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字之楨,耀州人。萬歷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改御史。
出視畿輔屯田,清成國公朱允禎等所侵地九千六百余頃。張居正疾篤,疏薦其座主潘晟入內(nèi)閣,帝從之。國與同官魏允貞、雷士楨及給事中王繼光、孫煒、牛惟炳、張鼎思抗言不可,寢其命。已,極論中官馮保罪。且言:“居正死,保令徐爵索其家名琴七、夜光珠九、珠簾五、黃金三萬、白金十萬。(1)居正子簡修躬赍至保邸,而保揚言陛下取之,誣污圣德?!币虬l(fā)曾省吾、王篆表里結(jié)納狀。國疏自外至,與李植疏先后上。帝已納植言罪保,植遂受知,而國亦由此顯名。還朝,薦王錫爵、陸樹聲、胡執(zhí)禮、耿定向、海瑞、胡直、顏鯨、魏允貞。尋出督南畿學(xué)政,以疾歸。
起掌河南道。首輔申時行欲置所不悅者十九人察典,吏部尚書楊巍等依違其間,國力持不可。時行以御史馬允登資在國前,乃起允登掌察,而國佐之。諸御史咸集,允登書十九人姓名,曰:“諸人可謂公論不容者矣?!保?)國熟視,叱曰:“諸人獨忤執(zhí)政耳。天日監(jiān)臨,何出此語。”允登意不回。國怒,奮前欲毆允登。允登走,國環(huán)柱逐之,同列救解。事聞,兩人并調(diào)外,國得四川副使。移疾歸。而十九人賴國以免。
久之,起故官,蒞山西。改督河南學(xué)政,遷山東參政。所在以公廉稱。召為太仆少卿。復(fù)出為山西副使,歷南京通政使。三十七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歲兇,屢上寬恤事宜。大盜劉應(yīng)第、董世耀聚眾稱王,剽劫遠近,督兵討滅之。進右都御史,巡撫如故。
國剛介,與弟吏部侍郎圖并負時望,為黨人所忌。乞休歸,卒。
(選自《明史·王國傳》)
問題: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出視畿輔屯田 視:看望
B.極論中官馮保罪 論:彈劾
C.而十九人賴國以免 賴:依靠
D.起故官,蒞山西 蒞:到任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說明王國“剛正耿直”的一組是( )。
①因發(fā)曾省吾、王篆表里結(jié)納狀;②帝已納植言罪保;③尋出督南畿學(xué)政,以疾歸;④諸御史咸集,允登書十九人姓名;⑤奮前欲毆允登;⑥屢上寬恤事宜。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居正病重后,上疏給皇上推薦他的本科主考官潘晟進入內(nèi)閣,皇上答應(yīng)了,但在王國等人的反對下,皇上停止了這項任命。
B.王國和李植兩人分別給皇上上疏,彈劾宦官馮保的罪行。皇上采納了李植的意見,李植遂為人所知,而王國的名聲也由此顯赫。
C.首輔申時行想把他不喜歡的十九個人置于考察的名冊上,起用馬允登掌考察事宜,王國極力堅持不能這樣做,并與馬允登發(fā)生爭斗。
D.王國為官公正廉潔,在他外出任山西副使、南京通政使期間,大盜劉應(yīng)弟、董世耀聚眾遠近劫掠,王國率兵剿滅了他們。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