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教育信息的廣泛運用,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手段。尤其是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剡\用電教手段可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形成能力。
關鍵詞:新舊知識;教學重點;教學關鍵;思維轉折
一、在新舊知識連接點上運用電教媒體
關注已有知識,必須找準新切入點,合理運用電教媒體。數(shù)學知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新知的學習往往需要舊知或生活經驗作支撐。也正像《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那樣“數(shù)學學習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涯經驗和知識出發(fā),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去掌握知識?!币虼?,在教學中老師能否找出新舊知識的結合點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領會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憑借電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學生的思維在“舊知識固定點—新舊知識連接點—新知識生長點”上有序展開,促進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從而輕松地獲取新知識。
如,教學“圓柱體積”時,我設計了先讓學生大膽猜想圓柱的體積和什么有關,應如何計算?學生運用以前學的知識,說明猜想的理由,也可以利用手中的學具邊演示邊說明,學生回憶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是把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配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動態(tài)演示:把圓等分切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找出圓與所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大膽猜想,使學生將舊知識進行類推,從而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
二、在教學重點處運用電教媒體
如,教學“圓錐認識”時,其要點是:(1)了解圓錐的特征;(2)了解圓錐各部分名稱。如教學時,用電腦出示多媒體課件:圓錐實物圖見教材,引出新知,學生觀察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特點,利用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移走實物的模像,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形的幾何圖形,從實物中抽象出圓錐的立體圖形,給出圖形的名稱,使學生對圓錐的認識經歷“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
三、在教學關鍵處運用電教媒體
在教學關鍵處,借助電教手段,教學效果會更佳。
比如,在學習圓錐認識時,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錐的實例和信息資料。教學時首先列舉生活中大量的圓錐形實物,在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特點,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它們的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引入。在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后,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更多具有此特征的實物,加深對圓錐的認識,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創(chuàng)作一個圓錐物品,進一步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為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四、在學生思維困惑處運用電教媒體
教者如能在學生思維困惑處介入電教媒體,既有利于及時點撥和調控,也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
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
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通過投影在銀幕呈現(xiàn)“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tài)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其間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
五、在學生知識貧乏處借用多媒體技術,拓展課程內容,擴大學生知識面
數(shù)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充分激活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全方位地調動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必將能實現(xiàn)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最優(yōu)化,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全面、和諧、愉悅、高效地發(fā)展。
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zhèn)洌o動結合、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等諸多優(yōu)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化抽象為具體,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確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高金嶺.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現(xiàn)代教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08.
[2]董玉琦.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文集(第一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06.
作者簡介:艾敏,女,本科,就職于湖北省老河口市張集小學,研究方向:數(shù)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