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在三個不平行力的作用下的動態(tài)平衡問題,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一個力大小和方向確定,另一個力的方向確定,大小可變,第三個力大小和方向均變化。此類問題用力的矢量三角形方法,能很方便地進行分析和求解。第二類是一個力大小和方向確定,另兩個力方向都發(fā)生變化,大小變化無法直接判斷。對于第二類問題用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和解析法求解時過程繁瑣,難度也較大,而且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但若用三角形的相似性原理與之協(xié)調(diào)結(jié)合的話,解此類問題就會顯得思路清晰和過程簡單,學生極易掌握。下面通過示例說明:
【例題1】:一輕質(zhì)硬棒通過光滑鉸鏈與豎直墻壁相連,硬棒的一端C下掛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同時用一根通過光滑定滑輪的繩子拉著,使硬棒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圖,當通過繩子把硬棒緩慢地拉起的過程中,對繩子所受的拉力T和硬棒對鉸鏈的壓力N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N變大,T變小 B.N變小,T變大
C.N變小,T先變小后變大 D.N不變,T變小
圖1 圖2 圖3
【分析與解】選取C點為研究對象,C點受到繩子CD的拉力為G,繩子CA的拉力T和硬棒的支持力N,如圖2所示,在繩子把硬棒緩慢往上拉的過程中,C點可視為一直處于平衡狀態(tài)(即動態(tài)平衡),把C點所受的三個力畫成力的矢量三角形,如圖3所示,可以求證△ABC∽△GNT,且在硬棒被上拉的過程中始終相似,所以有: = = 由于AB和BC的長度不變,G不變,所以N不變,由于AC變短,故T變小,所以選(D)。
【例題2】如圖4所示,輕繩的A端穿過在天花板上的小孔,C端系一重為G的小球,小球在繩子拉力T的作用下,靜止在固定的光滑大球表面上,天花板上的小孔與大球的球心剛好在同一豎直線上,當繩子緩慢地把小球往上拉的過程中,對拉力T和大球?qū)π∏虻闹С至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N變大,T變小 B.N變小,T變大
C.N變小,T先變小后變大 D.N不變,T變小
【分析與解】選取小球為研究對象,小球重力G,繩子的拉力為T和大球的支持力N,如圖5所示,在繩子把小球緩慢往上拉的過程中,小球可視為一直處于平衡狀態(tài)(即動態(tài)平衡),把小球所受的三個力畫成力的矢量三角形,如圖6所示,可以求證△ABC∽△GNT,且小球在硬被上拉的過程中始終相似,所以有: = = 。由于AC長度不變,BC始終是大球的半徑,也不變,所以N不變,由于AC變短,故T變小,所以選(D)。
【例題3】如圖7所示,一個重為G的小球套在豎直放置的半徑為R的光滑圓環(huán)上,一個勁度系數(shù)為k,自然長度為L(L<2R)的輕質(zhì)彈簧,其一端與小球相連,另一端在大環(huán)的最高點。平衡后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圖,假設(shè)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逐漸增大,小球B將緩慢上移,試分析小球在緩慢上移過程中,彈簧的拉力T和大環(huán)的支持力N將如何變化?
【分析與解】選取小球為研究對象,由于圓環(huán)光滑,小球受到重力G、彈簧的拉力T和大環(huán)的支持力N。由于小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G、N、T構(gòu)成一個封閉的力的矢量三角形,如圖9所示,依據(jù)數(shù)學知識可以看出:三角形AOB跟三角形TNG相似。即:△AOB∽△GNT,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對應(yīng)邊成比例可得: = =
因為AO=OB,所以N=G,故N不發(fā)生變化;在小球緩慢上移過程中,BA變短,所以T減小。
本題學生很容易失誤的地方是:當k增大時,直接就判斷出T也增大.
【例題4】如圖10所示。兩個帶電小球A和B都帶同種電荷,質(zhì)量都是m,A固定,B用絲線懸掛在A的正上方。達到平衡時,A、B的位置如圖所示,當A、B的帶電量緩慢增大時,試分析兩小球間的庫侖力F和繩子的拉力T如何變化?
【分析與解】取B球為研究對象,B球重力G,繩子的拉力為T和A球?qū)λ膸靵隽,如圖11所示,當A、B球的帶電量緩慢增大的過程中,AB球的間距緩慢增大,B球處于動態(tài)平衡,把B球所受的三個力畫成力的矢量三角形,如圖12所示,可以求證△ABO∽△GFT,且始終相似,所以有: = = ,由于G、OA和OB不變,所以繩子對B球的拉力T不變;AB增大,A、B球間的庫侖力增大。
綜合上述,當遇到物體受到三個力的作用而處于動態(tài)平衡的問題時,若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確定,另外兩個方向都發(fā)生變化,求這兩個力的大小如何變化時,利用其幾何三角形和力的矢量三角形相似的規(guī)律,討論起來思路清晰、過程簡單,非常方便。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