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tter you putt, the better you play?!盌on January。
(推桿愈順手, 球就打的愈得心應手。)
推桿乃高爾夫在處理球方式上最精簡的版本, 雖然如此, 但在總桿數(shù)上所扮演的角色, 卻非其他項目可堪匹敵。此外, 無論在心態(tài)、觀念、心理、認知和技術上都可視其為高爾夫之基礎。但因受了錯誤直覺的影響, 所以也經(jīng)常成為一般球友的夢靨和心理負擔。不是推太短, 就是推歪或滾過頭, 然后就急著想趕快收場, 最后反而又多花了好幾桿才得逞。于是往往引起焦慮、挫折和緊張, 而愈擔心失敗就愈容易失敗。 然而, 只要能夠先矯正和排除錯誤的心態(tài)與見解, 再學習培養(yǎng)正確的觀念與方法, 推桿不旦不再令人頭痛不已, 反而能輕易地像神槍手般令人驚艷不已。
A、所應具備的正確意識
“You don't necessarily have to be a good golfer to be a good putter, but you have to be a good putter to be a good golfer。”Tony Lema。
(并非球打得好才能成為推桿高手, 但必須是推桿高手才能把球打好。)
1、推桿的重要性首先就反映在其所占的總桿數(shù)比例上。例如, 總桿72桿的標準桿中有36桿, 也就是50%的桿數(shù)是設定給推桿的。因此改進成績或是贏得比賽的關鍵就決定于此, 所以在推桿上所下的工夫也應該最多, 可惜一般人的認知卻剛好相反。
2、就對整體表現(xiàn)的影響上來說, 當推桿有足夠把握時, 短桿就不怕失誤; 當短桿不怕失誤時, 短桿就不容易失誤。當短桿不容易失誤時, 進攻果嶺的長桿就不怕失誤; 當進攻果嶺的長桿不怕失誤時, 長桿就不容易失誤。當長桿不容易失誤時, 開球就不怕失誤; 而開球不怕失誤時, 開球就不容易失誤。此外, 當推桿的觀念和動作正確時, 短桿也就跟著正確; 而當短桿正確時, 長桿也就跟著正確。所以推桿在整體高爾夫上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可見一般, 可嘆的是一般人的看法剛好顛倒。
3、就觀念說來, 有別于其他使球騰空運行的方式, 推桿幾乎完全使球貼附于果嶺表面滾動; 所以, 果嶺的地形和表面性質充分影響其行進的方式與結果; 例如, 果嶺的速度(或阻力)、坡度(或重力)和草紋等。所以在面對推桿時, 首要達成的目標就是正確又有效率地判讀果嶺對球路的影響, 然后再經(jīng)由設定和執(zhí)行方式之調整, 充分地以直推桿的方式將球經(jīng)由“實際目標”再送至洞內或略為超越球洞的附近。而中長或較長距離的推桿則也是以直推桿的方式將球經(jīng)由“實際目標”接近洞口或以抵達足以使下一桿最穩(wěn)當進洞處為原則。
4、就技術面而言, 為了減少心理和動作上所造成的影響而提高成功率, 所有的努力和目標也在于, 多偏重經(jīng)由站位上的調整而少經(jīng)由執(zhí)行時的調整來達成目的。此外, 由于“每一記推桿都是直推桿”, 所以站位和桿面的瞄準與設定在方向控制上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5、就執(zhí)行面來看, 一旦瞄準與設定完成, 就須擺脫“執(zhí)著于球洞(cup-bound)”或“擊球入洞”的潛意識陰影, 充分信任所決定的通往“實際目標”的路徑和速度以及設定方式和桿面的功能與角色。如此才能像機器人一般忠實呆板又專注地執(zhí)行推桿意念并極力避免關切結果或協(xié)助擊球入洞。
B、判讀果嶺的原則和方法
所謂“果嶺判讀(Green Reading)”就是要計算出因坡度、果嶺表面速度、球滾速度和草紋所造成實際滾球路徑(類似弓箭的弓弩)偏離原本球至洞間直線(類似弓箭的弓弦)之程度而所需做出之補償量; 并重新設定“實際目標”和衡量球的出球速度以及滾至該目標時所應具有的終端球速。所謂“實際目標”指得就是直接提供瞄準設定和速度掌握參考的定點。而當果嶺之影響愈大時, 所做的補償就要愈多。 所以, 球洞的用途實際上應視為判讀果嶺時的間接參考, 并應于“實際目標”設定完成后和執(zhí)行時加以揚棄。例如:
1、果嶺速度快或阻力?。ɡ绮菪藜舻幂^低短和均勻以及表面較堅硬或干燥等)時, 應酌情減低出球的初速或將實際目標向前移近; 而當果嶺速度慢或阻力大時則相反;
2、上坡時因違逆重力所以應酌情增加出球的初速或將實際目標向后延伸; 下坡時則相反;
3、側坡時也因受重力的牽引而造成行進路徑向低側偏移, 所以應將實際目標酌情向相反方向做調整。例如, 遭遇左傾側坡時要酌情將實際目標多向右移;
4、順、逆和側草紋時亦斟酌比照辦理;
5、草紋、阻力、重力或坡度的影響與球速成反比; 例如剛出球時因球速較快, 所以該處的果嶺表面的影響應予以減低; 而愈接近洞口時球速也變得愈慢, 故沿途果嶺表面的影響也應隨球速之降低而逐漸升高;
6、草紋、阻力、重力或坡度的影響與爬坡成反比, 但與下坡時成正比; 例如, 推上坡球時沿途果嶺表面的影響應予以減低; 推下坡球時則相反;
所以, “果嶺判讀”是一門相當復雜并要求豐富想象力與精準判斷力的學問和技巧, 也是最富挑戰(zhàn)性和成就感的部分。因此, 必須經(jīng)由親身實際體驗和累積豐富的經(jīng)驗和技巧才能充分掌握。其目的就是要經(jīng)由經(jīng)驗和認知, 再借著心中的思考、判斷、模擬和想象以試圖決定出一條最接近實際狀況的仿真路徑和速度。
C、控制方向(瞄準)和距離(球速)的原則和方法
1、方向瞄準: 在找出并決定球滾路徑和速度后。
A、若是直通洞口或以洞口中央為目標時, 則可直接先將桿面設定面對洞口, 然后再設定站位和姿勢;
B、若是帶有轉折(break)的路徑進洞時, 則應選定該路徑上之“起始轉折點”做為“實際目標”, 且該目標應愈集中愈好, 以利瞄準時精準度和專注力之維持。通常該點就是該路徑開始轉折之處, 然后再將桿面對準該點。應當試著想象球于離開桿面后以直線之方式先滾至該點, 然后便開始順著地形或草紋的導引而沿著預期的路線進洞。此時, 抵達該點時的球速也極其關鍵; 當速度過快時則會穿越該點而不及轉向洞口, 過慢時則無法如預期般抵達而提早偏離路線。此外, 因實際入洞的方位是由球滾路徑?jīng)Q定; 例如, 當轉折愈大或明顯時, 實際入洞方位將愈趨向球洞側邊, 所以在選擇實際目標時應愈向外側偏移, 以提高入洞的機會。
2、距離控制: 除了瞄準外, 距離的掌握可說是沖擊推桿表現(xiàn)最劇烈的因素。由于在果嶺上球滾動的距離相對有限, 所以一般而言, 推桿撞擊球的力道遠小于其他項目, 以致球所受到的擠壓和隨后的彈跳程度也遠為較少, 因此桿頭于出球時的速度幾乎與球在出球時的初速相當, 這也是所謂較“黏球”的推桿或較軟的球之所以較能緩沖撞擊力道而較占優(yōu)勢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控制一般推桿速度和滾動距離的秘訣, 也是作者的獨家秘訣, 就在于, 想象桿頭本身或與球一同于觸球后脫離桿身而滾抵目標時所需達到的速度或滾動距離, 也就是只需考慮桿頭通過球的速度即可。如再加以簡化之, 則為轉動或擺動肩膀的幅度和速度以控制桿頭過球之速度。當然, 前提仍是以甜蜜點扎實觸球。
D、針對目標的設定
一般平坦或帶些微坡度的果嶺推桿球位, 其身體站位和姿勢以自然舒適和四平八穩(wěn)為原則, 而設定方式則如下:
1、先設定心中意念為“以轉肩帶動由雙肩與手臂(與球桿)所組成之三角形機械裝置”或僅僅“轉肩”, 而非“把球打進洞”;
2、設置桿頭于站位中線或球位稍后方, 以利桿頭于回正時觸球和出球;
3、因觸球時間大幅降低, 故務必將桿面準確正對目標, 以利出球時能直接滾向目標;
4、握桿自然且偏于弱勢, 并位于身體中央正對側, 以利桿面維持方正的狀態(tài);
5、站位與肩膀平行于目標線, 以利“inside-in”之桿頭路徑, 并可做為瞄準時方向上的參考, 而雙腳可略為與肩同寬;
6、頭與臉部正對球, 眼睛位于桿頭與球位之垂線正上方, 以利目標之瞄準;
7. 胸部自然開展挺出, 背干打直, 臀部自然后翹, 雙臂自然下垂打直, 膝微曲, 重心落于站位正中央, 以利執(zhí)行時動作的精準和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