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美術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抓住每一個德育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凈化學生的心靈,從而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而啟迪學生高尚的心靈。從三個方面論述了怎樣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現(xiàn)今初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弊端;深入挖掘教材,尋找德育契機;精心設計課堂,落實品德教育。
關鍵詞:德育教育;深挖教材;精心設計;德育契機
美術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學科,以各種直觀、形象的美術作品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美感,打動學生心靈,進而對學生進行美育與思想教育。美術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渠道,不但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美術知識,培養(yǎng)學生美術方面的基本技能,還要通過美術課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但是,現(xiàn)在的美術課堂往往缺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內容,只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的學科知識的教育。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初中美術教學距離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這一目標相距甚遠。
一、初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弊端
有些學生家長將學習美術作為一種功利性的活動,美術老師則成了他們達到目標的手段,學生就成了他們功利的產品。他們帶孩子參加各種形式的書畫展覽,讓孩子成名成星,不惜荒廢孩子的學業(yè)。學生的天性被抹殺,無法體驗單純由藝術帶給人的美感與喜悅。在很多同行的教學當中,為了應付考試,教師強調教會學生關于美術的知識和技巧,忽視了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淡化了美術課理應設置的審美教學目標。教師往往重視對學生進行透視、明暗、線條等技術方面的問題,忽視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認為學生掌握了畫畫的基本技能即可。美術教師自身的認識也存在不足之處,美術教師總認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是班主任和品德老師的事情,在美術課堂上是不必要的,浪費了很多的德育時機??梢?,初中的美術教學必須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而不是一味地訓練學生的技巧技能,這樣才算是完成了初中美術教學任務。
二、深入挖掘教材,尋找德育契機
云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術教材,是依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教育部制定并頒發(fā)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突破原來僅以美術學科知識與技能為主要目標的體系,建立以培養(yǎng)學生美術素養(yǎng)、發(fā)展探究式的美術活動等特點的新的美術教育體系。整套教材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所涉及的美術題材非常廣泛,既包含了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如學校、環(huán)保;也有大家都關注的熱點話題,如國家、和平等。在教學這些內容時都可以對學生進行適度的德育教育,以相關的美術知識為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奉獻、交往、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學生既學到了美術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特別是有些教材的選編明顯具有思想教育的特點,如云南美術出版社版本的《云南民族藝術——美術》(普及版)教材中的“裝飾自己的生活空間”一課,其編寫意圖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設計并裝飾自己的房間,培養(yǎng)學生整理、美化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我就學習電視里的《裝修到家》節(jié)目,讓學生將自己的房間存照,分別在裝飾前與裝飾后進行拍照,再組織學生對同學裝飾自己房間的效果進行評選,選出最佳案例。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鍛煉,同時,他們對于父母日常在整理自己房間時所做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及時滲透了德育教育。
三、精心設計課堂,落實品德教育
美術課堂充滿著隨時發(fā)生的教學突發(fā)事件,是一個不斷生成與變化的過程。在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尋找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能順利完成美術教學目標,教會學生應會的美術專業(yè)知識,而且學生適時地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全方面的發(fā)展。教師在上課前的準備階段就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欣賞自己熟悉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從中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審美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品質。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我一般會用富有激情的教學語言與事先準備好的生動傳神的圖片來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在情感上先受到激發(fā),產生學習參與的欲望,又及時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在組織課堂教學語言,向學生傳授專業(yè)美術知識時需要結合教材的知識內容與內在情感,既要向學生傳授美術專業(yè)知識,又要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還得兼顧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教師的每一句課堂語言都要經過反復思考,力爭做到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在給學生布置課堂的作業(yè)與練習時,教師同樣要考慮到學生的能立、興趣,此時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在布置作業(yè),特別是動手性強的作業(yè)時,我一般會要求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小組之間還要組織競賽,評選最佳小組。這樣,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體驗到了與同學合作完成任務的喜悅,不自覺地形成了團隊合作的意識,形成了珍惜集體榮譽的觀念。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德育的及時滲透更是必不可少,我們應該積極發(fā)揮評價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方面的巨大作用,保持每個孩子的自信,激發(fā)他們不斷進步。在教學實踐中,我一般會應用自評、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結合的評價方式,最大化地發(fā)現(xiàn)學生優(yōu)點并及時予以肯定,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總之,初中階段的美術課程作為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途徑,有著其他各科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在美術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抓住每一個德育教育契機,及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凈化學生的心靈,從而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而啟迪學生高尚的心靈。
參考文獻:
張望.魯迅論美術.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