V8與RS標識均采用了蝕刻片設計,與實車位置一致的仿液壓桿,也為整個發(fā)動機艙增色不少。與發(fā)動機艙相比,RS4模型在行李箱的設計做工上更加用心,除了內部植絨外,箱蓋與車體的連接處還使用了鉸鏈與仿液壓桿設計,內側還配有三角反光警示牌,這在同級別模型作品中實屬罕見。
在型準方面,這臺RS4模型除了前懸的離地間隙做得有些偏高之外,并無其它問題。RS4車身上的藍色金屬漆面顆粒飽滿、噴涂均勻,看上去非常光滑,整體質感十分優(yōu)秀。此外,整部模型買來至今已有3年多的時間了,雖然平時都放在塑料泡沫盒中保存,但車漆并未出現起疹或產生橘皮的現象,漆工效果值得表揚。
卡鉗是亮點
如果不是那彰顯身份的RS標識,你很難從這低調的前臉造型上判斷出它是一輛性能跑車,而這一點在模型上也被很好地表現了出來。RS4的大嘴型中網采用了與真車一致的全鏤空效果,但對霧燈組附近網格的鏤空效果卻并未做出。如此細節(jié)的缺失,讓整個模型車頭瞬間變得溫柔了不少。在燈組細節(jié)上,RS4模型雖做出了炮筒大燈的形狀,但透鏡形狀的還原度一般,反光材料的塑料感較強,看上去層次感不夠分明。好在RS4在輪圈、剎車盤以及卡鉗的做工上十分講究,不僅配色準確,而且質感極好,尤其是灰色卡鉗上的紅色RS標識讓整車也充滿了活力。
說完輪胎再來說說轉向,KY與迷你切生產的很多模型都存在前輪轉向角度過小的問題,而今天的主角RS4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方向盤可正常與前輪轉向聯(lián)動,但整個前輪的轉向角度不超過15度,不光影響可玩性,也影響靜態(tài)拍攝時的美感。
開門要當心
在可活動件方面,整部模型采用了傳統(tǒng)的六開門式設計,即前后蓋及四個車門可開啟。但由于實車門把手設計的問題,想從車門把手拉開RS4模型的車門基本上不可能,開啟的方式只能是輕輕的掰動兩側的后視鏡,并且力度一定要輕,如果用力過猛,后視鏡也有被掰斷的危險。如此不人性化的設計,考驗的絕對是玩家的耐心。
最后再來說說內飾,迷你切的RS4對內飾細節(jié)刻突出在中控臺上,細節(jié)點綴準確且細致,儀表臺、中控臺細節(jié)之處做出了真皮縫線的效果,多功能方向盤上奧迪的Logo和按鍵布局清晰可見。座椅雖然沒有明顯的縫線點綴,但安全帶和座椅整體的輪廓均與實車沒有太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