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教學,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yīng)該把知識傳授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載體,確保德育首位。因此,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還可以培養(yǎng)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認識自己和認識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難,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共同生活等諸多方面的能力,這些對于學生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從而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如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呢?
一、端正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進行點化德育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要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英語學習是為了使自己掌握一種文化傳播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另外,由于英語學習過程中要記要背的內(nèi)容特別多,缺少吃苦耐勞精神的學習往往會使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故而可借此磨煉學生,培養(yǎng)學生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和知難而上的意志品質(zhì)。
二、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進行德育滲透
在教材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這些語言材料的學習,為課堂的德育實施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當學生興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談?wù)撚嘘P(guān)環(huán)保、惜時、守紀等話題時,要求學生在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同時,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收獲,談?wù)勛约簩θ松母形?,這樣既達到了教學效果,又滲透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三、要發(fā)揮教師“身正為范”的先行作用
教育家加里寧曾經(jīng)指出:“教師的世界觀,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影響著全體學生?!睆倪@一番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出教師的示范性是多么的重要。作為教師首先要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不讓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學習也是一種習慣,我們要微笑著面對每個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關(guān)心、接納和尊重。從點點滴滴中、從細節(jié)處端正教師的態(tài)度,能夠真正做到將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并關(guān)注平時的生活細節(jié),作為一名英語老師,要時刻與學生用英語交流溝通,將英語生活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自身的感染力讓學生愛上學英語。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思想教育,堅持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學到英語知識的同時,耳濡目染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zhì),這樣老師在教書的同時又能育人,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基礎(chǔ),真正培養(yǎng)出積極向上、充滿朝氣的下一代。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