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密集的城市街道,攢動著數(shù)不清的人頭。他們低頭,冷漠;他們穿著光鮮艷麗,但從他們的嘴角找不出一絲快樂的痕跡。
我站在站臺上,正焦急地等待著那通往家門的公交車。畢竟,一個星期的分離足以讓我想念父母。然而,大雨如注,在馬路盡頭怎么也尋找不到期待的20路公交車。
等待了許久,車還是沒有來,心中不由得暗罵了幾句。此時,身后不遠處飄來一串令人心情愉悅的音符,說不清歌名,但著實讓人心頭一暖,心中的焦躁不安頓時煙消云散。我轉(zhuǎn)過身去尋找聲音的源頭,與此同時,身邊的人們也紛紛轉(zhuǎn)過身去,似乎是好奇心使然吧。那一轉(zhuǎn)身,我們震驚了。
煙雨中,黑色的人影只有小孩般的身長,滿臉的溝痕、瘡斑,讓人捉摸不清他的實際年齡,但絕對不是小孩。他趴在一個簡陋的板輪車上,說是車,不過是一塊木板加上四個輪子。他用手扒抓著粗糙的路面,或許,和那雙手比起來,馬路還是光滑的。這一切,是因為他沒有雙腿。第一印象,他是乞討的人吧。確實,在他的腋下夾著一個不大的瓷碗,碗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缺口。他從我們身后靜靜地“走過”,沒有多余的乞求話語,只有音樂優(yōu)雅動聽依舊,只源于一個黑漆漆的小喇叭。
呆立了許久,一些人才反應過來,從口袋掏出零錢放入那有少許硬幣的碗里。他笑了,對每個人,包括那些“看客”。原來,他的笑是那么純凈,那么高貴不失尊嚴。美妙的音樂逐漸小了,但大雨依舊。突然有個人沖出了站臺,跑向音樂消失的方向。不久,一朵愛心花便開在了那無名人的身上。此時,大家笑了,是心中的欣慰,因為這個世界存留著莫多的溫暖與美好。
期待的車終于停在眼前,只是那送傘的人還未回來。但在眾人向司機解釋后,等待一會兒,終于一輛車載滿了所有人的溫暖,所有人的微笑。
原來,生活就是如此,不是誰穿的好,住的好就一定快樂。而是那些心中充滿愛,充滿感激的人才能領悟快樂的真諦。生活的質(zhì)量后面應該乘以一個分數(shù),分母是金錢,分子則是愛心。由此,生活的質(zhì)量的詮釋就簡易明了了。
【小編評點】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小作者娓娓道來雨天等車時看見的一件小事以及由此引發(fā)對生活的質(zhì)量的感悟——“生活的質(zhì)量后面應該乘以一個分數(shù),分母是金錢,分子則是愛心”,表達了助人即助己的思想。本文以真摯的情感取勝,語言雋永,故事感人。這樣的文章是真正的有感而發(fā),雖然簡單但是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