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底傳出港府有意削減內地自由行訪港旅客人數兩成,再加上4月香港零售業(yè)總銷貨值按年大跌9.8%,香港零售業(yè)出現沙士以來的最差表現。隨著零售市道回落,核心旺區(qū)街鋪租賃首當其沖,一二線街鋪亦出現罕見的毀租、減租個案。另有分析指出,若“一刀切”調低兩成人數,香港就業(yè)職位將減少2.67萬個,零售金額將減少200億港元。
股市對此最先作出回應,本地零售股及收租股全線下挫,市值在一天內蒸發(fā)逾129億港元。莎莎國際跌幅高達42.68%;卓悅跌幅達25.78%;周大福跌幅亦逾9%。擁有海港城等大型商場的九龍倉,于政府有意削減自由行當日急挫3.5%,市值蒸發(fā)約58億元。九龍倉副主席吳天海表示,這如同將香港這個自由港“自動封港”。九龍倉旗下尖沙咀海港城與銅鑼灣時代廣場,近十年受惠于自由行。他強調,此舉對香港自由港形象有根本性損壞。
根據港府統(tǒng)計局數據,4月零售業(yè)總銷貨價值為38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跌9.8%,為連續(xù)第三個月下跌。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跌幅最大,錄得下滑39.9%。其次為百貨公司貨品,銷貨價值下跌1.3%;電器及攝影器材下跌8.3%;雜項耐用消費品下跌22.3%。
對于差強人意的數據,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形容,零售業(yè)現時“很危險、很危險”,坦言如政府未經充分評估就削減自由行,將會戳破這數年來因過度擴張而形成的零售泡沫,擔心會再現1997年提出“8萬5”后開始的經濟蕭條。她認為,香港作為一個自由港,不應該因有挑戰(zhàn)而關上門,她反對以行政手段解決個人游的問題?!跋鳒p個人游將不僅影響零售業(yè),其他相關行業(yè)將受漣漪效應,包括運輸及廣告業(yè)等將會率先受到沖擊,這是非常危險的決定,零售業(yè)界將召開會議,其后會向政府表達反對的聲音?!?/p>
對于零售銷售貨值下挫,旅游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擔心,“一刀切”削減自由行旅客數字,勢會直接影響整體消費,令內地客來港消費意欲大大降低,不少旅客因而轉往歐美等地消費。姚思榮認為,世上沒有城市能用限制旅客數目改善城市管理,港府應該反思“一條街充斥金鋪”是否健康。
核心旺區(qū)街鋪租賃市場亦受此影響,其中鐘表品牌Swatch原本以每月154萬港元,向大鴻輝租用旺角西洋菜南街鋪,但自傳出削減自由行后,決定毀約離場,轉租鄰近租金較為便宜的鋪位,每月節(jié)省逾100萬港元租金。
除鐘表店轉租同區(qū)小型鋪位外,核心區(qū)亦屢現減租個案,自由行必去的尖沙咀區(qū)加連威老道65號地下,面積約1600平方呎,現由運動用品店Quicksliver以每月22.6萬港元租用,由于租約快滿,業(yè)主早前叫租25萬港元放租,但無人問津,現減租至23萬元,仍未獲承租。
去年約有四成生意是來自內地旅客的六福,其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常建議,可以先減少每日一簽多行,減少對業(yè)界整體影響。因為減少人數容易,到時候要加就很難。
恒地主席李兆基亦表示,地產界不希望看到自由行旅客人數大減,因為會影響本地消費及旗下商場的租賃業(yè)務,他認為當局可考慮業(yè)界的主流意見,即收緊針對水貨客的一簽多行配額。
金融界也一石擊起千層浪。瑞銀指出,去年自由行的內地旅客,占香港整體旅客人數的51%,消費占本港零售總額約38%左右。如果自由行人數減少20%,即相當于去年香港零售銷售減少4%。
摩根大通指出,是次事件反映政府的確有控制自由行數目的想法,如削自由行人數20%,整體內地旅客數目會減少550萬人次,相當于整體旅客數目的10%。該行預計,莎莎及其他奢侈品零售商,將受沖擊最大。而大型商場亦面臨更大打擊。以九龍倉旗下的時代廣場及海港城為例,內地旅客消費占海港城整體消費額達一半,而時代廣場的占比亦達40%。該行預期,最壞情況下,兩個商場銷售額將下跌10%。并將九龍倉評級由“買入”降至“中性”。
澳新銀行報告指出,此舉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遠超過GDP的3%,并會釋放出香港不再歡迎內地游客的錯誤信號。香港本應將來自內地的需求轉變?yōu)闄C遇,但最近推出的政策卻與此相背。
不過,也有少數支持的聲音,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表示支持,相信“一雞死一雞鳴”,會有針對本地消費的店鋪開業(yè),創(chuàng)造新的就業(yè)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