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高齡高危肺癌患者外科治療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75歲以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36例患者手術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28例(77.8%),姑息性切除8例(22.2%),術后并發(fā)癥12例(33.3%),圍術期死亡1例。結論:高齡高危肺癌患者不是手術禁忌,嚴格手術適應證及加強圍術期處理仍應首選手術治療,能取得較好的結果。
【中圖分類號】R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9-0052-01
肺癌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上升趨勢。近年來,原發(fā)性肺癌的老年人發(fā)病呈上升趨勢,而且越趨高齡化[1]。高齡肺癌患者器官功能及機體抵抗力減退,多合并慢性疾病,對開胸手術耐受性差,并發(fā)癥多。本文對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8例75歲以上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F(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組38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齡75~82歲,平均年齡78.5歲,其中80歲以上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診斷標準[2]。其中有刺激性干咳21例,體檢時胸部發(fā)現(xiàn)塊影10例,咯血或痰中帶血12例;胸痛4例,發(fā)熱7例,體重減輕5例,其他(貧血、乏力、低熱、杵狀指)7例,34例有10~50年長期吸煙史;病程1周~24個月,平均病程2個月;術前診斷肺癌36例,誤診2例,分別為肺結核瘤1例,肺良性腫瘤1例。全部病例均經(jīng)手術和病理證實為肺癌。
1.2 影像診斷 本組病例術前均行胸部CT檢查明確肺占位,腫塊直徑1~10cm,其中≤3cm6例。腫塊位于左肺20例,右肺18例。中央型18例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外周型8例行肺穿刺病理活檢,咯血7例行痰細胞學檢查,5例患者未行病理活檢,經(jīng)病理學確診肺癌26例。
1.3 并發(fā)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術前肺功能提示有限制性或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者16例,其中較重者1例,F(xiàn)EV1最低為正常的40%。術前肺功能低于正常者約占44.4%。心律失常11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3,高血壓8例,前列腺增生3例。合并一種疾病以上的占91.7%(33/36),兩種以上的占41.7%(15/36)。本組病例術前均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及氨茶堿解痙平喘,張口縮唇呼吸,以改善肺功能并鍛煉咳嗽,高血壓病患者控制血壓,糖尿病患者用胰島素控制血糖,有早搏者視早搏性質予相應處理。
2 結果
手術切除36例(94.7%),其中根治性切除28例(77.8%),姑息性手術8例(22.2%)。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12例,發(fā)生率為33.3%,其中房顫、室上速6例,左心衰1例,肺不張3例,肺泡瘺2例,均治愈。急性心肺功能衰竭1例術后第7d死亡,病死率為2.8%。病理報告:鱗癌24例,腺癌11例,腺鱗混合癌1例。獲隨訪33例,隨訪率為94.3%(33/35),失訪1例按死亡計算,1年生存率為79.4%(27/35),3年生存率為55.6%(15/27)。
3 討論
高齡高危肺癌患者多有長期吸煙史和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使肺順應性降低,小氣道阻力增加,支氣管黏膜的清除能力減退,術后易發(fā)生氣道內分泌物滯留。同時,氣管內全麻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老年患者無力咳嗽,可導致余肺復張不全,引起呼吸道感染,可造成通氣和彌散交換功能障礙,最終產(chǎn)生呼吸衰竭,對手術的耐受性較差,開胸手術的并發(fā)癥較多,安全幅度小。從手術適應證選擇的角度來看,增加了手術的危險性和術后并發(fā)癥。
結合本組病例我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全面了解心、肺、腎、腦、肝等全身主要器官情況及有無遠處轉移;②盡量避免剖胸探查;③綜合評定患者的生理年齡和實際年齡,因估計手術負擔時生理年齡比實際年齡更重要[2];④術前心肺功能檢查,只要沒有嚴重阻塞性或限制性肺功能減退,無近期心肌梗死及心衰等,Ⅰ、Ⅱ、ⅢA期肺癌患者均應積極行術前準備,本組36例中Ⅰ~ⅢA期者33例,占91.7%。
充分的術前準備對改善心肺功能、預防術后心肺并發(fā)癥等極為重要。本組病例按以下幾點準備:①術前禁煙;②霧化吸入及解痙化痰藥并用;③練習深吸氣及腹式呼吸;④間斷吸氧;⑤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⑥對高血壓病、冠心病或心電圖不正常者圍術期常規(guī)給予藥物治療以預防心腦血管意外及術中出血過多。
術中盡量減少吸入性麻醉,雙腔管應用指征從嚴,因其管徑較小影響通氣。麻醉宜淺,注意充分換氣,手術臨近結束時即讓患者清醒。對阻塞性通氣功能低下者輔助呼吸頻率要小,12~16次/分,通氣量要大,600ml左右。手術按“最大限度清除癌組織,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組織”的原則進行。
年齡較大的患者術后以肺部并發(fā)癥最常見,主要有肺炎、肺不張、肺功能衰竭等,盡管我們采取了積極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仍有6例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其中1例死亡,所以術前、術后保持呼吸道通暢十分重要。
對于高危高齡肺癌患者,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以肺部病變范圍和患者心肺等重要臟器的功能作為判斷能否耐受手術的依據(jù)。對體力勞動為主者,體型消瘦,不吸煙或輕度支氣管炎、痰量少者,可適當放寬手術指征,本組術后1年生存率為79.4%(27/34),3年生存率為55.6%(15/27) ,這說明對75歲以上的高危肺癌患者只要手術適應證選擇得當,術前準備充分,手術方法合理,高度重視圍手術期處理,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鐘南山.外科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2] 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