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們常說,在倫敦的哈羅茲百貨公司(Harrods)可以買到所有的東西;現(xiàn)在,人們這么說淘寶,這是一個中國在線零售平臺。為了讓淘寶名副其實,最近有個淘寶商家把人體塑化標本(使用高分子聚合物保存)掛在了網(wǎng)上,公開出售,一具尸體開價12.65萬元。商家稱,他們的目標客戶在醫(yī)學院和科研機構,不過,購買這些產品無須出示任何證明文件,尸體可以送貨上門(在中國范圍內)。
中國政府關于人體及人體器官的管制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了,已有規(guī)定也沒被嚴格執(zhí)行,淘寶上的這類交易處于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瓣P于人體器官交易的基本管理制度一直都沒能建立?!鄙虾I缈圃旱膭㈤L秋說,“所以現(xiàn)實操作更多依據(jù)的是道德準則。”在資本主義大潮下,道德原則不堪一擊。
淘寶上的人體標本賣家對自己的產品毫不隱晦、知無不言,甚至可以告訴你尸體的完整病史,并提供兩年質保。只有一點除外,就是這些尸體的來源。
被這一問題困擾的不止是這些網(wǎng)絡零售商。1990年代,德國解剖學家岡瑟·馮·海根斯(Gunther von Hagens)完善了“生物塑化”技術,可以把尸體剝皮后以特定的姿勢做成標本。從那以后,這項技術在大連的工廠里日趨成熟,其產品進行了兩次世界巡回展覽,一個名為“人體世界”(Body World,由海根斯主辦),另一個為“人體展覽”(Bodies:The Exhibition,由海根斯的競爭者主辦)。
這些是死刑犯的尸體嗎?這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困擾了這兩個展覽的主辦方將近十年。在中國,死刑的執(zhí)行數(shù)量已經(jīng)從1990年代的每年15000人降至現(xiàn)在的每年3000人,但是,關于死刑犯的權利,以及如何使用他們的身體和器官,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海根斯堅持說,他所處理的尸體都是通過合法和人道的方式取得的,他沒有使用死刑犯的尸體。
醫(yī)院也是一個可能的來源,相關的個案不勝枚舉。2008年,合肥市27歲的骨科醫(yī)生朱女士在自己工作的醫(yī)院誕下一名女嬰后,孩子不幸死亡,卻發(fā)現(xiàn)遺體處置不明。院方表示遺體已經(jīng)火化,但朱女士并未在殯儀館找到相關的記錄。
恐怖的東西總是能吸引眼球,這兩個展覽看起來還將舉辦下去。大連已經(jīng)建成了永久性的“塑化人體”展館,重慶最近也開了一個“人體博物館”。同時,法律上的曖昧不清,意味著淘寶上的人體器官和標本交易仍將繼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