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結合超短波理療對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及護理體會。方法:選擇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70例,隨機分成治療組38例,對照組32例,觀察臨床有效率及臨床指標的改變,并進行有效的護理措施。結果:治療組取得總有效率100.00%;對照組總有效率78.12%,兩組痊愈率,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 ;﹡P<0.01)。治療組退熱時間、咳嗽好轉時間、羅音消失時間和胸部X片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意義(P<0.01)。結論:護理干預結合超短波理療對小兒支原體肺炎有較好療效,結合有效的護理措施,使醫(yī)護人員與患兒家長加強交流溝通,增加了患兒及家長用藥的依從性,提高了治愈率。
關鍵詞:小兒支原體肺炎;超短波理療/護理干預;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3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9-0007-01
支原體肺炎是兒科常見病,常規(guī)以抗感染對癥治療為主。我們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間對本院觀察病房的70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在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輔以肺部超短波理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探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70例,隨機分成治療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在2.5~10歲,平均了6歲。對照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齡3~~10歲,平均6.5歲。兩組治療前的體溫、肺部啰音、咳嗽等癥狀體征相似,具有可比性 (P>0.05)。
1.2 基礎治療 兩組患兒均予以常規(guī)補液、解熱、鎮(zhèn)咳、平喘、霧化等對癥處置和基礎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處置基礎上予以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20550)按10mg/(kg·d),一日1次靜滴,連用5d,停藥3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改用口服(服3 d停4 d),連用1~2個療程,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相關癥狀予以對癥處理;
1.3 肺部超短波理療 輔以肺部超短波理療,儀器采用上海產(chǎn)CDL-2型超短波電療機,輸出功率200W, 頻率40Hz,波長7.nm,板狀電極22cm×ldm,外裹;包巾,病變部位胸背部對置,微熱量,每日1次,每次10~15min,療程5~10天。
1.4 護理干預
1.4.1 用藥護理 用藥前應對年長兒及家長做好宣教工作,告知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輸液前可讓患兒先進食,切勿空腹輸液,另外對輸液速度也應相應的減慢(可根據(jù)患兒的年齡以及耐受性而定),一般是減到原先滴速的一半。開始時滴速宜慢,以后也可視具體情況調快滴速;同時應經(jīng)常巡視,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及輸液中的反應,及時觀察局部有無滲出、皮疹,有無哭吵及惡心嘔吐等,發(fā)現(xiàn)后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做好進一步的處理工作。出現(xiàn)腹部不適,可輕輕按揉或用熱水袋敷腹部,胃腸道反應嚴重時及時報告醫(yī)生對癥處理,因療程較久,防止損害肝臟[1],注意肝功能的檢查。該類藥物對血管有刺激,本組有4例發(fā)生靜脈炎,出現(xiàn)紅腫,立即給予30%硫酸鎂濕敷,2d后紅腫消退,注意保護血管。
1.4.2 高熱和并發(fā)癥的護理 對持續(xù)高熱不退的患兒要及時予以降溫。一般先采用物理降溫,包括頭部冷敷、冰枕、酒精擦浴??诜藷崴帟r不要使體溫降得過快過低,以防大汗淋漓出現(xiàn)虛脫,同時要鼓勵患兒少量多次飲水及時補充體內水分的丟失。對有心肌損害合并癥的患兒,要特別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觀察患兒面紺、心律不齊,心音低鈍等癥狀。必要時給予吸氧及其他處理,并嚴格控制滴速,有條件者可使用輸液泵,同時囑咐患兒臥床休息,病情好轉后可逐步恢復活動。
1.4.3 心理護理 此病病程長,常反復,使用藥物后胃腸反應大,家長常產(chǎn)生焦慮、緊張情緒,小兒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尤其害怕打針、服藥,護士應多安慰患兒,以親切的語言,精湛技術贏得患兒及家長的信任,并多做些解釋工作,阿奇霉素治療的前幾天最難受,身體適應后,胃腸反應會明顯減輕,鼓勵患兒及家長配合治療和護理。另外,療程不足往往是造成此病復發(fā)的主要原因,鼓勵其堅持足夠療程治療。
1.5 療效標準 符合衛(wèi)生部制定的《兒科疾病診斷標準與治療》中有關“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療效判定標準擬定[2]。痊愈:癥狀、體征及體溫均恢復正常,MP—IgM轉陰;顯效:癥狀和體征消失,實驗室檢查基本恢復正常;好轉:癥狀、體征好轉,體溫下降1℃以上。無效:四項指標無明顯變化或加重。有效率以痊愈加顯效計算。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用SPSS 11.5軟件統(tǒng)計,?x±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
2.2兩組患兒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見表2
3 討論
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導致多系統(tǒng)的免疫損害,機體免疫功能的受損將導致其他并發(fā)感染和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反復發(fā)作和遷延難愈。該病臨床上表現(xiàn)為頑固性痙攣性咳嗽久治不愈,有發(fā)熱或伴有喘息等,亦可累及機體其他系統(tǒng)。治療肺炎支原體傳統(tǒng)方法選用影響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如紅霉素、阿奇霉素等。這些藥物療效肯定,但對胃腸道有刺激性;口服易耐受,且改善肺部體征、咳嗽、喘息等癥狀較慢。因此,尋找傳統(tǒng)的中醫(yī)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以提高臨床療效,成為近年研究的熱點。采用超短波治療肺炎,主要通過以下途徑發(fā)揮其抗炎作用:促進肺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回流,有利于痰液的消散、滲出物的吸收、炎癥產(chǎn)物和細菌毒素的排泄于清除,增加血管通透性,提高局部組織藥物濃度,使抗炎藥物較易滲入病灶;增強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和吞噬細胞功能,激活機體的應激反應,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有利于炎癥的控制和消散,加速病變支氣管和周圍組織的修復。有研究顯示,超短波佐治小兒支原體肺炎,可促進肺部啰音吸收,療效好。
在護理上加強健康教育,原體肺炎治愈初期,對呼吸道感染非常敏感,容易復發(fā),特別是體質瘦弱者,其抵抗力差,更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疲勞,避免進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和接觸呼吸道感染病人,注意有無復發(fā)征象,出現(xiàn)“感冒”癥狀時應提高警惕,及時復診;對出現(xiàn)喘息癥狀者應及時到呼吸道??崎T診就診;春冬季要加強鍛煉,避免著涼,遠離煙霧刺激[3]。
參考文獻:
[1] 沈小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72—281.
[2] 曾玉璞.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5,l0(6): 340.
[3] 殷磊.護理學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