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4歲女孩找‘耳朵’”的帖子和海報遍布寧夏銀川市的貼吧、論壇和大街小巷,在網民、群眾、媒體、政府部門官方微博114小時的齊力尋找下,終于將4歲女孩的“耳朵”找到。這場愛心接力,不僅為一個外來務工者家庭避免了20多萬元的損失,更讓小女孩免受再次開顱手術之苦。
宋國強和妻子是身在銀川的外來務工者,他們的女兒小儒出生后不久,家人發(fā)現(xiàn)小家伙對有聲世界毫無反應,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孩子患有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一晃4年過去了,同齡的孩子早已牙牙學語,小儒卻一直生活在無聲世界里。今年1月,宋國強聽說人工耳蝸能幫孩子回到“有聲世界”,便借錢湊了28萬多元購買并為孩子植入了進口的人工耳蝸。半年多來,小儒已經學會了簡單的日常用語,“耳蝸”成了她的耳朵。
2013年11月10日晚上9時左右,宋國強的妻子和孩子在新華東街等車時將人工耳蝸體外處理器丟失。由于這種人工耳蝸由體內的植入體和體外處理器兩部分組成,且是一對一配對,如果一部分丟失,另外的一部分也將失效,這意味著他們要再籌集28萬多元,小儒還將再受一次開顱手術之苦。
在尋找無果的情況下,萬分焦急的宋國強在報警后,又在微博上發(fā)布了求助帖。
令宋國強沒想到的是,帶有人工耳蝸體外處理器照片的微博發(fā)布次日,他的電話就被“打爆”了。包括《寧夏日報》、寧夏新聞網等在內的寧夏各大媒體紛紛跟進,銀川市一些政務微博也出手相助,熱心網友更第一時間在微博、QQ空間等社交媒體中傳遞著尋找人工耳蝸體外處理器的消息。
隨后,在銀川市公交公司的幫助下,尋找耳蝸的尋物啟事登上了全市近1500輛公交車,公交車載電視中也實時插播信息;銀川市客運管理處將海報散發(fā),請出租車司機協(xié)助尋找;銀川市城管部門也發(fā)動了遍布街區(qū)的環(huán)衛(wèi)工人,詢問大家“是否發(fā)現(xiàn)過此類物品”并告知“這事關一個4歲小孩早點聽到世界的聲音”……
好消息在眾人的急切等待中傳來。人工耳蝸體外處理器在離開小儒110多個小時之后,一位老人打來電話說他在菜市場買菜時撿到過,當時覺得沒用隨手扔掉了,看到尋物啟事才知道如此重要,于是他帶宋國強家人前去尋找,最終在一位乞討老人的協(xié)助下,終于找到了人工耳蝸體外處理器,小儒終于又可以聽到聲音了。
【素材解讀】
110多個小時不是一個人的時間,而是全城的時間,是愛心時間;尋找“耳朵”,不是一個人的尋找,而是全城人的尋找,是愛心尋找。在這美麗的時間,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全城愛心“打造”溫暖的眼睛,聚合起愛心的能量,什么事都能辦到。中國有句古話,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確如此,全城尋找,一定能夠找到。這是愛的力量,這是媒體的力量,這是社會各行各業(yè),所有公民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一個英雄的魅力是有限的,所有人的力量聚合創(chuàng)造奇跡,全民英雄創(chuàng)造偉大。
【適用話題】
(1)愛的奉獻;(2)團結就是力量;(3)責任與擔當;(4)正能量;(5)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等。