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五行音樂配合穴位按摩對肺癌化療癌因性疲乏的影響。方法:將60例肺癌化療患者分為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由責任護士對患者辨證施樂配合中醫(yī)自我穴位按摩的方法進行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狀況。結果: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癌因性疲乏評分基線相平(P>0.05),具有可比性。干預組化療后現(xiàn)在疲勞程度,24小時內最疲勞程度,一般活動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情緒、人際關系、享受生活有顯著意義(P<0.01)。其他2個維度得分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運用中醫(yī)五行音樂配合中醫(yī)自我穴位按摩可以緩解或消除肺癌化療期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改善睡眠,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關鍵字:癌因性疲乏;五行音樂;穴位按摩;肺癌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9-0050-01
引言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將與腫瘤或腫瘤治療有關的持續(xù)存在的主觀上的勞累感覺,并有功能障礙,疲乏癥狀反復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2周以上且疲乏癥狀持續(xù)數(shù)小時不能緩解,定義為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根據(jù)國外報道癌因性疲乏的發(fā)生率為60%~90%[3]。本研究以本院肺癌化療患者為對象,運用中醫(yī)五行音樂配合中醫(yī)自我穴位按摩的方法,從心理和生理的角度來有效地緩解或消除肺癌化療期患者的癌因性疲乏?,F(xiàn)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入選和排除標準
1.1.1 入選標準
(1)符合原發(fā)性肺癌診斷標準,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證實為非小細胞肺癌者。
(2)符合中醫(yī)證候辨證標準:氣陰兩虛型。
(3)體能狀況評分(ECOG PS)≤2分。
(4)涉及本項目研究內容的干預性治療,至少與入組參與本研究相隔30天以上。
(5)年齡18-75歲之間(含18、75歲);預計生存期大于3個月。
(6)沒有聽力和肢體活動障礙,能感受音樂節(jié)奏者。
1.2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住院患者,通過篩選和評估,總計60例受試者入選此項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30例,對照組30例。60例患者西醫(yī)診斷為肺癌。中醫(yī)證型均為氣陰兩虛型。
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9歲。文化程度:腫瘤分期:Ⅱ期32例、Ⅲ期25例、Ⅳ期3例;腺癌32例,鱗癌28例?;鄯桨福夯颊呔邮芤皂樸KDDP為基礎的化療。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腫瘤分期、化療方案及中醫(yī)辨證分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在入院后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1.3.2 干預組 在入院后給予干預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聽賞式中醫(yī)五行音樂治療配合中醫(yī)穴位按摩治療。
(1)中醫(yī)五行音樂治療:因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以焦慮抑郁情緒為主應用角音為主音(屬木)的中醫(yī)五行音樂進行干預,采用五行音樂CD光盤。每天2次,每次30分鐘,療程14天。
(2)中醫(yī)穴位按摩治療:中醫(yī)手、足穴位按摩知識傳導;同時發(fā)放手、足穴位按摩示意圖資料。
(3)具體按摩方法為:用同身寸法取穴,按、一指禪推、揉法等作用于內關、中脘、足三里三組腧穴,每日2次,每個腧穴按摩時間為10分鐘,共按摩30分鐘。
1.3.3 調查工具 采用簡易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
1.3.4 調查方法 取隨機抽樣匹配分組的方法。
1.3.4 統(tǒng)計學方法 簡易疲勞量表評分是等級資料,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的比較見表1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癌因性疲乏評分基線相平(P>0.05),具有可比性。干預組化療后現(xiàn)在疲勞程度,24小時內最疲勞程度,一般活動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情緒、人際關系、享受生活有顯著意義(P<0.01)。其他2個維度得分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 癌因性疲乏的發(fā)生原因
對患者生理、心理、自理能力、生存質量等方面產生極大影響,而且患者對CRF知識缺乏,選擇消極應對方式,繼而導致病情加重,成為后期終止治療的直接原因。
3.2 五行音樂配合穴位按摩能緩解肺癌化療患者的CRF
本研究所用的內關、中脘、足三里分別屬心包經,奇經八脈之任脈,足陽明胃經,具有調理脾胃、扶正培元的作用?,F(xiàn)代醫(yī)學證實,穴位按摩是運用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通過刺激穴位,經絡傳導,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增加機體復合胺的釋放,復合胺能放松人體,促進睡眠。穴位按摩時的護患交流,積極疏導并調節(jié)了患者心理狀態(tài),患者深信醫(yī)護人員盡心盡力的救治和護理,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顧慮。消除患者恐懼、優(yōu)郁等,使患者樹立了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達到消除或減輕失眠癥狀。
4 結論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87%的肺癌術后化療病人存在癌因性疲乏,呈中度水平。本研究表明,五行音樂配合穴位按摩能夠從生理-心理-社會能力等多角度改善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癥狀。
參考文獻:
[1] 董志偉,喬友林,李連弟,等.中國癌癥控制策略研究報告[J].中國腫瘤,2002,11:250-260.
[2] 朱佩茹,朱建平,等.循證護理在癌因性疲乏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