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討論腰椎滑脫癥患者的整體護理。方法:PIO整體護理。結論:腰椎滑脫癥病護理重點是通過全面評估,充分做好術前準備、提高手術安全性、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等方面,以加強對患者的身心護理,促進其能夠早日康復。
【關鍵詞】腰椎滑脫癥、整體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37-02
病例介紹
患者15床,曹志珍,女,53歲,因腰痛十余年,加重伴雙下肢麻木一年余入院,X線示L4滑脫癥、L3-4椎間盤彭隆,L4/5椎間盤突出,入院后醫(yī)囑即給予積極完善術前檢查,擇期手術。
患者于2012年11月26日11時10分在氣管插管全麻下行L4滑脫復位、GSS固定、L5S1椎間盤切除、L4全椎板切除減壓及植骨融合術,手術順利,安返病房,術后醫(yī)囑給予臥硬板床、吸氧、心電監(jiān)護、抗炎、止血、輸血、補液及保持切口負壓引流通暢等對癥處理,術后第一天切口引流出550ml血性液體,第二天引流出190ml血性液體,第三天引出25ml血性液體予以拔出。
患者術后第二天起T升高,最高不超過39.3度,醫(yī)囑繼續(xù)予以抗炎、補液、加強傷口換藥、囑其多飲水,進易消化富營養(yǎng)飲食等對癥處理,五天后T恢復正常,現(xiàn)患者一般情況可,生命體征平穩(wěn),傷口無感染,于12.15出院。
護理評估:
依據(jù)健康史、身體狀況、癥狀、體征、輔助檢查、心理因素等綜合考慮提出護理問題,制訂護理措施,評估是否達到預期目的。
護理問題:
P1恐懼焦慮:與疾病、手術有關:患者入院手術治療往往都是經(jīng)各種保守治療無效,且反復發(fā)作,癥狀體征較重,病人對手術即抱有很大的希望,又對手術存有擔憂、恐懼心里,怕手術失敗。針對這些反應,應跟根據(jù)病人不同文化層次、心里狀態(tài),講明手術的必要性、目的及術中如何配合,以手術成功的病例鼓勵病人。注重給予情感支持和心里安慰,以減輕患者心里負擔,消除其緊張情緒,使病人能安然接受手術治療。
經(jīng)過積極的術前準備,定于11月26日手術.
I)用肯定的語氣說明面臨手術有緊張心理是正常的,再次解釋手術治療的必要性,介紹手術醫(yī)生的技術及以往手術的成功率。
I)講解麻醉的效果,保證術中不會有明顯的疼痛,說明術后疼痛的程度、持續(xù)時間及應對措施,與家屬一起給其鼓勵、支持。
O1經(jīng)反復宣教,不斷鼓勵,病人認識到了手術的必要性,婦產(chǎn)科護理-代發(fā) 下午 2:17:56
并增強了信心,勇敢地接受了手術。主動配合治療護理.
P2睡眠形態(tài)紊亂:與手術,住院環(huán)境有關
I)評估導致病人睡眠型態(tài)紊亂的具體原因。病人睡眠型態(tài),;監(jiān)測病人具體睡眠時數(shù)。
I)盡量減少或消除影響病人睡眠型態(tài)的相關因素;夜間病人睡眠時,除必要的觀察和操作外,不宜干擾病人睡眠。
I)通過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減輕病人的焦慮、恐懼、抑郁,及興奮程度,從而改善病人的睡眠,向病人和照顧者介紹有關睡眠和失眠的知識。
O2現(xiàn)睡眠好轉,一晚入睡時間4-5小時。
P3疼痛:疼痛是痛苦的體驗,護士應采取積極的措施,盡快減輕病人的疼痛。
I)尊重并接受病人對疼痛的反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不能以自己的體驗來評判病人的感受,解釋疼痛的原因、機理,介紹減輕疼痛的措施,有助于減輕病人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壓力。
I)通過參加有興趣的活動,看報、聽音樂、與家人交談、深呼吸、放松按摩等方法分散病人對疼痛的注意力,以減輕疼痛。
I)盡可能地滿足病人對舒適的需要,如幫助變換體位,減少壓迫;做好各項清潔衛(wèi)生護理;保持室內環(huán)境舒適等。
O3疼痛逐步緩解,現(xiàn)無明顯疼痛。
P4有感染的危險:與手術,機體抵抗力降低有關
I)保持環(huán)境的整潔,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病室每日開窗2次,每次30分鐘,
I)保持床單元的清潔,平整,干燥。減少接觸感染的機會。
I)嚴格無菌操作,遵醫(yī)囑抗感染,
O4未出現(xiàn)感染。
P5自理能力缺陷
I).經(jīng)常巡視病人,了解病人所需,及時滿足病人需要,將病人日常用物放在易于拿取之處。
I)疼痛時,應對癥處理,消除影響自理的因素,指導并協(xié)助病人逐步進行自理鍛煉。
O5現(xiàn)病人逐步能自理。
P6知識缺乏
I)提供相關疾病知識,指導病人術前訓練,因手術需采用俯臥位,對患者正常呼吸產(chǎn)生較大影響,且術中呼吸姿勢也因不習慣而易產(chǎn)生勞累感。因此從患者入院后即指導進行呼吸訓練,臨床上常見的方法有:向裝有水的瓶子吹氣;吹氣球以及擴胸運動,鍛煉呼吸肌,增加肺活量。有效咳痰,在床上使用便器等。
I)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與病人進行交流,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溝通,取得其配合,讓病人了解手術的必要性·O6病人對疾病有一定了解,欣然接受手術,手術成功。
術前護理
(1)手術前護理作好常規(guī)準備,包括內臟功能檢查及皮膚準備.
(2)限制活動:腰椎滑脫的病人患椎有繼續(xù)向前滑移的趨勢,尤其在站立、遠距離行走等體位時更明顯。故為防止滑脫的加重,從入院開始即囑病人減少不必要的久站、久行等活動,多臥床休息。同時訓練床上排便,以適應術后臥床排便的需要。
(3)呼吸功能鍛煉。
術后護理
1 生命體征的觀察:該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中剝離深,手術操作稍有不慎則易造成椎前大血管損傷。加之自體植骨,故失血較多,易發(fā)生血容量不足,而低血容量會影響脊髓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因此術后須加強生命體征觀察,持續(xù)監(jiān)測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及心率變化。觀察患者的面色、麻醉平面及有無頭暈、惡心,同時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尿量情況,設立特別護理記錄單,根據(jù)病情及時記錄。
2 脊髓神經(jīng)功能的觀察 :由于手術可能牽拉挫傷脊髓,或硬膜外血腫直接壓迫,均會造成脊髓損傷。因此,術后要密切觀察雙下肢的感覺及運動功能、括約肌功能,并與術前比較,若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贏得診療時間。對于有神經(jīng)根刺激癥狀者,除遵醫(yī)囑外,應對患者肢體適當予以按摩。
術后護理
3切口引流管的護理:
患者從手術室回病房后將切口引流管接負壓球,并保持負壓球處于負壓狀態(tài)。利用負壓原理將切口內滲血、滲液吸出,翻身時避免牽拉使引流管滑出、扭曲或成角,故幫助翻身時應關閉引流,拿出引流球,待翻身完畢,再開放引流放置妥當位置。當引流液量達負壓球2/3時要及時更換負壓球?;蛞鞑粫???捎檬謹D壓引流管或輕壓切口周圍是否有滲血、滲液及皮下血腫,或引流管阻塞通知醫(yī)生處理。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一般術后當天引流量色呈暗紅色,量約為300~400ml。
4)術后感染
術后可導致骨骼、椎間隙、椎管內感染、椎體骨髓炎、敗血癥等。敗血癥是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主要表現(xiàn)為切口紅腫、有滲液,患者體溫上升,血常規(guī)化驗白細胞增高等。
預防:除術中嚴格無菌操作外,術后應保持傷口敷料、床單位清潔、干燥,如被污染及時更換。術后應保持引流通暢,觀察記錄傷口有無滲血、滲液、引流液的顏色、量及體溫、血象、病人體征的變化。更換引流瓶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
5)腦脊液漏
是由于術中不慎損傷硬脊膜未及時發(fā)現(xiàn)或處理不當引起。它的危險在于引起椎管內感染。術后嚴密觀察引流液。如發(fā)現(xiàn)引流液量多而顏色較淡應考慮腦脊液漏的可能,通知醫(yī)生,把傷口負壓引流改成普通引流,并去枕平臥。觀察患者有無頭暈、頭疼癥狀,如癥狀嚴重予頭低腳高位。同時給予靜脈輸入平衡液,應用抗生素和口服減少腦脊液分泌的藥物。必要時二次嚴密縫合,局部加壓包扎,一般都能愈合.
6)神經(jīng)根牽拉刺激癥狀
因術中復位牽拉神經(jīng)引起感覺下肢酸、脹、麻、疼等癥狀,但要觀察有無遲緩性癱瘓發(fā)生,如大小便失禁等。一般術后常規(guī)給予地塞米松和甘露醇靜滴,同時給予對癥處理,如給予下肢輕輕拍打、按摩;給予神經(jīng)營養(yǎng)藥如彌可保或維生素B肌注、扶他林口服等治療.
7)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由于大手術本身可以引起凝血,失血過多或大量輸血等可增加血液凝固的程度,再加上術后長期臥床,肌肉收縮較少,致使血流緩慢。術后發(fā)現(xiàn)肢體腫脹.疼痛等情況,應懷疑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做深靜脈超聲檢查、查凝血酶譜可確診。所以應指導患者早期作雙下肢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早期主動屈伸活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充分發(fā)揮肌肉泵的作用,定時翻身促進加快血液流速及深靜脈回流。同時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靜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huán)。如確診為深靜脈栓塞,立即配合抗凝溶栓治療。
8)繼發(fā)性椎間盤突出
由于手術內固定裝入不當,擠壓臨近椎間盤引起。術后發(fā)現(xiàn)下肢酸、脹、麻、疼等癥狀,經(jīng)對癥處理效果不顯著者,通知醫(yī)生處理,一般做CT或MRI可確診。
9)其他 術后長期臥床可發(fā)生墜積性肺炎、褥瘡、泌尿系感染、結石等并發(fā)癥。指導病人及家屬掌握正確翻身方法,做好皮膚護理、四肢關節(jié)活動、肌肉收縮鍛煉,預防肌肉萎縮,做深呼吸訓練。
功能鍛煉
1).直腿抬高鍛煉
在手術過程中對神經(jīng)根的剝離、暴露造成的創(chuàng)傷,以及出血、血腫機化術后易發(fā)生神經(jīng)根粘連。術后進行直腿抬高運動,可使神經(jīng)根牽拉、松弛,上下移動,促進神經(jīng)根本身的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神經(jīng)根的炎癥反應早期消退,同時避免其在組織修復過程中的粘連,同時增強腰背肌的力量,有利于對腰背肌起保護作用。
直腿抬高鍛煉的方法
方法:病人取仰臥位,兩腿伸直平放在床上,伸直膝關節(jié),并使踝關節(jié) 趾 屈繃緊股四頭肌及小腿肌肉,緩慢主動抬起一側下肢,當抬高到適當高度時,病人常訴疼痛,窩部肌肉牽拉、酸脹,此時不能馬上放下,應堅持懸空保留幾秒鐘后慢慢放下,然后以同樣地方法抬高另一下肢。這樣反復練習以引起肌肉輕度疲勞,在短時間休息后消除為宜功能鍛煉
2.)腰背肌功能鍛煉
鍛煉應遵循“盡早鍛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強勁的腰背肌肉可增加腰椎的穩(wěn)定性,拮抗腰椎向前滑脫的趨勢。腰背肌肉的鍛煉可用下列兩種方法。
a 飛燕式:俯臥位,兩上肢呈外展狀、抬頭、抬胸、上肢離開床面,同時雙下肢亦伸直向后抬起。
b 四點發(fā)或五點法 :仰臥位,雙膝屈曲,雙足踩于床面,依靠雙足跟兩點、雙肘兩點或后枕部一點共同作用,吸氣時挺胸挺腰,使臀部離開床面,呼氣復原。一般在負壓引流管拔出后即可進行出院指導
出院后繼續(xù)硬板床休息。囑出院后臥床休息2.5個月。要待復位后的椎間盤上下骨性愈合,才可起床活動。起床后避免過早體力勞動,一般半年后可以從事騎車、洗衣等輕體力活,避免彎腰、挑擔、扛物等重體力活。繼續(xù)堅持腰背肌功能鍛煉,根據(jù)自己的體力在原有的鍛煉基礎上,增加鍛煉的強度,做到持之以恒。術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個復查一次,以檢查植骨融合、復位及內固定物情況。
小結
該病人因疾病長期困擾,加之感情脆弱,緊張焦慮,除軀體疾病外,還出現(xiàn)了許多心理及家庭方面的問題,護理過程中采取以現(xiàn)代護理觀為指導,注重疾病護理的同時,充分運用支持、疏導、保證、暗示等心理護理方法,不僅使病人勇敢的接受了手術,并且能正確面對,積極配合治療。
通過此例病人的護理,深深體會到,運用護理程序為病人實施整體護理,能幫助病人解決身心問題,也能促進護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下問題,如護士的知識面窄,溝通能力欠缺,護理觀念模糊等,有待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