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一直是一線教師追求的教學效果??墒怯捎诜N種原因并不理想,現(xiàn)實情況是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從課堂氛圍民主化、課堂過程精細化、課堂評價人性化等方面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關鍵詞:有效教學;民主化;精細化;人性化
課程改革的實施,為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但是由于部分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和實踐經驗的缺乏,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了許多低效甚至無效的現(xiàn)象。其結果是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一線教師共同探討的話題。目前教育界普遍認為“有效教學”是指“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那么,怎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呢?本人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課堂氛圍民主化
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教育研究也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況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激活神經系統(tǒng),使感知、注意力、記憶、想象等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tài)。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就越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碧岣哒n堂教學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
二、課堂過程精細化
課堂教學敘寫的是目標,而不是目的。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yè)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然而一些教師對此研究得不夠,往往誤把“目的”當作“目標”,導致一堂課的任務也要寫上“提高學生邏輯分析能力”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等這些對得不明、錯得不白的語言,或者說是“正確的廢話”,對實際的課堂教學沒有指導價值,也就沒有具體的指導意義。
行為是為目標服務的,什么樣的目標決定用什么樣的行為。同樣,內容對行為也有制約作用,如語文與數(shù)學的目標不一樣,內容也不一樣,所采用的教學行為也應該不一樣。學生準備程度主要是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動機準備與知識準備,不同階段的學生智力發(fā)展水平是不同的,同一班級的學生的學習動機準備也有可能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行為時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盡可能地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是最重要的。世界上不可能有“說話像演說家,寫字像書法家,上課像表演家”那樣的教師,我們不要奢望每位教師都去做這種不現(xiàn)實的理想的人,但是我們可以要求每位教師都去按自身的優(yōu)勢來選擇合適的教學行為,設計自己個性化的教學,創(chuàng)造獨特的教學風格。
三、課堂評價人性化
陶行知一生反復強調要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合理的人生,打破人間隔閡,“創(chuàng)造一個四通八達的大通世界”。人性化地評價學生,實際上就是打破教師和學生的隔閡去創(chuàng)造一個四通八達的大通世界。人性化的評價主要是形成性評價。強調人性評價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老師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使學習的效益最大化。人性化評價的核心是人,就是以人為本實施教育的評價。它要求教師像陶行知那樣對學生傾注愛心,尊重學生,服務學生,點亮學生。
由于學生在學習上的表現(xiàn)是各有差異的,在課堂反應等方面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對待學生上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以生為本,區(qū)別對待,用平等的觀念給每一個學生平等的發(fā)展和學習的機會。不可因急于完成教學任務而打壓學生的思維。
人性化的溝通還在于尊重學生現(xiàn)有的狀態(tài),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的評價要基于學生的差異,不能用“統(tǒng)一的規(guī)格”去要求每個不同的學生,應從實際出發(f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個性及他們在各個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每個學生的個體出發(fā),發(fā)現(xiàn)他們在各個方面的優(yōu)勢和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同時,通過評價找出學生的不足及不足的原因,從而提出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要客觀地尊重他們的不同。我們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寬松、平等的評價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并善待學生。評價的過程應該是充滿人情味的,要給學生一份尊重,要理解并欣賞學生看問題的不同立場、觀點、方法和習慣,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總之,作為一線教師應該時刻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避免低效甚至無效勞動。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