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即探索,究即思考、明白,探究即去探索、明白事物??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此,課內外學習中的探究,都是必須的。
在課內學習中,探究是一種思考。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老師在課堂上教給我們知識,解疑答問,這就夠了嗎?不,不夠,我們還需要對其內容進行思考、分析、論證,要有發(fā)問的精神。對比中外教育的模式,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中國是由上到下的傳遞式,即老師教,學生接;而外國呢,例如美英,則是平等地面對面交流,你的看法是那樣,而我的看法是這樣。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獨立思考的平臺。沒有他人強加的觀點,是純粹的自己的觀點。有這么一個對比,一名學生因喜愛小鳥,將其帶入課堂,破壞了課堂紀律。老師發(fā)現(xiàn)后,對學生講起了鳥類知識,并鼓勵了這名學生,最后這名學生成為了生物學家。同樣是將動物帶進課堂,另一名學生卻被老師當眾責罰,淪落為一名“不良學生”。前者,對老師的話進行探究,探究成了生物學家。后者,輕信了老師的判斷,一事無成??梢?,探究之于人,如魚之于水,不可或缺。
在課外學習中,探究是一種實踐。遠離終日伏案的酸痛,遠離紙上談兵的苦惱,走出課堂,走出考場,探索自然的奧秘,在實踐探究中,明白事物的真理。魯迅曾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偉大的?!奔热怀赃^螃蟹,也許吃過蜘蛛,通過實踐,他探究出螃蟹能吃而蜘蛛不能吃的結論。神農(nóng)氏遍嘗百草,為人們留下良藥,在無意中發(fā)明了茶,這也是探究。而我們學生,要想認識自然必須得親歷自然。要知道:蘋果是長在樹上,花生是埋在土里,而芝麻是長在稈上。通過實踐,我們既可以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又可以增長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通過課內外學習的探究,才能塑造成人。哲學上講,實踐出真知。哲學上還說,哲學源于對實踐的追問和對認識的思考。探究是塑造人們思考能力的煉金石,是培養(yǎng)人們實踐能力的試驗田。只有真正能夠學以致用的人才算是成人,只有真正能夠獨立思考的人才算是成人。
重視探究,努力探索,讓學習在探究中升華。
【評點】
本文標題即觀點,旗幟鮮明,切合題旨。文章開篇詮釋材料中“探究”一詞的內涵,以明確寫作對象,澄清模糊認識,強調“課內外學習中的探究”之必要性。本論部分則集中談了兩個重要理由,一是“在課內學習中,探究是一種思考”,二是“在課外學習中,探究是一種實踐”。并且強調探究學習與成人的辯證關系,使論述更為透徹而深刻。最后用一句話高度概括全文觀點,同時回應材料,照應標題,使文章首尾呼應,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