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如何在ESP課程①體系建設中推動大學英語教學團隊的建設,從ESP課程體系認知、校本師資培訓和科研能力發(fā)展幾個方面闡述團隊建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ESP課程體系;團隊建設;認知
為了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提升高等院校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化水平,全國各主要高校都在進行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團隊的共同目標是教書育人,是在分工協(xié)作、優(yōu)勢互補的基礎上組成的教學團隊。目前,我國一些高校參考國際知名院校的經驗,試圖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引入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課程內容,這就為大學英語教學團隊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本文以沈陽農業(yè)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團隊為例,討論ESP課程體系建設與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建設之間的關系。
一、ESP課程體系認知
目前,我國的大學公共英語課程基本以通識教育為主,多數教師對于專業(yè)性強的ESP課程的授課任務不能勝任,對于ESP課程體系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缺乏充分的認知。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建設上要首先解決教師對ESP課程的認知問題。為了提升教學團隊對于ESP課程體系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等方面的認知,沈陽農業(yè)大學的幾個大學英語教學團隊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座談討論,根據農業(yè)院校不同專業(yè)的特點,對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所學專業(yè)進行細化分類,根據不同類別學科的特點確立了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對于經貿、管理等文科類學生,主要是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基本語言能力等。對于農科專業(yè)則更側重他們利用英語作為工具從事科技研究和國際科技交流的能力。
由于ESP內容的專業(yè)性特點,在最初實施階段無法完全通過課堂授課完成,網絡平臺、電臺等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的教學模式更加適合ESP課程體系的建設。為此,各教學團隊還組織了多次現代化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習與交流,掌握了利用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發(fā)布學習任務和檢查學習進度并及時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手段,對于ESP課程體系的認知水平有所提高,緩解了部分教師對于ESP課程內容不理解,認為ESP課程難以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實現的擔憂心理,對于ESP課程體系有了更全面的認知。
二、以校本培訓為主的師資培訓與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建設
我校大學英語師資的學術背景以英語教育和英語語言文學為主,對于農業(yè)院校相關專業(yè)的了解不足,為他們承擔ESP教學任務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為此,我校在ESP課程體系教學團隊中選取了有農業(yè)院校相關專業(yè)背景的英語教師作為帶頭人,這些大學英語教師曾在我校的農業(yè)經濟、蔬菜學、農學等方面取得過相關學位,對于農業(yè)院校專業(yè)知識有較好的掌握,團隊成員通過與他們的交流合作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由于團隊成員的工作任務較重,大批外派學習不符合實際的工作現狀,我校主要采取以校本培訓為主的ESP師資培訓,通過講座、隨堂聽課、教材交流等方法加強ESP師資力量,這在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建設上是一個新的嘗試。
三、ESP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團隊科研能力發(fā)展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主要承擔的是教學任務,其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和范圍受到基礎課定位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師申請到的科研項目以校級為主,級別和深度廣度都不盡如人意。而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農業(yè)科學研究則具有先天的科研優(yōu)勢,我校農林相關各專業(yè)在科研上都有較大建樹。大學英語教學團隊通過以各農林院系進行科研合作,可以在文獻查詢、國際論文發(fā)表、國際學術會議、學生論文指導等方面給予各農林專業(yè)教師幫助,同時獲得參與較高水平科研項目的機會,提高自己整體的科研能力。這種合作又能反作用于ESP教學,使團隊成員對于ESP內容更加熟悉與了解,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yè)化水平。
多位國內學者指出,ESP課程是大學英語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只有以ESP課程體系建設為契機,打造出具有較深學術造詣、教學目標明確、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并熟悉現代教學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團隊,才能滿足真正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培養(yǎng)出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需要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冬純.CBI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 外語電化教學,2014(3).
[2]王曉軍,陸建茹.基于行動研究的高校外語教學團隊建設:元認知策略視角[J].外語界,2014(1).
作者簡介:王冰營,女,1973年生,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工作單位:沈陽農業(yè)大學。
陳嘉梅,女,1978年生,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工作單位:沈陽農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