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更加系統和全面地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貫徹實施素質教育,這是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們需要認真探究的一個問題。為此,闡述了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語文;實施策略
一、強化指導學生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是貫徹素質教育的一項關鍵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尤其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注重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以使學生在語文知識的浩瀚海洋中徜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先是指導學生預習的技巧,推動學生體現自身的學習積極性。講課前,對學生的預習提出一些要求,以使學生結合教師的要求動口、動手和動腦,初步感悟文章的內容,探究問題。其次,教師應當教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技巧,第一,要求學生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第二,要求學生對句子進行理解,這是由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前提條件就是句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以及關鍵詞對句子進行把握;第三,要求學生掌握分段的方法與總結段落大意。分段以及總結段落大意都具備一定的規(guī)律,只要學生把握住了這種規(guī)律,就能夠觸類旁通;第四,要求學生總結中心思想或者是文章的主旨。一般是立足于時代背景、作者抒情與議論的部分、課題等方面加以總結;第五,讓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要求學生為自己出一份試題卷,教師指導學生出題的方法與原則,讓學生體會出題的感覺。如此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在總結、分析、梳理的基礎上,切實取得復習效果。
二、豐富教學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性,不斷地豐富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激勵學生,鼓勵學生表演故事等,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例如,對于《將相和》這一篇課文的講解,為了凸顯廉頗向藺相如請罪的誠懇,在上課之前,為學生布置一個小作業(yè):“文章中未敘述藺相如與廉頗見面過程中的動作與對話,結合教材的插圖,設計出動作與對話。以表演的形式體現藺相如胸懷的寬廣和廉頗的知錯就改的行為,并且要使語言跟時代背景與他們的身份相符合?!边@樣,在正式上課進行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都表現得非常棒。精彩的表演不但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故事的內涵,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從而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可以說,素質教育之首是德育,這是由于它是人民意愿、教學規(guī)律和社會進步的客觀需要。對一個人來講,缺少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砝碼。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其中,愛國主義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振興中華的強大精神支撐,而小學語文教材中有非常多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素材,像《小英雄雨來》等,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之下,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偠灾瑘远ㄕ_的政治立場,貫徹落實黨的思想教育方針和政策,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學校德育教學的任務。為此,教師應當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不斷地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從而有效地實施德育教育。
綜上所述,當下的教學直接影響到將來的世界。只有在當下的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重視學生潛力和智慧的激發(f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才是真正地貫徹實施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是教育的靈魂,教師通過分析和研究教學方法、要求、知識、規(guī)律等就是為了推動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更加有效地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終使學生懂得合作、生存以及創(chuàng)造。
參考文獻:
[1]孫中華,王佩彪.作文學習中的“六多”:淺談我的作文指導[J].教育教學論壇,2012(34).
[2]覃卜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淺談小學高年級習作素材的途徑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33).
[3]劉丹.淺談閱讀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J].教育教學論壇,2012(30).
作者簡介:馬京書,女,出生年月:1980.5.1,學歷:本科,就職于山東省章丘市第二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