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烹飪大師中有不少來自澳大利亞,他們中最著名的那一個是一對定居墨爾本的黎巴嫩夫婦的孩子,格雷格·馬洛夫(Greg Malouf),自稱“饞嘴小子”,他說他從小就知道自己志在烹飪,但他的母親不讓他進廚房。于是他在當?shù)匾患夷鞲绮蛷d里開始了自己的廚師修行,然后又去了歐洲和香港。后來他跟旅行作家露西結(jié)了婚,兩人去了一趟法國勒旺研究烹飪。1999年兩人出版了一本講述調(diào)味品的《Arabesque》;2005年出版了《薩拉:一個廚師穿越黎巴嫩和敘利亞的旅行》,這本書穿插著精美的攝影,既說旅行又講美食,此后他們又出版了兩本類似的旅行食譜,打響了自己的品牌。這三本書記錄了很多經(jīng)過再開發(fā)的中東食譜,馬洛夫把這些家鄉(xiāng)的飲食傳統(tǒng)打造成了“現(xiàn)代中東烹飪”。如今已經(jīng)50多歲的馬洛夫除了打理墨爾本的餐廳MoMo外,還在繼續(xù)旅行,他的下一站是迪拜,雖然已經(jīng)跟露西離婚了,但兩人正在合作準備一本新書。
烹飪風格 馬洛夫的烹飪風格融合了他的學識和激情,是個半學究半瘋子的廚師。馬洛夫的食譜比英國廚師yotam ottolenghi更專業(yè),幾乎全是關(guān)于細節(jié)的把握。在《黎巴嫩和敘利亞》里,他找到了世界上最棒的松子“,帶有強烈的樹脂香甜,質(zhì)地如黃油一樣柔軟”,聊到鷹嘴豆泥的時候,他認為最完美的豆泥應該保留鷹嘴豆的外皮。
關(guān)鍵角色 還是一個見習廚師的時候,馬洛夫讀了克勞迪婭·羅登寫的《Book of Middle Eastern Food》,這讓他大受啟發(fā)。他覺得人們應該會喜歡他童年時耳濡目染的那些食物和烹飪方法,他還記得母親、姑姑阿姨、外婆和表妹們整天在廚房里忙碌的樣子。
喜歡的調(diào)味品 腌檸檬、胡荽、蒔蘿、葫蘆巴、姜黃、藏紅花、酸奶、鵪鶉和鴿子。
拿手菜 酸奶黃瓜湯配鹽漬鮭魚排。這道菜從中東烹飪中汲取了靈感,比如胡荽葉、芝麻醬還有漆木粉,魚要選高緯度產(chǎn)的鮭魚。做的時候首先用鹽和香料腌制,加蒔蘿和小茴香粉,然后用紙包好加熱到80度,此時要迅速地剝掉魚皮,將魚肉中的灰色血管耐心地刮掉。最后將酸奶、芝麻醬和酸奶黃瓜湯倒到魚肉上,配上胡桃碎、胡荽和黎巴嫩生菜。你會品嘗到“能在你嘴里慢慢融化開的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