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037-03
肝臟是成年人體內(nèi)唯一在損傷后有明顯再生能力的重要器官。恰恰是那些引起肝臟損傷的因子啟動了剩余肝臟的修復過程,遺憾的是,這種再生反應(yīng)常常被干擾,或者難于發(fā)生,或者以一種無序的或不完全的方式再生[1]。肝臟再生異常對暴發(fā)性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癌的病理發(fā)生過程起促進作用。因此,針對促進肝臟再生的細胞內(nèi)外信號系統(tǒng)的研究,可以讓我們將有害的肝臟微環(huán)境轉(zhuǎn)變成有利于其再生的微環(huán)境,從而能夠預(yù)防肝硬化的發(fā)生,減少對肝移植的需求[2]。
1 動物模型
各種實驗動物模型的建立促進了肝臟再生機理的研究,為臨床肝臟外科手術(shù)的開展和肝臟疾病的治療提供了理論指導。但是,用實驗動物研究肝再生以下問題應(yīng)引起研究者的關(guān)注:其一,臨床上常常是復合因素同時出現(xiàn),如毒素、病毒的損傷、肝硬變、遺傳性肝臟缺陷,以及在肝移植中無法避免的再灌注損傷,故單純的藥物損傷或肝切除只能模擬其中一部分的基礎(chǔ)病變;其二,肝再生不僅受到肝細胞增殖的生理節(jié)奏影響,還受到實驗動物的年齡、性別和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故應(yīng)加大這類復合模型的研究力度,為深入研究肝再生的機理,提高現(xiàn)有肝再生模型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以便更好地將研究成果用于肝臟疾病的治療。[3]目前常用的幾種動物模型其特點綜述見表1:
2.2 增殖階段
2.3 終止階段
此外,其他因素,如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甲狀腺功能低下,增殖細胞核抗原,熱休克蛋白,缺血再灌注損傷,脂肪變性和肝再生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影響。使用隔離的肝細胞在體外組織生成和肝細胞異位移植組織工程的方法已經(jīng)建立。利用干細胞也可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為其克服了供體肝臟組織的限制。胚胎、胎兒或成體干細胞的肝臟特異性分化目前正在進一步研究探索中。人們正在逐步了解這些復雜生物學反應(yīng)的新號系統(tǒng),對受損肝臟再生的細胞內(nèi)、外新號調(diào)節(jié)通路的充分認識,應(yīng)該能對其他致死性肝病患者,從促進肝臟再生的角度進行治療有所啟發(fā)。
參考文獻
[1]希夫肝臟病學(上冊),【美】希夫等主編;黃志強主譯.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 4.45-47.
[2]Mao SA, Glorioso JM, Nyberg SL. Liver regeneration. Transl Res. 2014 Jan 16. pii: S1931-5244(14)00006-1.
[3]馬克學,席興字.動物肝再生模型研究進展.Journal ofAnhui Agri.Sci.2009,37(13):6021-6022
[4]Pahlavan PS, Feldmann RE Jr, Zavos C, Kountouras J. Prometheus' challenge: molecular, cellular and systemic aspects of liver regeneration. J Surg Res. 2006 Aug;134(2):2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