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治療帶狀皰疹的三種物理方法并分析療效。方法:選取來我院就診的帶狀皰疹患者80例,將其隨機為四組,每組各20例,分別為紅外線治療組、微波治療組、半導體激光治療組、對照組,每組20人。分別給予四組不同治療后觀察臨床效果。結(jié)果:紅外線治療組的相對有效率為90.0%、微波治療組的相對有效率為90.0%、半導體激光治療組的相對有效率為95.0%,均顯著大于對照組的相對有效率(75.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半導體激光治療組的療效最顯著。結(jié)論:物理方法可以幫助帶狀皰疹早日治愈,且半導體激光治療療效更佳顯著,值得臨床選擇。
【關(guān)鍵詞】帶狀皰疹;物理方法;微波治療;半導體激光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82-02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種疾病,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皮膚表面的節(jié)段性水皰疹以及神經(jīng)痛[1]。由于這種病毒是潛伏在神經(jīng)中,所以水痘走向是沿神經(jīng)分布,主要在軀干位置?;颊咭坏┗疾?,疼痛難忍。臨床上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各種物理方法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中,但是對其認識卻各不相同。為了早日更好解決這個問題,我院特選取帶狀皰疹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四組,每組各20例,分別為紅外線治療組、微波治療組、半導體微波激光治療組、對照組。分別給予四組不同治療后觀察臨床效果?,F(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我院就診的帶狀皰疹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人,女性患者24人,年齡41~69歲,平均年齡(55.3±3.19)歲。將其隨機分為四組,每組各20例,分別為紅外線治療組、微波治療組、半導體激光治療組以及對照組。四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等一般問題上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查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1.3 療效結(jié)果判定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得到的數(shù)據(jù)輸入SPSS19.0系統(tǒng)進行分析和統(tǒng)計,經(jīng)t檢驗和x2檢驗,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jié)果
2.1 紅外線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對比
紅外線治療組中顯效人數(shù)10人,有效人數(shù)8人,無效人數(shù)2人,相對有效率為90.0%;而對照組中顯效人數(shù)7人,有效人數(shù)8人,無效人數(shù)5人,相對有效率為75.0%。相比較,紅外線治療組相對有效率(90.0%)顯著大于對照組相對有效率(75.0%),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結(jié)果詳見表1。
表1 紅外線半導體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對比
2.2 微波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對比
微波治療組中顯效人數(shù)12人,有效人數(shù)6人,無效人數(shù)2人,相對有效率為90.0%;而對照組中顯效人數(shù)7人,有效人數(shù)8人,無效人數(shù)5人,相對有效率為75.0%。相比較,微波紅外線半導體治療組相對有效率(90.0%)顯著大于對照組相對有效率(75.0%),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結(jié)果詳見表2。
表2 微波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對比
2.3 半導體激光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對比
半導體激光治療組中顯效人數(shù)13人,有效人數(shù)6人,無效人數(shù)1人,相對有效率為95.0%;而對照組中顯效人數(shù)7人,有效人數(shù)8人,無效人數(shù)5人,相對有效率為75.0%。相比較,半導體激光治療組相對有效率(95.0%)顯著大于對照組相對有效率(75.0%),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結(jié)果詳見表3。
表3 半導體激光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對比
3 討論
用紅外線照射后,可以增加細胞的新陳代謝,從而改善局部血運,引起毛細血管擴張,使炎癥加速被人體所吸收,減輕有炎癥刺激神經(jīng)導致的疼痛,從而起到消炎鎮(zhèn)痛的目的。微波照射之后可以促進皮膚皰疹部位的局部血運,從而減少炎癥滲出,減輕皰疹癥狀,減輕疼痛[2]。而且微波紅外線本身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潔局部皰疹皮膚,防止病毒侵犯其他位置。而半導體微波激光更是對組織傷害小,并且也有加快皰疹中液體被吸收速率的作用。
綜上所述,選擇物理療法與西藥治療聯(lián)合治療帶狀皰疹事半功倍,療效顯著,可以盡早緩解病患痛苦,早日恢復健康身體,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趙辯. 臨床皮膚病學[M]. 第三版,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2:112;
[2]劉志超, 劉建剛, 孫青, 等. 窄譜UVB聯(lián)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臨床觀察[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08,24(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