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分析CT診斷腎結核的影像學表現(xiàn),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對45例經(jīng)臨床證實的腎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及影像學表現(xiàn)進行回顧性分析,分別從腎臟形態(tài)改變、腎實質、腎盂腎盞和有無鈣化幾個方面對腎結核做出相應的影像學表現(xiàn)判別。結果 CT診斷腎結核的影像學表現(xiàn)為腎臟形態(tài)改變、實質內低密度灶、腎盂腎盞壁增厚、腎功能損害和鈣化等。結論 CT診斷可以清楚顯示腎結核的部位、程度及范圍,能夠為臨床提供更加準確、直觀的診斷依據(jù)。
【關鍵詞】CT診斷;腎結核;影像學表現(xiàn)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063-02
泌尿系結核是指腎、輸尿管、膀朧、尿道的結核,在我國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泌尿系統(tǒng)影像學是歷史最長的影像診斷技術之一,其為臨床解決的問題不僅能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斷腎結核,而且能根據(jù)影像學資料對病變進行全面評價。目前常用的診斷腎結核影像學方法包括B超、IVP和CT。正確認識腎結核的各種影像學表現(xiàn)及其臨床應用,對該病的診治有重要作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三年來臨床和CT確診的腎結核病例共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18~60歲,平均35.4歲。臨床癥狀表現(xiàn)有:腰痛41例,尿痛8例,尿頻、尿急17例,發(fā)熱、乏力16例;45例尿常規(guī)檢查有異常者38例,尿常規(guī)檢查無異常7例;45例行尿沉渣找抗酸桿菌檢查,1例陽性。
1.2 方法
檢查方法是用GELightspeedplus型16排ET機(GE公司美國)和高壓注射器(MEORAO,美國)設備檢查。
掃描方法是所有病例先掃描腹部定位片,確定掃描范圍,范圍由腎上極至腎下極,部分掃描至下腹部,先行平掃,層厚及層間距均為2mm。增強掃描時,經(jīng)肘靜脈用高壓注射器注入非離子造影劑,注射速率為3.0ml/s瓏,總劑量約為100ml,掃描所得參數(shù)層厚2.5mm,重建間隔1.25~2.5mm,電壓120KV,電流210~26OMA,所有原始圖像傳入adw4.0 workstation進行冠狀及矢狀位圖像重建。
圖像分析方法是先根據(jù)腎結核的影像學表現(xiàn)做出疾病的定性診斷,再以腎結核病理學基本改變?yōu)榛A,對腎臟形態(tài)改變,腎實質、腎盂腎盞、腎功能和有無鈣化等幾個方面的影像學表現(xiàn)進行記錄。
④處理方法是將影像學表現(xiàn)顯示腎臟形態(tài)改變,腎實質、腎盂腎盞、腎功能和有無鈣化等典型腎結核改變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軟件為Spass10.0,方法均為R×2表的卡方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
2 結果
CT診斷腎結核患者發(fā)現(xiàn)腎腫大,表面有多個結節(jié)狀囊實性隆起,輸尿管增粗、僵硬;腎皮質明顯變薄,髓質區(qū)見多發(fā)空洞或膿腔,內為豆渣樣干酪壞死或黃灰色膿液,有時局部見鈣化灶,腎盞結構大部分破壞,腎盂增厚、變窄,輸尿管內見干酪樣物質,嚴重者腎實質及集合系統(tǒng)幾乎完全破壞而成為充滿干酪壞死或膿液的囊腔。
CT診斷腎結核45例,其中5例因結核病變破壞嚴重或患腎功能嚴重損害執(zhí)行患腎和部分輸尿管切除手術,8例腎功能不全患者執(zhí)行腎造瘺術,腎功能改善后執(zhí)行患腎切除,全部患者術后抗結核治療6-12個月。
CT診斷45例腎結核的影像學表現(xiàn):①腎臟形態(tài)改變。其中腎影增大20例,腎影縮小10,例正常15例。②腎實質的變化。患者腎實質內見低密度灶。其中單發(fā)19例,多發(fā)31例,單發(fā)腎結核患者表現(xiàn)為大小不等的局限或不規(guī)則分布的囊狀低密度灶,多發(fā)腎結核患者常圍繞腎盂排列呈“花瓣樣”改變,邊緣模糊或清楚,③腎盂腎盞的改變。有24例,其中腎盂腎盞壁增厚11例,部分合并多部位增厚。④腎功能的改變。CT掃描、增強掃描和延遲掃描21例均顯示患者腎功能不同程度減弱,強化程度低于正常腎。⑤腎臟鈣化。CT診斷中有27例腎臟鈣化,其中大塊狀鈣化8例,小塊狀鈣化12例,結節(jié)狀鈣化5例,其它鈣化1例,鈣化多位于腎皮質內。
3 討論
腎結核診斷在CT普及之前要依靠IVP和B超,B超檢查在泌尿系統(tǒng)結核的影像檢查手段中占重要位置,IVP是腎結核的傳統(tǒng)的影像診斷的主要依靠。
B超通過不同切面掃查直接反映腎內結構,主要聲像圖表現(xiàn)有腎實質局部回聲不均、假性囊腫和腎積水,積水較嚴重時,不容易區(qū)分腎盞與腎盂;且腎結核的幾個不同病理階段同時存在于同一腎臟,聲像圖表現(xiàn)不典型,這樣就可能出現(xiàn)誤診或診斷困難。
IVP這種檢查存在一定局限,在檢查早期腎結核時,腎實質空洞尚未形成或較小時,IVP由于密度分辨率較低、組織前后重疊而無法顯示病灶;到了腎結核晚期檢查時,則因腎功能不全,顯示不清,甚至腎無顯影。
CT是一種斷層成像方法,無結構重疊且密度及空間分辨率均高,能清楚顯示整個腎臟的橫斷解剖,對腎實質及腎盂腎盞的形態(tài)結構一目了然。加之目前成熟的三維重建技術,CT可以全面的對腎結核患腎進行評價,包括準確地測量腎臟大小,辨別腎實質有無疤痕、變薄,清晰顯示腎形鈣化等,其診斷準確率和提供信息量均明顯高于B超和IVP。CT的高敏感度以及不受腸道內氣體千擾的特點使CT對泌尿系結石及鈣化的診斷早己基本取代了X線平片。腎結核的CT掃描能清晰地顯示腎結核的部位、程度及病理特征,較準確反映患腎功能、周圍受累及對側腎情況,所以CT不僅診斷腎結核準確率高,還可為臨床診斷腎結核提供更加準確、直觀的確診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韓永紅,禹奇,萬敏,徐園. 34例腎結核的臨床特征分析[J]. 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1年07期.
[2]林芝,黎承楊,潘正故,李成山,李明果,韋艷梅.腎結核72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05年02期.
[3]于坤銀,虞春堂,曾盛.IVP、CT對腎結核的影像對照(附16例分析)[J]. 實用放射學雜志,199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