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觀察,分析黑藥膏治療頸椎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8例頸椎病患者案例,經(jīng)CT檢測確診后88例均為頸椎病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4例,對觀察組患者使用黑藥膏外貼治療,對照組采用電磁波治療儀進行治療。10天為一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兩個療程,在治療過程中觀察臨床效果。結(jié)果:觀察組中,痊愈患者有23例,有效患者15例,無效患者6例,總有效率為86.36%,對照組中,痊愈患者有9例,有效患者21例,無效患者14例,總有效率為68.18%。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使用自制黑藥膏治療頸椎病效果顯著,對舒筋通絡、搜風透骨以及消腫止痛,可以軟化骨質(zhì)增生,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是治療頸椎病的有效方法,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黑藥膏;頸椎?。恢嗅t(yī)治療;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084-02
頸椎病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特別是長期低頭伏案者發(fā)生頸椎病的概率更高。頸椎病是由于頸部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改變,或者過度勞損、感受風寒濕邪等原因,引起患者頸部動靜力平衡失調(diào),從而出現(xiàn)頸間盤膨出或突出、骨質(zhì)增生以及韌帶鈣化的病癥,使頸部的神經(jīng)、血管和脊髓受到一定程度地刺激和壓迫[1]。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有多種,筆者結(jié)合臨床實踐,利用天麻、葛根、川穹、雙丁、紅花、丹參、土元、蜈蚣、川斷、絲瓜絡、狗頸骨、甘草、制入香、制沒藥、海桐皮、細辛、炒棗仁、金毛狗等藥物自制黑藥膏,對頸椎病患者進行外敷治療,臨床療效顯著,現(xiàn)將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8例頸椎病患者案例,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4例。觀察組中,男29例,女15例,年齡為34~86歲,平均年齡63.8歲,頸型頸椎病患者6人,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8例,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9例,交感神經(jīng)型頸椎病患者5例,脊髓型頸椎病患者4例,混合型頸椎病患者12例,病程1~39年。對照組中,男27例,女17例,年齡為35~84歲,平均年齡61.7歲,頸型頸椎病患者4人,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7例,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9例,交感神經(jīng)型頸椎病患者6例,脊髓型頸椎病患者5例,混合型頸椎病患者13例,病程1~36年。
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相應的頸椎病診斷標準,主要如下:患者疼痛局部有較為明顯的壓痛點、皮膚有麻木感覺、頸椎姿勢受到改變、CT提示有頸間盤突出或膨出。
1.2 治療方法
1.2.1 對觀察組患者的治療
對觀察組患者的治療采用黑膏藥外敷于頸椎病疼痛位置的治療方式,黑藥膏處方為:天麻、葛根、川穹、雙丁、紅花、丹參、土元、蜈蚣、川斷、絲瓜絡、狗頸骨、制入香、制沒藥、海桐皮、甘草、細辛、炒棗仁、金毛狗等,將各種藥材加以熬制并攤到事先準備好的無紡布上。在頸椎病疼痛的位置,外敷3天粘貼治療一次,12天為一個療程,對每例患者治療兩個療程。在治療期間,患者不需要一直臥床休息,可適當活動。
1.2.2 對對照組患者的治療
對對照組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采取電波治療儀治療的方法,對患者頸椎膨出或突出位置進行照射治療,每天2~3次,每次30~45min,每個患者治療兩個療程,每個療程12天。囑咐患者在治療期間盡量臥床休息,同時,不能進行體力勞動及其他相關活動。
1.3 療效標準
療效標準主要分為痊愈、有效和無效三種,痊愈即患者的臨床病癥完全消失,各項活動能力得到完全地恢復,對正常生活工作沒有任何影響;有效即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臨床癥狀出現(xiàn)明顯好轉(zhuǎn),偶爾有間歇性的輕度頸椎疼痛,但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影響不大;無效即患者的的頸椎疼痛感和皮膚感覺沒有改善,甚至出現(xiàn)病癥加重的情況,且患者神經(jīng)根損傷體征呈陽性,活動能力和正常工作生活受到影響。總有效率=有效率+痊愈率。
2 結(jié)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組中,痊愈患者23例,有效患者15例,無效患者6例,總有效率為86.36%,對照組中,痊愈患者9例,有效患者21例,無效患者14例,總有效率為68.18%。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下是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表: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3 討論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頸椎病主要受靜脈運行的通暢性和氣滯血痕的影響,頸椎病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頸部的軟組織損傷致使頸部的動態(tài)平衡失調(diào)。頸椎病在中醫(yī)學中屬于“痹癥”范圍內(nèi),其成因可分為內(nèi)外兩種[2],內(nèi)因即患者機體內(nèi)部正氣缺乏,肝腎臟功能出現(xiàn)失調(diào),引起氣血不容和筋骨失養(yǎng),從而導致頸椎病的產(chǎn)生;外因即受到風寒侵襲或勞損過度,使頸間盤氣血流通受阻[3],產(chǎn)生頸椎病。根據(jù)頸椎病的病理特征,通常采用散寒止痛、祛風燥濕的方法進行治療,并注重對患者的肝腎臟腑加以調(diào)理,從而治療頸椎病和預防此病的復發(fā)[4]。
筆者根據(jù)臨床實踐經(jīng)驗,采取自制黑皮藥膏外治敷貼的方法治療頸椎病,效果顯著,藥方主要是天麻、葛根、川穹、雙丁、紅花、丹參、土元、蜈蚣、川斷、絲瓜絡、狗頸骨、制入香、制沒藥、海桐皮、甘草、細辛、炒棗仁、金毛狗等藥材,將藥膏直接敷在頸椎患處,使其不斷滲透到患者頸部的皮下組織,貫通經(jīng)絡,調(diào)節(jié)臟腑,更好地發(fā)揮藥物的治療效果,實現(xiàn)徹底治愈頸椎病的目的。
通過黑藥膏治療的方式,在治療兩個療程后,大部分患者頸背發(fā)酸、疼痛、脖子僵硬等癥狀得到了明顯的好轉(zhuǎn),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常林躍.黑膏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分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2(10):57-58.
[2]黃海多,楊有猛,李文恒,等.經(jīng)頸前入路手術治療頸椎疾病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0(04):513-514.
[3]錢列民.頸前路減壓植骨和鈦鋼板內(nèi)固定治療頸椎骨折、脫位伴脊髓損傷的療效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07):138-139.
[4]梁治權,孟慶才,方銳,等.傷科黑藥膏治療陽虛寒凝型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46例[J].河南中醫(yī),2010(0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